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平急兩用廣播:斷網斷電仍能接收外界信息
「北京市防汛辦提示,我市將有大到暴雨,西岸北部山區局地將有強降雨,避免進入山區、河道等危險地帶……」
今年8月初,連續的暴雨預警中,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韭園村,新裝的應急廣播,一遍又一遍地重覆著預警信息和避險知識。電波穿過密佈的雲霧,在空曠而寧靜的小山村里迴蕩,傳入每一個人的耳朵裡。
2023年,北京市啟動應急廣播系統建設,2024年,開始建設市級平台。到今年夏季汛期到來時,北京門頭溝、房山、延慶等區,部分終端已經建設完成並開始試運行。
山村里,有了不斷電的廣播
2023年的那場暴雨和洪水,改變了京西山裡人對雨季的印象。
七八月份的時節,山裡的農民其實是盼雨的,莊稼正在生長、果子剛剛掛上枝頭,山坡上的旱地等待天上的雨水,乾涸的河道期待豐沛的水源……
只是人們沒有想到,水會來得那麼猛烈,大水衝出河道、山溝,衝進農田和村莊,道路衝毀,水電中斷。而最艱難的是,上百個村莊通信中斷,在洪水中成為孤島。
洪水後兩天,位於深山的齋堂鎮東胡林村,村民們從山上的安置點下來,村支書一路跋涉到鎮政府,5公里的路,走了兩個多小時。妙峰山鎮桃園村村支書曹振剛,一路從山上走下來。雁翅鎮珠窩村的李言生,爬上鐵路,穿過隧道,和村民們走了整整半天,才走出山外。
失聯的,不僅是村莊和外界,「孤島」內部,也面臨著溝通和交流的重重障礙。位於雁翅鎮的葦子水村,是一個半山腰的古村落,村莊建在幾條相鄰的溝裡,當山洪沿著山溝傾瀉而下的時候,村莊也被分割成了一個個碎片。位於齋堂鎮的白虎頭村,一條溝的兩側,人們也被分割開來,在洪水中,低的一側中,人們冒著大雨和山體滑坡的危險爬上山梁,一路繞到了另一側。
其實,村莊內部原本是有溝通渠道的,村里的廣播至少可以單方面喊話。然而,電力的中斷,讓廣播也失去了作用。
2023年,北京市廣電局聯合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鄉村振興局)、北京市應急管理局印發了《關於加快推動北京市應急廣播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年-2025年)》。同時,北京市啟動完善應急廣播的頂層規劃,計劃建設國家、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貫通的應急廣播系統,並已經開始試點。而在電力中斷的情況下,實現外界和村莊之間的信息傳達、甚至是溝通,是這個計劃中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預警中,忙碌的村莊和人們
今年8月3日下午,門頭溝區齋堂鎮東胡林村,幾位納涼的老人坐在路邊的樹蔭下閑聊,遠處的連片小菜園里,有人趁著涼快正在整理田地,準備種秋季蔬菜。
村里的一處十字路口,一個新的廣播杆矗立在農田一角,白色的杆子上,寫著「北京市應急廣播」幾個字。一輛農用車駛過路口,車上裝滿了剛剛收穫的玉米。
8月初,正是東胡林村鮮食玉米的收穫季,今年入夏以來雨水充沛、病蟲害少,玉米長得不錯,趁著價格好,村里的人們正忙著採收、加工,爭取盡快賣出去,把農田里的收成變成村民們口袋里的收入。
對他們來說,這個忙碌的夏季,還有一件同樣重要的事情——防汛。從7月下旬開始,北京市連續發佈暴雨預警,每一次預警,都格外緊張和忙碌。2023年的暴雨中,收穫前夜的玉米,幾乎被大水席捲一空。東胡林村的村民們,在山上的安置點看著大水湧進村莊,漫過農田。今年,他們做了更多的準備。
村里的廣播室里,24小時有人值守,廣播室不僅有廣播,還有新裝的衛星電話、短波電台,這裏是汛期中,山村和外界信息溝通的中轉站。來自市、區的信息傳達到這裏,再經由村莊的廣播,傳達給每一位村民,而村里的信息,也通過這裏彙總到整個區域防汛指揮調度的中心。
新安裝的應急廣播,讓防汛信息的傳達變得更加簡便了。據介紹,應急廣播體系有一個「大腦」,即北京市應急廣播平台,這個平台縱向對接國家、區縣和鄉村,橫向對接氣象、應急等多個部門,而從這裏發出的預警信息,可以直接送達每一個建在村莊里的終端,通過廣播,被每一位村民接收。
