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崗位搶1個人,百萬年薪搶畢業生?大廠打響AI人才戰

#AI行業頂尖校招生年薪超200萬# 【6個崗位搶1個人,百萬年薪搶畢業生?#大廠打響AI人才戰# 】「24歲畢業時年薪50萬元,到了30歲大概能升到P7(註:職級名稱),那時就能年薪百萬了。」從上海交大碩士畢業後,出生於2000年的趙宏在今年入職騰訊,擔任AI算法工程師,成為AI風口下第一批就業的年青人。#AI人才戰6個崗位搶1個人#

伴隨人工智能(AI)日漸火熱,「百模大戰」激烈開打,AI人才掀起招聘熱潮。求職招聘平台獵聘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AI相關職位同比增加321.7%,投遞該領域的人才數量同比增長946.84%。目前最緊缺的大模型算法崗位,人才供需比僅為0.17,大概相當於6個崗位爭奪1個人才。

薪資方面,開出年薪50萬-70萬是普遍價格,年薪超百萬甚至達到200-300萬之間,在業內也並不罕見。

「以研究生身份入職大廠,最低的年薪大概40多萬,最高大概是55萬元左右。」趙宏透露,他本科是電子芯片專業,通過在華為實習轉行進入AI行業,在他身邊,從傳統數學和工科轉型而來的同行並不鮮見。

「研究生普遍給到70萬就算高價,對於博士而言,畢業薪資可以達到百萬元。」深耕AI行業的獵頭倪悅向記者透露,面對國內C4(清華、北大、複旦、交大)重點實驗室博士畢業生,大廠給出超過200萬的年薪很常見。

不過,如此高薪只局限於核心技術骨幹,「國內做基座類模型的人才90%都出自清華,真正會調模型、訓練模型的甚至不超過200個人。」醫者AI創始人劉呈輝表示,由於行業本身的人才儲備有限,加上大模型的突然火爆,創業公司要招到最優秀的技術人才,需要在核心實驗室里「鎖定」相關資源。

「真正有價值的AI崗位數量並不多。」趙宏坦言,「大模型的核心代碼主要是靠少數大神。很多公司提供的AI崗位,都是在安裝運行開源代碼,調整參數,有很多重覆勞動。」和動輒十萬人的互聯網大廠相比,AI獨角獸的員工數量普遍僅有幾百人。

作為第一批趕上AI風口的人,在今年畢業季,包括華為、阿里、騰訊等頂尖大廠都對趙宏伸來橄欖枝,「華為花了3小時電話挽留我,希望我多做幾年技術,未來路會走得更遠。」但是無論是阿里還是華為,氛圍都更偏科研,「我加了阿里主管的微信,發現他每天都在世界各地開各種國際性會議,當時我的內心也很忐忑。」由於比較喜歡大模型應用性方向,最終他拒絕了阿里和華為,選擇了騰訊。

「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企業用人方尤其是高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對AI人才的爭奪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某招聘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為了吸引和留住AI人才,多數用人方紛紛開出高額薪酬。這些高薪待遇無疑加劇AI人才市場的競爭。甚至一些大公司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國內市場,而是將搜索範圍擴大到了全球,以加強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脈脈數據顯示,目前大模型研發技術人才平均月薪已超過5.4萬元。在高薪崗位前十位中,大模型算法新發崗位平均月薪位列第一,超過6.7萬元,其次是模擬芯片設計、數字前端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