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三級醫院號源全量下沉社區!從一個群看「號源新政」撬動的醫改新效能 | 錨定現代化,改革再深化

配合號源下沉,瑞金醫院門診開闢30多個居民服務點,社區簽約居民享受優先服務。 本報記者 唐聞佳攝 配合號源下沉,瑞金醫院門診開闢30多個居民服務點,社區簽約居民享受優先服務。 本報記者 唐聞佳攝

 「垂體疾病看哪位專家合適?」「患者要換門診日期,原號可否撤銷?」……在上海瑞金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李賢華的手機里,有一個200多人的工作群,每天活躍度極高,這個群名叫「瑞金醫院社區轉診交流群」。

這個工作群,與全市24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接,誕生於上海「號源新政」出台之後——今年4月,上海市衛健委試點二三級醫院專家號源下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5月,號源全量下沉。

上海優質醫療資源豐富,但如果大眾長期無序就醫,不僅導致就醫資源浪費,居民兜兜轉轉就醫還頗為辛苦。那麼,如何在號源下沉的同時,讓患者轉診到上級醫院後「走對門、看對人」?正在推進、細化的「號源新政」,正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等重大部署的積極探索。

最新消息是:「瑞金醫院社區轉診交流群」由於目前群內人數不斷擴增,已新建了第二個群。

「這個群已成為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瑞金醫院無縫對接的一個24小時窗口。」瑞金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告訴記者,全市推進號源下沉後,瑞金醫院主動對接各區,跟蹤、分析這一惠民新政落地的「後半篇文章」——落實實效。

實際上,隨著市級醫院一個個專家號源下沉,新情況隨之而來。比如,有一些專家號並沒真正用起來。為什麼?「社區反映的一個比較集中的情況是,社區醫生不瞭解上級醫院的專家,所以為患者轉診時,不知道要約誰。」瑞金醫院副院長蔡偉說。

怎麼辦?建個群!根據工作約定,由瑞金醫院門診辦公室編製每月的專家門診、專長信息,在工作群及時發佈,並時時對接社區的各類問題。

這一新建的工作群,不僅拉近了各級醫院間的距離,讓溝通「零距離」,也無形中撬動「號源新政」釋放更大改革效能。

在全市層面,如何建立更精準的轉診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上海全市有2萬多名專家,社區有7000名家庭醫生,要他們瞭解每一名專家的專長,通過講座授課、醫聯體聯繫是一種路徑,但這無法窮盡,從操作層面看不現實。」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之下,智慧賦能提供了一種新解法。

按國際慣例,每個疾病都有一個疾病分類代碼(ICD)。眼下,市衛健委正在為全市專家「賦碼」,即綜合專家近年看得較多的病種、診療專長等,進行賦碼。這樣,當社區醫生提出轉診需求,可打出居民所要就診疾病代碼,系統自動匹配專家推薦。記者瞭解到,由於涉及數據海量,為專家賦碼的工作正在推進優化中。

「秩序」,是在推進「號源新政」過程中被業界高頻提及的一個詞。「我們花了這麼多人力精力投入這件事,一是體現公立醫院公益性,同等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項工作賦能社區發展,讓家庭醫生背後有一批專科醫生朋友,讓社區能就地解決更多問題,不能解決的再上轉,建立分級診療體系。」寧光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新政的落地過程中,市衛健委淡化了對「轉診量」的考核,而是更看重重點人群,比如老人的簽約組合內就診率、上轉醫生的疾病代碼吻合率等,更強調改革實效。

「這些數據的良性增加,提示政策導向發揮了效力,讓原來要四處就診的患者,如今在社區醫生的幫助下,就近問診、有序就醫。」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強調。

文:唐聞佳

圖:唐聞佳

編輯:範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