斷網電,應急廣播仍能到村里
一根白色的杆子頂端,裝著四個喇叭,朝向東西南北四面,喇叭上方還有一塊光伏板,旁邊有一個的接收器,接收器另外一側,則是一個攝像頭。
高可靠應急廣播,可以在斷電斷網的極端條件下,保障通信和應急信息播送渠道的暢通。圖為門頭溝山區新安裝的高可靠應急廣播。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這就是新安裝的應急廣播終端,接收器可以接收衛星信號,可以保障在地面和基站的通信受阻時,仍能夠收到外界的信號,而光伏板則可以在斷電的情況下,實現電力自給。此外,廣播杆的基座下方,埋在土裡的部分還內置了電池,在市電和光伏供電都中斷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三四天正常運行。
從2023年啟動北京市市級應急廣播平台建設,到2024年啟動全國城鄉一體化應急廣播示範區建設。2024年夏季的汛期到來時,北京門頭溝、房山、延慶等區,部分終端已經建設完成並開始試運行。
據介紹,這些終端分為兩種,一種為普通終端,一種是高可靠終端,按照風險、環境等方面的不同,分別安裝在不同的地方,有些風險高的村莊,兩種終端同時建設。
所謂高可靠,即可以在極端情況下仍然可以正常運行,如在斷網、斷電、斷路等情況下,每個村仍能夠作為一個系統獨立運行,接收到來自外界信息,正常發揮應急廣播功能。
在門頭溝區王平鎮韭園村,應急廣播已經運行了一段時間。韭園村村幹部告訴記者,在預警發出後,廣播會自動播放預警信息,同時播放各種注意事項,不用村里操心。這些信息來自北京市應急平台,整個系統採用IP化管理,在市級平台,可以向全市各個區域的終端發送預警信息在內的各種信息,同時也可以按照區域,定向發送信息,甚至還可以定向發送到具體的某個終端。
這個全新的應急廣播系統,像一個魚骨狀的結構,從國家到省市、區縣、鎮街、村莊,每一級向下管理,在門頭溝區級平台,可以實現全區內信息的普遍發送、定向發送等,同時實現信息的採集,而在鎮街一級,則可以實現全鎮街的信息發送和採集。
大喇叭,連通村莊外部的世界
據介紹,北京市應急廣播系統建設的目標,是構建「上下貫通、綜合覆蓋、安全可靠、精準高效」的「國家-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應急廣播系統。同時,讓應急廣播在城市、農村社會綜合治理工作中得到普遍應用。
在村里,同樣可以使用應急廣播,應急廣播可以接入或者替代村莊原本的大喇叭,實現平急兩用的目標。
在韭園村,應急廣播播送的內容,除了市級平台和區級平台發佈的信息外,還有村里的各項事務,也可以在村里的廣播室進行廣播,通過應急廣播通知每一位村民。
在規劃中,應急廣播採取平急結合的設計理念,即平時服務、汛時應急。平台具備端到端全鏈路應急消息播發功能,能夠按照公共突發事件類型、危害程度,分類分級播發。同時,可以實現全市應急廣播系統全平台管控、全媒體發佈、全終端覆蓋、全天候響應、全閉環管理。按照規劃,北京市應急廣播在2025年實現全市覆蓋、全面推開,市、區應急廣播系統全部建成運行,應急廣播信息發佈人口覆蓋率100%。
在門頭溝區,應急廣播正和當地的應急系統實現對接和融合,根據門頭溝區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方案,該區正在建設一個覆蓋村居、重點區域、徒步涉險點位的全覆蓋應急廣播平台整體構架,包括北京市應急廣播系統及當地建設的「京西哨兵」系統在內,該區未來將建設439套高可靠終端和635套普通終端。
在整個北京市,應急廣播系統的建設仍在持續進行,據瞭解,未來的應急廣播,其運用範圍將會覆蓋更多的應急領域,包括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徒步險情救助等。如徒步險情救助將會在各個景區、徒步涉險區域安裝應急廣播,可以實現精準定位和相互通信,甚至在應急廣播處準備各種應急物資,把應急廣播變成一個微型的「應急小屋」。
新京報首席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