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無關終局,只留傳奇

在自己的第四屆奧運會上,馬龍以一枚團體金牌完美收官。

香港時間8月9日,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團決賽,由馬龍/樊振東/王楚欽組成的中國隊,以總比數3比0擊敗瑞典隊,拿下乒乓球男子團體賽金牌。馬龍也憑藉六枚奧運金牌,成為中國歷史上獲得奧運金牌最多的球員。

倫敦奧運會,馬龍首次亮相奧運會賽場,與隊伍一起贏得男子團體賽金牌,拿下了自己的首枚奧運金牌;里約奧運會,馬龍贏得男單和男團金牌,首次實現了大滿貫的成就;東京奧運會,馬龍再次贏得男單和男團金牌,實現了「雙圈」大滿貫;巴黎奧運會,馬龍的奧運之旅以一枚男團金牌完美收官。

此時,距離馬龍首次拿下奧運金牌已經過去整整12年。

「馬龍巴黎見」

馬龍的玩笑似乎總能應驗。

2016年里約奧運會,拿下單打冠軍併成就大滿貫的馬龍參加節目時被主持人問道:「這是你的第一次大滿貫嗎?」馬龍回答:「沒人有兩次大滿貫的。」

五年後,馬龍在東京奧運會上衛冕男單冠軍,成為唯一一個雙圈大滿貫球員。

2019年馬龍接受採訪,主持人說:「希望馬龍能一直強大,堅持更多時間,打到東京奧運會。」馬龍笑著打趣:「我還以為你要說巴黎呢。」

顯然,當時的馬龍也認為自己可能打不到巴黎奧運會。然而五年後,馬龍眼中的不可能成真了:他不僅打到了巴黎奧運會,還在開幕禮上擔任中國代表團的旗手。

談及自己的第四次奧運,馬龍也難掩激動,「再次踏上奧運會舞台感到非常興奮,對運動員來說,能夠在這個年齡再次參加奧運會、為國出戰,是非常榮幸的事情。」

事實上,在通往巴黎的這條路上,馬龍也不是沒有過猶疑,「感覺好、信心好的時候,覺得可以再挑戰一下。狀態不好就覺得沒必要,還是會有這種搖擺。」

時針撥回到2023年乒乓球亞錦賽,馬龍3比2擊敗樊振東,時隔10年再次奪得乒乓球亞錦賽男單冠軍。馬龍站上領獎台,球迷們一聲聲「馬龍巴黎見」的口號響徹體育館。

今年7月,馬龍在《人民日報》撰文回想這場比賽時表示:「這次勝利讓我增強了信心,鼓勵我力爭巴黎奧運會參賽資格。」

當時馬龍雖然贏下冠軍,但他的第一反應卻是「難」:「對於現在的我來說,不光是贏得冠軍很睏難,有時候贏一場比賽都很睏難。」

於是本屆奧運會,馬龍只出戰了男子團體項目:「自己現在的能力和狀態,如果再去承擔奧運會單打,我覺得自己會有些吃力,同時從近幾年的表現來看,無論是朗尼還是大頭,都更值得單打的位置。」

不過當馬龍出現在男子團體首場比賽時,觀眾席依然響起來了球迷的呐喊聲,只是這次口號變成了「馬龍,不止巴黎見」。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

巴黎奧運週期,馬龍的社交媒體有一處不易察覺的細節:他的個性簽名從「榮耀的背後刻著一道孤獨」,變成了「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大意是悲觀者往往看到事情的負面,並會因為事情潛在的風險而停滯不前;樂觀者儘管面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仍然選擇前進和嘗試。

個性簽名的變化,是馬龍巴黎奧運週期的寫照。

馬龍身上始終有著危機感,也不缺放手一搏的勇氣。馬龍坦言:「我喜歡打球,喜歡鑽研,喜歡訓練。我沒放下球拍,也沒有缺席任何一次隊內封閉集訓——要想保持較高的競技水平,就必須保證高強度訓練。」

乒乓球運動發展數載,膠皮材質、乒乓球大小、參賽人數、戰術風格等等變化,如大浪淘沙一般淘汰了一代又一代運動員,但馬龍卻總能站在金字塔頂端。

對手奧恰洛夫曾這樣評價馬龍:「他會一直改變自己的打法,如果你回顧他2年前、4年前和6年前,會發現他在技術上總是有變化。以前他打正手、跑動很多,反手沒那麼強。現在他反手練得很強了,不再用很多正手跑動了。但當局勢變得很緊張的時候,他的風格就又回來了。」

