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之外,中國誌願者的巴黎奧運故事
這個夏天,除了運動員、媒體以及大量的遊客造訪巴黎,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這裏留下印記——奧運會誌願者。
巴黎奧組委公開數據顯示,此次巴黎2024誌願者招募行動,共收到超過30萬名誌願者的申請,最終錄取4.5萬名誌願者參與誌願服務,來自15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誌願者佔總人數的20%。
「由於他們的熱情和精力,誌願者們將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成功中發揮關鍵作用,並將幫助這一賽事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巴黎奧運會官網這樣介紹本屆奧運賽事的誌願者。
新京報記者連線多位中國誌願者,聽他們講述在巴黎奧運會上的服務經歷和感受。
誌願者集結
出生在西班牙的中國女孩胡涵婧即將成為劍橋大學的語言學研究生,2023年3月,胡涵婧在社交平台偶然刷到巴黎奧運會誌願者的招募信息,於是決定嘗試報名。
「申請過程沒有想像中複雜」,胡涵婧回憶道,「除了填寫一份個人信息表格外,我們還完成了一個用時大約一小時的人格測試。」她解釋,這個測試旨在幫助組織者更好地瞭解誌願者性格特點和服務偏好,從而為每個人匹配到最合適的工作崗位。
經過一系列評估,她於同年11月接到了錄取通知,最終被分配到了羅蘭·加洛斯球場的媒體混合區,負責引導運動員通過走道以及維護現場秩序。
戴黛是第二次參加奧運會誌願者服務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戴黛剛好在北京上大學。當時,她所在的學校組織學生參與了奧運會誌願服務,這段經歷給她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2023年初,定居法國的戴黛得知巴黎奧運會招募誌願者,便第一時間報了名。「這是我的奧運情結。」談及為何再度成為奧運誌願者,戴黛表示,「這是一段不求回報的經歷,能夠為如此盛大的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人感到很充實。」她回憶說,北京奧運會過後,奧運的種子便在她心中埋下。那時的她正準備前往英國繼續學業,希望成為倫敦奧運會誌願者,後來英國求學因故未能成行,但巴黎奧運會讓她圓了「雙奧之夢」。
「兩次奧運誌願者的經歷有所不同。」戴黛說,在北京,作為東道主,她滿懷自豪與責任感;在巴黎,她雖少了主人翁意識,也同樣希望展現中國誌願者的風采。
完成報名測試之後,她被分配到了離家不遠的高爾夫賽場,負責為持證人員辦理註冊手續。她的測試結果與分配的崗位十分匹配,讓她感到既意外又滿意。
幕後服務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許婧怡也加入到巴黎奧運會誌願者的行列中。2021年暑假,許婧怡觀看東京奧運會閉幕式,看完巴黎的8分鐘展示後,心裡充滿期待,於是她在社交平台上寫下「希望到時候我能在巴黎」。
3年後,她如願來到巴黎。在運動員尚未抵達之時,她已開始著手整理超過800份合約文件。這些文件涵蓋了所有運動員、團長、後勤人員以及教練的簽名合約,每份都需要仔細歸類。在第一週的時間里,她獨立完成了烏克蘭、以色列、南韓、西班牙和捷克5個國家的合約整理工作。此外,在埃塞俄比亞國家隊抵達後,她還負責了相關接待與導覽工作。
回憶遇到的困難,許婧怡講到在開幕禮現場的一段有驚無險的插曲。距離開幕禮開始僅剩一小時的時候,誌願者團隊終於接到了具體指示,包括熟悉引導路線、協助代表團登船、確保代表團成員正確面對鏡頭等任務。誌願者們抓緊時間組織了兩次實地演練。
然而,代表團正式進場要比預演更複雜,中國代表團候場時,被告知需要等待10分鐘左右,但實際等待時間縮短到兩三分鐘,為了讓所有運動員都提前準備好,誌願者從記者和工作人員的人群中擠到隊伍前,把候場縮短的消息告訴了旗手,才有了這次完美的亮相。「在大型國際賽事中,誌願者隨機應變的能力非常重要。」許婧怡感慨。
比起許婧怡,胡涵婧的服務內容相對輕鬆。「我們每天的服務時間雖然被安排在12:00-19:00,但真正服務也就兩三個小時。」胡涵婧說,一進入「上崗」狀態,他們就要精神高度集中。
「我們的任務是確保記者有序地採訪運動員。」這是胡涵婧首次與媒體接觸,但學語言專業的她並不是協助翻譯。她記得在塞爾維亞網球運動員祖高域與西班牙網球運動員拿度打完比賽後,許多記者蜂擁而至。「我當天的任務就是端著一個大盤子把記者們的手機放在上面錄音。由於手機太多比較沉,我感覺很累。但想到記者們還要準確地發出新聞報導也很不容易,所以我會盡力為他們錄製到最好的音頻。」
難忘記憶
在奧運誌願服務期間,誌願者們也收穫了難忘的回憶。
胡涵婧度過了自己的21歲生日,她邀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誌願者、工作人員用各自的語言祝她生日快樂,胡涵婧把這些錄進了自己的vlog里,分享在社交媒體上。
完成誌願服務後,許婧怡作為觀眾到現場觀看了乒乓球男女混雙的決賽,國乒首奪奧運混雙金牌後,許婧怡激動地連發了三條朋友圈。她還幸運地見證了羽毛球運動員劉雨辰向黃雅瓊求婚的浪漫場景。
在奧運會期間,運動員、觀眾、記者和工作人員熱衷於交換徽章,傳遞奧運文化和友誼。負責本次奧運會曲棍球賽事服務的誌願者張初陽也收到了其他誌願者的徽章贈禮,但讓她記憶最深的是一場特殊的比賽。
她回憶道,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對戰荷蘭女子曲棍球隊的比賽原定於7月31日晚上8:15舉行,但由於當天有雷暴天氣,比賽在開始前一小時緊急取消。觀眾們在接到疏散通知後陸續離開,然而大雨沒有如約而至,組委會又緊急通知比賽恢復進行。「但此時已經沒有任何觀眾了,這是一場非常安靜的比賽,沒有加油助威的聲音。」
她說,相較於排球、籃球等傳統體育項目,曲棍球在中國的公眾普及度不算高。但中國運動員們還是拚盡全力完成了整場比賽。運動員的專注、信念感讓她非常欽佩。
戴黛在前往服務場地的路上看到了一塊誌願者加油牆,她一筆一劃地勾勒出「GO! GO! 加油China」的字樣,並畫上一張鮮豔的五星紅旗。戴黛和自己的兩個孩子分享了雙奧誌願服務的經歷,孩子們覺得非常驕傲。戴黛還計劃在誌願服務之餘帶孩子們一同觀看奧運比賽,讓他們親身感受體育的魅力和奧運精神。
新京報記者 張璐 實習生 薑揚濤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