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強規劃引領 陸海統籌 讓「藍色底座」更堅實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曹馬誌

海風撲面,潮平岸闊。茫茫天海間,一艘艘載有生活生產物資設備的保障船駛向深藍;從海上開採而來的油氣,則源源不斷地向陸地供應……

8月5日,澄邁縣馬村港區,海南中海石油碼頭有限公司掛著的一幅圖尤為醒目:鮮明的線條,自一座座海上油氣開採平台延伸,將海陸緊密連接在一起,見證著能源和物資的「雙向奔赴」。

一旁的海南省深海深層能源工程重點實驗室中,一件件向深海進軍的「硬核裝備」令人振奮。其中,能在井下數千米處尋找油氣的「璿璣」系統,代表著當今世界鑽井技術發展的頂尖水平。

海南作為受權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在海洋強國建設中承擔著特殊使命。近年來,海南堅持陸海統籌,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應用場景優勢和自由貿易港政策優勢,打造深海科技創新策源地,完善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佈局,著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產業集群,進一步夯實「藍色底座」,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在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集裝箱裝卸繁忙,貨輪有序進出港口。 (資料圖)在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集裝箱裝卸繁忙,貨輪有序進出港口。 (資料圖)

新佈局:

以規劃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陸海統籌,要進一步明確陸海統籌的主要任務,既提升海洋經濟、科技等硬實力,又增強海洋意識、海洋文明等軟實力,通過聚焦陸海「一盤棋」實現精準落子。

其中,從陸地不斷向深遠海進發,暢通拓寬海洋產業發展路,要素保障十分關鍵。

簡化用海用島審批手續、優化海底電纜管道審批管理、規範養殖用海管理……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財政廳日前聯合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用海用島要素保障的通知》,從支持重點產業發展、集約節約利用資源等角度提出了十條具體舉措,助力我省實現再造一個「海上海南」目標。

長期以來,以規劃引領加強陸海統籌,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海南持續發力、穩步推進——

優化養殖用海方面,海南著力促進養殖區轉移至水交換條件好、環境優良的灣外、深水區域,推動海水養殖產業升級。規劃建設休閑型、養護型、增殖型海洋牧場,培育一批海洋生態牧場綜合體,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允許在適宜漁港或岸段建設海洋牧場所需的岸基配套生產服務設施;

集約發展沿海工業方面,海南大力推動海上風電向深水遠岸佈局,科學開發利用西岸海域資源,有序推進儋州洋浦、東方等海上風電開發,合理規劃佈局海上風電建設空間和登陸點選址;大力推進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建設,打造功能完備、開放共享的國家級深海試驗場;

優化濱海旅遊開發佈局方面,海南統籌濱海旅遊資源開發,加快拓展海上旅遊發展新空間,高標準推進濱海旅遊工程、服務設施項目和旅遊綜合體建設,加強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形成環島北部歷史文化旅遊帶、東區休閑運動旅遊帶、南部休閑渡假旅遊帶和西岸生態觀光旅遊帶等四大濱海特色旅遊集聚帶;

……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加強海洋旅遊業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的若干意見》,從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和管控、規範旅遊用海論證審批、加強旅遊用海生態保護和監管等三個方面明確了潛水、遊艇、海水浴場等海洋旅遊活動用海要素保障和服務管理政策,突出對自然岸線和珊瑚礁保護力度,統籌解決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

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海域海島管理處處長朱耀強介紹,我省還推行「淨海」出讓制度,通過推行養殖用海統一由政府出資開展海域使用論證和環境評價,為項目用海人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極大地改善了營商環境。截至今年6月初,12個沿海市縣已上架151宗、總面積18444公頃「淨海」,累計完成8宗、1223公頃「淨海」出讓。

為促進海洋開發利用向深度和廣度拓展,海南還探索實施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明確水面、水體、海床、底土可分層出讓,規範海域立體開發行為,鼓勵養殖用海與海上風電、休閑漁業等其他用海活動融合發展,推動海域管理模式從「平面」轉「立體」,從「二維」轉「三維」,更好滿足海洋產業(用海)空間需求。

新柱蠆式:

以「四方五港」推進港口資源整合

8月5日上午,俯瞰馬村港中海油碼頭,只見碧海藍天下,一排船體塗上「海洋石油」字樣的工程船舶頗為醒目,岸上高大的罐體整齊排列,堆場、倉庫、料棚等設施一應俱全。

「陸地是海上石油勘探開發基地的一站式後勤補給站、物資保障基地。」在碼頭邊,海南中海石油碼頭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港務綜合專務劉彥昭介紹,為了服務保障油氣資源開發,該碼頭前沿佈置了具有裝卸、油品、灰漿、船舶維修等功能的13個泊位,碼頭後方陸域佈置了庫場區、油罐區、灰漿區、車間區和生產生活輔助區。

