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見聞 | 曾被當成廢鐵、玩具?探秘「中華第一龍」的前世今生

來源:香港時間

這裏有8000年的人類文明史,孕育了「華夏第一村」,誕生了「中華第一龍」,這裏就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因城區東北部一座赭紅色山峰而得名。

「中華第一龍」C位出道!

在前往翁牛特旗博物館的路上,工作人員對記者團科普了「中華第一龍」的由來。1971年初秋的一天,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村民張鳳祥在幹農活時,挖出了一塊「鏽鐵鉤」。張鳳祥把它送給弟弟用繩子拖著玩。過了幾天,「鐵鉤」上的土鏽漸漸脫落,露出墨綠色的晶瑩質地,一條精美的玉龍就這樣面世了……張鳳祥的父親張金貴覺得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便帶著它走了幾十里路,上交給了翁牛特旗文化館,旗文化館的領導仔細鑒定後用30塊錢完成了收購。1984年,遼寧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群的發現,掀起了對紅山玉文化的關注高潮,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翁牛特旗文化館負責人賈鴻恩帶著這塊玉龍乘坐火車到了北京,找到當時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蘇先生和故宮博物院相關專家鑒定後,一致認為:這是五千多年前紅山文化時期的墨玉龍,距今6500年到5000年左右,是當時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龍形玉器。專家們還認為,這件墨玉龍雕工精細,選材優良,神態栩栩如生,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這也證實西遼河流域同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一樣,在五千多年前就出現了中華文明的曙光。它的發現,為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龍找到了更早的源頭,因此碧玉龍也被譽為「中華第一玉龍」,赤峰也因而有了「中華玉龍之鄉」的美譽。1989年,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週年,碧玉龍被調往北京展覽,並被永久收藏於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碧玉龍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無肢無爪,無角無鱗,身體呈優美的曲線,彎成「 C 」字形,這條龍堪稱古代極簡主義的代表。C形碧玉龍出土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是距今五六千年的紅山文化的代表,因其在發現的同類型玉龍中體型巨大,被譽為「中華第一龍」,也成為中華龍文化的源頭之一。

記者探秘翁牛特旗博物館

香港時間記者走進翁牛特旗博物館,發現館內還珍藏展覽有黃玉雕龍。1987年,赤峰市翁牛特旗博物館又徵集到一件C形黃玉龍,經過多方取證、考察和專家組鑒定,這件C形黃玉龍的年代比碧玉龍還要早,還要珍貴!

黃玉雕龍(香港時間記者拍攝)

此外,展館里還擺放了「中華第一鳳」。這件陶鳳杯誕生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趙寶溝文化。《爾雅》中記載,鳳的雛形是雞頭、魚尾。這件陶鳳杯將鳳的雛形完全顯現,這在史前文物中是首次發現。

鳳形陶杯(香港時間記者拍攝)

隨後記者來到了「中華第一龍」的出土地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賽沁塔拉嘎查。嘎查書記韓東辰也進一步向大家詳細介紹了「中華第一龍」的出土經過。

嘎查書記韓東辰作介紹(香港時間記者拍攝)

中國是龍的國度,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神。紅山玉龍的發現,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紅山玉龍對於研究我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紅山文化重大考古發現,開始促使人們重新審視中國史前的歷史,尋找中華文明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