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過境一年再訪十渡:農家樂開門接旅遊團,勇敢者重回蹦極台

7月底的這一週,北京市房山區發佈了多次不同級別的降雨預警,全區各級防汛搶險隊超兩萬人在崗備勤,經歷過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京西南的村莊在防汛這件事上多了十二分警惕。

7月31日,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沒有下雨,幾朵積雲掛在山邊,預示著天氣的晴朗。在十渡風景區的中心,蹦極台上已有勇敢者站了上去,拒馬河的水汽被風帶起,為遊客送去陣陣清涼。

沿著淶寶路,從一渡出發,時隔一年,記者再次走進十渡鎮。沿途不再只有大型施工車輛和揚起的黃塵,曾遭洪水損毀的道路和橋樑,逐漸變得平坦、寬闊,重新整修過的民宿和農家樂,門前也有了不少私家車和旅遊大巴停留。

洪水後修整一新的十渡鎮拒馬樂園。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洪水後修整一新的十渡鎮拒馬樂園。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加油站

來往旅遊的車輛多了

六渡到十渡,相隔六公里左右,過路車輛的加油需求,全靠十渡加油站。去年遭遇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時,三名加油站女員工就地睡在帳篷里,值守加油站,防止泄漏和汙染。

李美霞是房山區十渡加油站站長,去年,她和同事師秀春、齊美燕三人一起守在十渡加油站,「我們必須站好最後一班崗,把安全底線守住了。」

今年的7月31日,還是李美霞、師秀春、齊美燕三人在十渡加油站當班,記者再次見到三人,她們正在忙碌。李美霞說:「這幾天來往車輛不少,多了一些進村旅遊玩水的。」

十渡加油站是1月重新營業的,重整建設後,靠近馬路一側的圍欄更高了,在加油站的兩側,也加設了逃生樓梯。李美霞向記者介紹了這些變化,「去年水上來了,為了臨時躲雨,我們是翻牆到村子的樓房裡的,今年有了逃生樓梯,能夠保障發生險情之後安全撤離。」

加油站新設立了逃生梯。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加油站新設立了逃生梯。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加油站的右側,原本因為洪水而滑坡的牆體,也重新修建,牆體上的電線設備也恢復使用功能。站長李美霞汛期時就住在加油站里,在最近一週,房山區發佈了幾次暴雨和山洪預警信息,她不敢懈怠,在下著小雨的夜裡,也不敢鬆勁兒,「雖然今年肯定比去年準備更充足了,但是一下雨,我的心情還是很複雜的,提著心希望雨快點結束。」

天氣晴了,李美霞和師秀春、齊美燕三人加油工作一直沒停,她們招呼著車輛按序進站,在汽車啟動的引擎聲里,隱約能聽見對岸拒馬河邊的人們在嬉笑打鬧。

農家樂

熱熱鬧鬧的旅遊團來了

剛送走了一批遊客,晉顯芳的手機就收到一條短信,是益民食宿園的回頭客發來的,「想吃你家的烤羊排了,晚上還能預訂嗎?」晉顯芳看著手機顯示屏,笑了,她轉頭和身邊的同事說,為夜裡即將到來的客人做準備。

晉顯芳招呼遊客。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晉顯芳招呼遊客。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益民食宿園是十渡鎮最早開始做農家院生意的,開在拒馬河沿岸,距離拒馬河不過百餘米,推窗便能望見山水。晉顯芳說:「我們家的視野很好,感受過這裏的環境和服務的,每隔一段時間還會再來,客人基本都是回頭客。」後來,生意漸漸紅火,一家接著一家的農家院和民宿開在了拒馬河沿岸。

去年的那場洪水中,晉顯芳新裝修的房屋被洪水衝毀,泥沙堆積到了民宿二樓,晉顯芳很無奈,看著被衝毀的心血,眼眶紅了一次又一次,「7月底開始,是我們這裏的旅遊旺季,我們家做得年頭長了,回頭客很多,平時基本天天爆滿。」當時,晉顯芳不得不取消接下來一個月的預訂,有些客人心疼她的遭遇,和她約好重新開業後再相見。

幾乎花了快一年的時間,今年六一,益民食宿園重新營業了,之前店裡的員工也都回來了。「我們家老員工都回來了,還是這幫人,雖然現在生意不如從前,但是重新開業了,就又有希望了。」晉顯芳在前台站著,店裡來了一個旅遊團,開了三個大桌,大堂里吵吵鬧鬧的聲音響起,是晉顯芳喜歡的熱鬧勁兒。

從窗口望出去,原本堆積的泥沙被清理乾淨了,又能一眼望見拒馬河和蹦極台了,晉顯芳在門口開了一塊菜地,種上茄子、西紅柿等蔬果。她說,現在客流量不多,備菜量不大,自家種的乾淨果蔬足夠滿足客人們的需求。

