英特爾股價暴跌 26%,40 年來最大跌幅

機器之心報導

機器之心編輯部

財報披露一系列消息:業績不及預期、裁員、暫停派發股息。

香港時間今天淩晨,英特爾股價暴跌逾 26%,單日總市值蒸發達 323.7 億美元(約合 2317 億元人民幣),經歷了 40 年來表現最差的交易日之一。

本週四,英特爾剛剛公佈了低於預期的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收益低於華爾街預期,公司宣佈暫停派息,同時計劃實施更廣泛的重組計劃。

在週五的交易日中,英特爾盤中跌幅曾一度接近 30%,據彭博社提供的數據,這是該股自 1982 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次。

英特爾在財報中表示,在第二季度的營收為 128 億美元,同比下降 1%,(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統計)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 16 億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盈利 15 億美元。

預計公司的第三季度營收在 125 億美元至 135 億美元之間,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 143 億美元。該公司公佈的每股收益 (EPS) 為 0.02 美元,營收為 128 億美元。

面對財務層面的挑戰,英特爾 CEO 帕特・基辛格向員工發出了備忘錄,宣佈公司將實施一系列「重大成本削減措施」,旨在於 2025 年前節約 100 億美元成本。該計劃的核心內容包括裁減約 1.5 萬個工作崗位,佔公司員工總數的約 15%,預計大部分措施將在本年度內完成。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痛苦的消息。我知道這對你們來說會更加難以接受。對英特爾來說,這是極其艱難的一天,因為我們正在進行公司歷史上一些最重大的變革,」基辛格表示。「簡而言之,我們必須將成本結構與新的運營模式相結合,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運營方式。我們的收入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增長,我們還沒有充分受益於人工智能等強大的趨勢。」

由於生成式 AI 技術正走向落地,英特爾已開始大力轉型,力圖奪回被競爭對手 AMD 搶走的 PC 芯片市場份額。該公司還在全球各地斥資數十億美元興建工廠和其他設施,試圖奪回其在芯片製造業的份額,而該行業目前由台積電 (TSMC) 主導。

英特爾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部門本季度收入 30.5 億美元,低於預期的 30.7 億美元。由於人工智能應用對 CPU 和 GPU 的需求巨大,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業務為英特爾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機會。但英特爾的 GPU 顯然還不像英偉達那樣受歡迎。

英特爾 CEO 帕特・基辛格在今年的 ComputeX 上。

英特爾 CEO 帕特・基辛格在今年的 ComputeX 上。

雖然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是當前最受關注的領域,但在英特爾,客戶端業務(包括企業和消費電腦芯片的銷售)仍然是其最大的整體業務。

本季度,英特爾的客戶端收入為 74 億美元。華爾街預計收入為 75 億美元。該公司去年同期的客戶端收入為 67 億美元。

此外,英特爾在 PC 領域還面臨著一個意想不到的潛在威脅:高通。這家在移動端芯片領域覆蓋全球市場的公司於 5 月發佈了其新款 Snapdragon X Elite PC 芯片,也成為了微軟新款 Surface Laptop 和 Surface Pro 的一部分。

高通發佈的 PC 端芯片比競爭對手英特爾和 AMD 的芯片更省電、續航時間更長,在質量上可與蘋果自研的 M 系列芯片相媲美。在英特爾一方,類似的產品預計將於今年秋季推出。

還有英特爾的代工業務。該公司正在向第三方芯片設計商開放其代工廠,希望能夠打造一項與台積電相媲美的業務。但到目前為止,英特爾是其最大的客戶。雖然包括微軟在內的客戶已經準備就緒,但該公司仍需要時間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參考內容: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intel-stock-plummets-most-in-40-years-amid-massive-restructuring-201247461.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Gn4GAu_AsHE9vbgYGeXdI44EPG5RAB680_QzhaTiCd8H2VzYzwgULEWLG_losKwb_J-wrCOHk6f2m0ATIAHNCI0uzZdoFmnMJvern8Gi7YFqVWtoj1-KpYMPJ0JyqRzH1cd78SLZ0XBLO4T41EYrbo3cMMCYBwWhN0ZiA4CSCv8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jobs/mid-career/intel-ceo-pat-gelsinger-says-15000-job-cut-is-painful-but-necessary-for-a-new-era-of-growth-read-full-letter-here/articleshow/112214781.cms?from=mdr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