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芯片,終於敲開第一道門
智能化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標杆特色,但技術進步的高附加值仍未顯現。
沉醉在內卷的困局中,沒有任何一輛新車或者品牌,敢說自己的產品有絕對獨特優勢,手車互聯曾經是智能座艙的突破,但短短幾年就迅速成為行業標配,進入任何一台新車的智能座艙,都只會感到相似;智能駕駛從比拚高速NOA,再到競相開城,從高精地圖帶來的嚐鮮迅速過渡到全國都能開,再到如今端到端的比拚,中國汽車產業及供應鏈用最擅長的方式完成了從大到強的成長:卷。
根據統計,2023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搭載智能數字座艙(大屏+語音+車聯網+OTA)前裝標配交付1212.11萬輛,同比增長49.59%,前裝搭載率為57.40%。L2+級以上智能駕駛也已9.3%,這意味著你選擇任何一台主流品牌的新車,智能化體驗都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技術逐步成熟,市場普及需求爆發,這在任何歷史經驗中,都是價值與利潤齊噴薄,技術迅速迭代衝高的好時機,但在中國汽車產業身上卻換了個表現:價格戰、多供應商惡意競價、以自研名義要求轉讓技術資產,一切舉動都指向了「低附加值」。
拿「卷」做名義,沒人在乎可持續發展。
你可能會問:讓消費者用更便宜的價格,用上更好的產品不是好事嗎?這不是中國製造的特色嗎?
但即使是最樸素的商業邏輯,也預示著虛熱的危機:汽車產業比任何時候都吸納著大量的就業和技術,但沒有技術附加值帶來的尊重與利潤,就不會有技術進步和百花齊放的機遇,更沒有創造更多價值的空間。
內卷的本質,與「扛大包」的苦力工廠沒有區別。
破局絕非苦熬,老牌的汽車企業的核心技術資產,圍繞發動機、底盤、變速箱,幾乎囊括了汽車基礎的方方面面。中國汽車產業想憑藉智能化變革全球產業分工,那就要把智能化的根本價值牢牢捏在手裡:芯片。
8月8日,黑芝麻智能正式登陸港股,奪得「智能汽車AI芯片第一股」頭彩的同時,站在港股的獨特身位,黑芝麻也為中國汽車憑藉智能化核心技術向外走創造了機遇。
中國汽車走向全球的願景,似乎更近了一點。
尋找更大的公約數
首先要明確一點,汽車智能化不是偽命題,更不是中國專屬。
誰不想通過自動駕駛減輕自己的出行負擔呢?誠然中國汽車獨特的智能化生態,想要讓習慣了合規、注重隱私的海外發達市場用戶接受比較難,在基建和互聯網尚不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推廣又過於曲高和寡。但上半年,中國汽車商品出口額達1119億美元,同比增長11.9%,毛利潤持續提高的背後,智能化發展功不可沒,產品力提升,讓技術附加值和利潤雙重提高,自然也帶來了更多的跟隨者。
不是所有的國家和市場,對汽車智能化的實現方式都是一個答案,對比來看,智能座艙的軟件和生態需要適配和長期投入,更多是對現有體驗的延續和升級。對智能駕駛的追求倒成為不同市場更好接受的共識。
究其原因,是因為汽車平台,以及其上的電子電氣架構,再往上的計算平台和生態交互,都需要依靠芯片構建起智能化底層,構成標準,再構築起上層技術發揮的空間。
所以,芯片不能走向全球,智能化的技術就只能被迫適應海外市場的老舊架構,適應條條框框的技術產品,就要「削足適履」。相比於個性化程度更強,適配難度更大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人人需要,減輕出行壓力的根本需求巨大,特斯拉又教育了市場,成為切入全球市場的關鍵機遇。
這正是黑芝麻面向國內和全球的「第一站」,自2016年成立,黑芝麻第一款產品就是針對自動駕駛自研的華山系列高算力芯片,2019年8月27號,「華山一號」國產車規級自動駕駛芯片正式發佈,A1000家族SoC針對自動駕駛需求,支持的BEV融合算法,很克製地選擇了L3及以下應用場景,滿足當下絕大部分車型,解決智能駕駛「從無到有」的需求。
準確的目標帶來的是巨大的量產規模,自2020年華山一號開始量產,A1000成為目前國內量產車企最多的自動駕駛芯片,也是目前唯一能實現單芯片支持行泊一體域控製器的本土芯片平台,在選用這顆芯片的合作方,我們能看到很多重磅的名字和熱銷的車型:一汽、東風、吉利的大規模選用,領克08、合創V09、東風eπ007及eπ008。
根據2023年數據,黑芝麻智能已經為85 名全球客戶提供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了7.2%,位列第三,正在迅速打破過往行業壟斷格局。
對黑芝麻而言,除了量產交付驗證了技術路徑的可靠,圍繞智能駕駛需求能牢牢「紮根」,再擴展智能座艙芯片技術,黑芝麻尋找到了汽車產業向前發展過程中的最大公約數。
用AI,解決底層剛需
性價比+智能駕駛,成為切入汽車芯片市場的第一步,但未來需要什麼?