「我還能再開,不能被這困難打倒。」晉顯芳在洪水後的承諾,如今兌現了,那個在拒馬河邊開了二十多年的農家院如今以新面貌迎來送往。相比去年,晉顯芳瘦了很多,笑容卻在她的臉上重新找回了,她將團體客人送到旅遊大巴前,揮揮手說:「下次再來啊。」

蹦極台

來玩的遊客回來了

一聲驚呼,勇敢者縱身躍下。男孩的叫聲從水上劃過,回到岸上的時候他說:「這比我前幾天跳傘還要刺激。」

在十渡風景區的中心,拒馬樂園為旅客提供玩水項目,蹦極、纜車、空中客車、漂流等設施活動,是十渡風景區的金牌體驗項目。六一過後,拒馬樂園重新營業,開放各項體驗服務,7月底,幾乎每天都有幾名勇敢者,在蹦極台上挑戰自我。

拒馬樂園已經開始營業,遊客前來體驗蹦極。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拒馬樂園已經開始營業,遊客前來體驗蹦極。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1998年,高空蹦極成了十渡風景區的另一張「金名片」,這也是全國第一個蹦極項目,被稱為「神州第一跳」。在山水中間,一處後搭建的人工項目聳入山林,與周圍景色融為一體。去年7月底的洪水,衝垮了拒馬河畔的建築,只剩蹦極高台仍在水上屹立不倒。對於北京城區的遊客來說,蹦極已經成了十渡的標誌,「只要蹦極還在,十渡就還在。」

劉姐是九渡村的村民,也是拒馬樂園的員工。她告訴記者,最近的遊客不少,玩什麼項目的都有,但最受歡迎的還是蹦極,「在這裏上班,又能有收入,又可以照顧家裡。洪水後,我們也停工了,今年6月才開始上班。」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劉姐說,這裏是聘用本地員工最多的企業,目前有超過370名本地村民就職於拒馬樂園。

一名十八歲的女孩,從蹦極台上躍下,送給自己一份名為勇敢的成年禮。她的父親在蹦極台下等著,他們是從河北自駕來到十渡的,並不瞭解去年這裏的遭遇,「暑期帶著家人孩子來玩玩,我覺得這裏環境很好,設施也不錯。」

有幾對情侶結伴而來,他們已經在十渡住了一天,「這裏溫度比城市涼快一些,白天玩幾個項目,晚上在民宿里吃飯聊天,很放鬆。」放眼拒馬河沿街,往日的熱鬧正在恢復中,洪水過境後被損毀的民宿餐廳,基本都恢復營業,主人家會站在店門口,向過路的行人招手示意,「您去哪裡?進店裡歇歇嗎?」

拒馬河邊的風,比遠處的風來得清涼,人們穿著泳衣短褲,在水上活動,岸邊不再是蕭瑟的灰黃色,而是歡快跳躍的彩色,這是夏季該有的亮麗。

旅遊村

為下一步發展做打算

在九渡村村口的飯店外牆上,貼著一塊牌子,上面標示著去年那場洪水的最高水位線,超過了飯店外牆的一樓,直逼二層。所幸的是,九渡村一半以上的民居都建在高處的坡上,洪水沒能侵擾到這邊。

九渡村村支書劉玉金自小在拒馬河邊長大,每日望著群山,渴望著有一天能成為大山一樣堅毅的人。劉玉金回憶,這片綠水青山在遊客沒來之前,只能靠天吃飯,「山區沒有發展其他產業的基礎,耕地面積少,能吃口飽飯就不錯了。」九渡村坐落在拒馬河對岸,位於十渡風景名勝區的中心地帶,藉著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家家戶戶都做起了旅遊生意。

2001年,劉玉金擔任九渡村村支書,一路見證著九渡村的旅遊發展,「村兩委需要做的就是引導百姓做好服務,把整體的服務質量提上去。」如今,九渡村已經成為日接納超過6000人次的旅遊村莊,村莊接待能力難以消化大批遊客,這幾乎是每個發展鄉村旅遊的村莊都要面臨的難題。為解決停車問題,劉玉金曾帶領村委會修建了一個停車場,專供遊客使用,暫時疏解了停車難、遊客多的問題。

洪水過後,鄉村旅遊發展的困境與挑戰,也是恢復重建中需要思考的。近一年里,九渡村基本恢復了民宿和餐飲營業,而劉玉金也曾到多地調研、借鑒,「去別的村莊學習,我也發現了我們村莊發展旅遊薄弱的地方,我們需要做出創新,打造村莊自身的文化旅遊品牌。」

劉玉金仍舊很忙,他在為村莊文旅發展做下一步打算,他和施工隊打電話,指揮著上山步道的修建工程,「這陣子天氣好了,不少美院師生來我們這裏寫生,修建步道也是完善設施的一部分,讓別人到村里來的體驗感更好一些。」

十渡鎮,運行中的免費擺渡車。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十渡鎮,運行中的免費擺渡車。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河水夾雜著夏日的清涼,撫慰每位洪水後重整旗鼓的人。「今年汛期,大抵是能平安度過去了。」晉顯芳看著泛著波光的拒馬河,準備迎接新的客人。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