接受《人民日報》專訪,被問及第四次出戰奧運、如果打法被對手研究透了會如何應對,馬龍的回答是:「不能把過去的比賽經驗帶到新的比賽里,因為每一次比賽都是不一樣的心態,面對不一樣的對手。」

與輸贏和解

然而,馬龍的巴黎奧運週期並非一帆風順。

如果說此前幾個奧運週期,馬龍需要學會如何儘可能多贏波,那麼在巴黎奧運週期,馬龍則在探索如何接受自己輸波。

W湯臣冠軍賽新加坡站,馬龍在男單決賽中3比4輸給了樊振東;W湯臣新加坡大滿貫,馬龍在男單第二輪被德國選手法蘭西斯卡逆轉;釜山世乒賽團體賽,馬龍準決賽2比3不敵李尚洙——這是馬龍繼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後,時隔14年再一次在團體賽中輸波。

巴黎奧運週期之前,馬龍時常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喜歡打乒乓球?是真喜歡打球,還是喜歡贏波的感覺?如果讓你經常面對輸波的局面,你還能打下去嗎?」

那時的馬龍答案明確:「我更喜歡贏波的感覺!」

但巴黎奧運週期里,越來越多的輸波也會讓馬龍開始搖擺,「自己還是喜歡打乒乓,至少挺喜歡練。現在有時候比賽老輸,你也並不一定老喜歡打吡賽。但對這份球還是有感情。」

為了這份喜歡,馬龍會嘗試與輸贏和解:「這一兩年我變了,變釋然了,你得讓自己放下來,正確面對賽場上的現實,所以就放開打吧,就當‘半輸’‘快要輸了’那麼去打吧!輸波後也能坦然面對自己。」

但與輸贏和解並不意味著馬龍降低了自己的要求,他在訓練場上仍然保持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不想浪費每一分鐘,因為我知道有可能某一天、某一場比賽就是我的最後一場比賽,我就會更加想完美地去完成每一次訓練。」

巴黎奧運週期,馬龍把自己定位在「3號選手」,其中緣由,來自劉國梁曾對他說過的一段話:「如果以3號的心態去打,可能更適合你。3號對3號之間的競爭你怕誰啊?1號你也不怕,只要把自己放下來,你依然有機會衝擊世界上任何優秀的運動員。如果你端著的時候被別人衝擊,你的優勢本來就在減弱,你的心理負擔反而還在加重。」

告別

在大部分時候,馬龍是個專注於當下的人。

距離巴黎奧運會還有三個月的時候,馬龍在接受《乒乓世界》專訪時,被問及「怎樣展望巴黎奧運會」,馬龍表示:「我現在沒有把全部的眼光和目標投放在奧運會上,而是專注於當下每一天的訓練,注重自己每一天的感受。」

當馬龍真正站在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被問到「看到球迷們喊出‘馬龍不止巴黎見’是什麼感受」時,馬龍依舊回答:「先在巴黎打好每一場比賽,拿出最好的表現,其他的事還沒有太多關注。」

日常接受採訪時,掛在馬龍嘴邊的往往也是:「能贏一場是一場,熬過一天是一天。」

即便馬龍再專注當下,他身上依然會不經意流露出告別的氣息。

亞運會拿到團體冠軍後,馬龍笑著說:「之前的亞運會,每次結束後還有下一次,但這次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屆亞運會了。」

德班世乒賽輸給王楚欽,馬龍先是笑著擁抱了王楚欽,隨後撫摸了三次球桌才緩緩離場。馬龍解釋道:「對於輸贏自己現在能夠看開,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有的時候會懷念這座球場,在情感上會有一點不捨,所以最後再摸它一下。」

釜山世乒賽後,馬龍左手握拳,右手輕擊檯面,慶祝自己第九個世乒賽團體賽冠軍。馬龍賽後說道:「下一屆團體賽是兩年以後,自己應該不會堅持到那個時候。我的最後一場世錦賽比賽能以勝利結束,我的世錦賽之旅是完美的。」

這些略帶離彆氣息的動作,都是馬龍有感而發,他在《綻放巴黎》節目上解釋:「2022年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屆世錦賽了,這些東西都不是刻意想的,腦子裡有這樣的畫面已經很久了。」

雖然現在依舊不確定「鞍山小馬」真正的告別時刻何時來到,但可以確定的是,馬龍往後的每一步,都是在創造新的歷史與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