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專訪|「擎朗」COO萬彬:要讓機器人去國外打工,送出去只是第一步
作者|常敏瀟
編輯|邱曉芬
位於華盛頓的施路頓酒店大堂里,一個智能服務機器人靈巧的穿過來往的客人,自己搭乘電梯,將一份早餐送到了酒店頂樓的客房內。這個身高1.2m的小傢伙,是來自「擎朗智能」的服務機器人T5。
在國內,機器人穿梭於餐廳酒店,為人們端茶送水,早已不稀奇。但不論在經濟發達的歐洲美國,還是處於發展中的東南亞,機器人當服務員還是一件新鮮事。這些機器人,都來自中國深圳。
中國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製造業大國,在零部件成本、供應鏈和產業集群等諸多方面具備優勢。送機器人出海,幾乎成為所有中國機器人公司的必選項。
自2016年,「擎朗智能」已經推出第一台穩定運行的商用服務機器人「花生」;2021年,「擎朗智能」又抓住了疫情需要保持社交距離的窗口期,迅速佈局海外市場,是最早出海的商用機器人之一。
據瞭解,「擎朗智能」的商用機器人已遍佈全球60餘個國家。
相比於在國內市場銷售機器人,送機器人出海面臨更多挑戰。「擎朗」COO萬彬表示,中國廠商在核心技術,規模化生產方面的確具備優勢,但打造供應鏈,順利讓中國機器人出國打工只是第一步。
本地化,永遠是出海的核心難題。李通表示,以餐飲場景為例,區域間、不同的細分場景之間,都有其他更獨特的差異化特徵。
比如,雖然日韓餐總被放到一起討論,但二者的飲食習慣又截然不同——南韓的鐵板燒、石鍋拌飯,又重又大又油膩,而日本的食物則小巧精緻。這些都會影響到機器人產品的設計、落地。
「無論是上菜的順序,還是服務員傳菜的頻率,中餐和西餐在食用過程中存在很大區別。」
下文為交流記錄,略經摘編
36氪:你們將哪些產品銷售到海外?
萬彬:根據機器人的服務場景和不同市場的區域差異性有針對的出售,在餐廳和酒店等全球通用型的應用場景使用的機器人,我們會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統一出售。
但比如受到行業特徵、需求特徵等因素影響的醫療康養機器人,我們會與當地的代理商進行合作,瞭解當地醫療系統的採購流程和醫療用品的採購標準,在產品原有的基礎上做細微調整。
36氪:商用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萬彬:我們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核心技術,不管是從傳感器的技術處理,還是從硬件模型的選用,都做到完全自主研發。
二是規模化生產的能力,確保批量生產出的機器人都能穩定、正常的工作。
三是機器人的交互性和場景泛化能力強,我們有大量的環境數據教會機器人如何在不同場景下工作,讓機器人能獨立自主判斷。
很多人會覺得機器人的核心技術難點在於手臂、輪子等硬件。然而,在生產和運作過程中,技術真正的難點在於泛化性,即機器人是否能將之前的工作學習經驗運用到新場景之中。
例如每個餐廳的裝修風格各異,不同餐廳因菜系不同,也有著不同大小的餐盤和上菜方式。機器人需要像人一樣聰明,對新環境進行識別和判斷。
再比如在高爾夫球場服務的機器人,需要自主搭乘電梯,並動態調整最優路徑,靈活避開周圍障礙物。
36氪:不同市場間所使用的技術是否存在差異性?
萬彬:各個區域市場間,機器人的主體和大模型等底層技術能力是互通的,比如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的無人駕駛技術、大模型的交互性。
36氪:如何捕捉不同區域市場的差異化特徵?
萬彬:市場的區域化差異主要存在於兩個維度,首先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化,這在飲食文化中展現的尤為明顯。無論是上菜的順序,還是服務員傳菜的頻率,中餐和西餐在食用過程中存在很大區別。
我們需要先找到不同區域在飲食習慣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再基於區域化特徵,找到可以提供本土化服務的合作夥伴,以製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其次,區域間的經濟社會因素也存在明顯差異,這主要體現在人口結構方面。
目前的商用機器人出海主要面向經濟相對較為發達的歐美國家,這些地區有著更尖銳的勞動力衝突問題,更能體現機器人的重要性和價值。
此外,區域間還有其他更為細分的差異化特徵,例如美國快餐的連鎖化程度比其他國家高很多,但像大部分的東南亞國家,連鎖化程度就相對較低。再比如,日韓總被放到一起討論,但韓餐日料又截然不同,南韓的鐵板燒、石鍋拌飯,又重又大又油膩,而日本的食物則小巧精緻。
通過深入市場,我們才能發現不同區域在需求和文化上的差異化特徵,以「一刀切」的態度去做不同區域的海外市場,是對資源的浪費。
36氪:不同地區對機器人的需求和態度是否有所不同?「擎朗」是如何應對的?
萬彬:現在中國人對餐廳酒店等里有機器人服務已經見怪不怪了,這很大程度上由於疫情三年,人和人之間需要保持較大的社交距離,機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力勞動逐漸被大眾所認可。
而在一些歐美國家,很多人對機器人仍缺乏認知,但從需求的角度上講,這些歐美國家對機器人的需求又是最旺盛的,他們在經濟發達的同時,又面臨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市場的矛盾突出。
讓歐美消費者逐漸接受機器人,需要依託真正的使用場景,將機器人應用滲透至其中。機器人相對其他出海的產品更偏重於智能製造,需要更完整成熟的供應鏈。所以,我們需要打造更多的標杆和案例企業,例如在海底撈用到機器人一樣,讓頭部企業產生連帶的輻射效應。
36氪:我國機器人出海的優勢在哪些方面?
萬彬:中國機器人無論是在服務質量還是硬件層面都很有優勢。「擎朗智能」於2022年成立國際事業部,目前國內和國際的營收各佔一半,根據IDC的數據報告顯示,「擎朗智能」佔中國國內商用機器人市場份額的60%,賽道第一。
正如剛才所說,我們的商用機器人多為整機出口,依託國內生產線,國產機器人價格便宜。
其次,從機器人智能的角度看,中國企業也更具規模化優勢,中國企業服務用戶的數量足夠多、規模足夠大,進而擁有相對豐富的環境數據,機器人與環境的交互性和泛化性都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