華山系列芯片優秀的市場反響和旺盛的生命力,讓黑芝麻站穩了腳跟,它滿足了汽車智能駕駛「獨自發展」的需求,但隨著技術的成熟,自動駕駛和座艙功能融合的部分越來越多,到底是座艙融合智駕,還是智駕融合座艙,業界還在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但域融合發展已然成為未來確定的技術方向。
巧的是,智能座艙正在追求利用AI,打造個性化服務,智能駕駛同樣需要AI,完成「端到端」能力共同的技術熱點。未來汽車對芯片的需求,大概率是整合完整的模塊,通過強悍的AI能力靈活調用,真正去在模擬人駕駛的同時,提供個性化的響應和服務,讓汽車真正超越PC、手機,成為下一代移動互聯網進化的核心終端。
這也是黑芝麻下一代產品的進化方向,武當系列跨域計算SoC,在智能駕駛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領域,通過結合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車身控制及其他計算功能於一個SoC,成為業內首個智能汽車跨域計算芯片平台,給了汽車智能化的「全家桶」。
通俗來說,武當系列SoC,在滿足智能汽車對CPU、GPU、車規級安全島和MCU的基礎上,支持大量數據的傳輸和計算,滿足電子電氣架構的不同需求,單顆芯片即可支持NOA這一當下「高配智駕」的需求,內置車載專用高性能ISP、CV和NPU,支撐以攝像頭傳感和AI計算為核心的技術框架,繞過整車品牌開發下一代產品解放想像。
一芯多用,代表著這顆芯片有潛力成為中國汽車領域的「通用算力底座」,結合針對智能駕駛開發的山海人工智能開發平台和瀚海中間件,武當系列SoC一旦能夠廣泛普及,就能形成中國汽車智能化以標準化、模塊化和高度移植能力帶來的智能化基礎平台,這能夠讓智能駕駛在快速普及的同時,兼容琳瑯滿目的智能座艙生態。
橫跨AI、智駕和芯片核心能力,構建智能化的芯片算力基礎,黑芝麻有望幫助中國汽車在智能化擰成一股合力。
告別內卷,從核心技術開始
黑芝麻此次登陸港股,無疑是對中國汽車產業跳出內捲進行了一個良好的探索。
黑芝麻當前憑藉的底氣,是全球125項註冊專利及163項專利申請、兩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註冊、104項軟件著作權及176項註冊商標構成的技術資產。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 CEO單記章曾經和媒體分享過黑芝麻早期創業時的故事,公司團隊很喜歡聚在一起討論,很多的專利都是討論出來的,如果大家都覺得一個點子很好,團隊就讓工程師立刻去寫專利。這種捕獲靈感的好辦法,讓黑芝麻一直在專利方面領先於對手,也構成了今天在核心技術資產上的護城河。
智能化為中國汽車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憑藉領先優勢參與全球汽車產業的再分工,但長期徘徊於國內的現狀,讓競爭壓力成為向內尋求答案的高壓鍋,每一個從業者都在犧牲對未來和美好的想像,換取當下疲於應付的價值交換。
要清楚,造車從來都是「群狼環伺」,中國不缺汽車智能化的配套企業,但僅參與國內競爭,絕非真正面向未來的道路。只有更多像黑芝麻智能這樣的企業,站到全球市場面前,真正面對複雜和廣闊的全球市場,才有真正不被牽著鼻子走的空間和機遇。
這是新一代中國智造向外走的底氣,也是以身入局的勇氣和實力。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