伴隨著海上作業的快速發展,該碼頭設施不斷提檔升級:一期工程投資3.54億元,總建築面積約3.58萬平方米;二期工程投資約4.28億元,總建築面積為7.20萬平方米。目前正在推動三期工程建設,建成後可滿足年產3000萬方油當量的後勤支持服務。

港口是經略海洋的戰略性、樞紐性設施。海南堅持以陸促海,優化重大基礎設施佈局,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作為服務打造西岸陸海新通道戰略的一項重大工程,投資超100億元的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工程項目進入施工高峰階段。該項目新建4個20萬噸級、1個1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建成投產後,預計新增集裝箱吞吐能力550萬標準箱。

一頭連著洋浦港,另一頭接上環島高速西線,海南自貿港建設重點交通項目洋浦疏港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超70億元,全長逾35公里。綿延的帶狀作業面上,1100餘人正忙碌施工,580多台大型設備輪番作業,數十輛大貨車轟鳴著加緊運輸建築物資。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省第一條雙向八車道的高速公路,極大提升洋浦港的集疏運能力。

省交通運輸廳水運處副處長易征華介紹,洋浦成為海南省首個成功獲批的國家物流樞紐,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依託自貿港建設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目前,洋浦港已開通集裝箱航線47條,其中內貿航線23條,外貿航線24條,基本覆蓋國內和東南亞主要沿海港口,通達西亞、印度洋、大洋洲、西非和南美。同時,「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累計登記船舶46艘,總載重噸超531萬,入籍國際航行船舶總噸位躍居全國第二;洋浦新增航運相關市場主體超650家,有力支撐了洋浦國際樞紐海港的建設。

當前,海南正加快優化港口層次結構和佈局,以「四方五港」為重點推進港口資源整合,以洋浦港為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海口港為綜合性樞紐港,三亞港、八所港和清瀾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支持三亞港南山港區建設科考母港,加快構建佈局完善、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全省港口一體化發展格局,更好服務建設西岸陸海新通道,鍛造陸海統籌支撐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柱蠆式」。

以西岸陸海新通道建設為牽引,海南統籌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立體交通網絡,打通向海發展的「任督二脈」,向海通道網絡日益完備。

新路徑:

打造現代化海洋產業集群

眼下,「開拓6號」正靜靜停放在臨高縣金牌港海荃造船廠基地,其船長超過60英呎,船內部分上下兩層結構,外部頂層為露天甲板,是一艘集觀光、餐飲、休閑、會議等功能於一體的休閑遊艇。

近年來,海南聚焦「港產城」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港口優勢、政策優勢,大力招商引資,推動遊艇全產業鏈落地,促進海洋裝備製造產業發展。其中,臨高依託金牌港開發優勢,用好自貿港政策,吸引海荃遊艇、全景遊艇等多家遊艇製造企業進駐運營,打造遊艇特色產業集聚區。

海南造,海南用,不止於海上遊艇產業。近年來,海南堅持向海圖強,著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產業集群,為海洋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新活力。

7月17日,洋浦風電產業園,一台剛剛經過淋水試驗的海上風電主機,被運往洋浦港碼頭裝船,送往位於儋州市北部海域的大唐CZ3海上風場示範項目現場進行安裝。

「這是我們交付的第四台海上風電主機,後續將根據大唐CZ3海上風場示範項目的施工要求陸續發運。」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青鬆說。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一期)項目佔地60畝,主要進行海上風電主機組裝。今年計劃組裝60台,全部供應給正在建設中的大唐CZ3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實現本地生產、本地使用,標誌著海南海上風電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深海裝備產業園二期項目已吸引獅子魚、佛山照明等多個知名企業和科研院所入駐。

招商三亞深海科技城開發有限公司產業招商經理張乃君介紹,項目以海洋裝備為主,且更加關注海洋裝備的生產和組裝需求,為海洋裝備產品的「靠前研發測試、靠前生產組裝、靠前維護保障」提供載體和服務保障。

據悉,崖州灣科技城持續發揮招商局集團產業資源整合優勢,以港產城模式託管運營南山港,構築招商合作網絡,吸引60餘家成長型企業進駐,產融協同推動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招商局海南高質量發展基金。

省海洋廳副廳長戴文達表示,海南著力推動海洋漁業、海洋旅遊、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化工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培育壯大深海油氣、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裝備與新材料製造、海洋生物製造等海洋新興產業,打造海洋旅遊文化、海洋油氣化工、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裝備與新材料、海洋生物等產業集群。

未來,海南將繼續堅持以陸促海、以海帶陸,不斷拓展發展廣度和深度,推動產業發展向「新」而行、協調發展。

原標題:

海南加強規劃引領,完善重大基礎設施佈局,著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產業集群——

陸海統籌 讓「藍色底座」更堅實

值班主任:張成林

值班總監:史雅潔

內容審核:李美琴

責任編輯:王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