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五虎」的B面:一邊找錢,一邊撒錢

堪比「吞金獸」的中國大模型企業又趕著新一輪融資了。

近期,包括月之暗面、智譜AI、百川智能、零一萬物在內的多家國內大模型企業都找到了下一筆融資。5月,月之暗面被曝出騰訊入局投資的消息,新一輪融資後月之暗面投後估值突破230億。6月,智譜AI拿下中國大模型初創公司拿的第一筆國外投資,背後站著的是中東財團。7月,百川智能完成50億元A輪融資,並以200億估值開啟B輪融資;8月,據媒體報導,由李開複創辦的AI大模型獨角獸公司零一萬物也已完成新一輪融資,參與方包括某國際戰投、東南亞財團等多家機構。

在這輪新融資競賽中,隨著第一梯隊的估值門檻達到200億元,能接住這些大模型獨角獸們的已從風投、大廠逐步變成了國資產業基金與國外大財團風投基金。

不過,中國大模型企業在一邊找錢的同時,也在一邊撒錢。「矽基研究室」關注到,與OpenAI對外投資類似,在中國大模型五虎中(五虎包括:智譜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零一萬物)有不少模型廠商已經開始做起了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業風險投資),圍繞上下遊生態,做起了「資本捕手」。

曾幾何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BAT為代表的大廠CVC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互聯網的格局與走向,曾有投資人這樣形容:「BAT就像天上的神仙,神仙在看人間打仗。」如今,當新一代大模型企業開始做起投資生意,又將如何影響中國大模型的未來?

01 MiniMax首出手,智譜AI最激進

在「大模型五虎」中,目前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萬物尚未有公開對外投資記錄,目前對外有投資行為的主要集中在智譜AI和MiniMax兩家公司身上。

不過,公開資料顯示,MiniMax僅在今年4月有一次出手,參與了一家名為藍耘科技的GPU算力提供商的戰略融資輪。藍耕科技是一家新三板公司,成立於2004年,屬於AI算力層企業。

在國內大模型明星企業,智譜AI是最激進的一位「資本捕手」,在對外投資上十分積極活躍。據IT桔子數據,2023 年4 月,智譜 AI 首次對外投資,截至目前對外投資出手已有十餘次。

梳理智譜AI的對外投資佈局,有三個特點:一是偏向清華系背景。二是專注AI上下遊,被投公司覆蓋了計算層、模型層、中間層和應用層等,形成了較完整的矩陣。三是依靠「投資+孵化」,智譜的戰投生態也逐步形成。

偏向清華系背景,本質上是投人的邏輯。智譜AI本身源自清華,其投資版圖也可謂是一個「清華校友圈」。智譜AI首次出手的面壁智能誕生於清華大學NLP實驗室,聯合創始人劉知遠是清華大學長聘副教授,CTO曾國洋也是清華系出身,是中國最早一批大模型研究者。除此以外,如矽基流動創始人袁進輝、生數科技CEO唐家渝、清程極智CEO湯雄超、厚篤科技創始人林甲灶等均為清華畢業,無問蒼穹創始人汪玉等則為清華教授。

在產業鏈上,智譜也在構建其從上遊算力層到下遊應用層的生態。在算力層如行雲集成電路、無問芯穹、基流科技等,模型層如面壁智能、生數科技;中間層則有矽基流動、清程極智等,應用層也不乏明星項目,如面向法律領域的冪律智能,還有前妙鴨產品經理張月光的創業公司沐言智能。

而在戰投生態上,智譜也是大模型獨角獸中較早成立戰投部門,以「投資+孵化」的方式,開啟資本化動作。據《晚點 LatePost》此前報導,早在2023年,智譜AI就有計劃籌備戰投部門,同年9月,智譜AI收購清華系AI創企聆心智能。2023年10月,智譜AI正式推出Z計劃,加速投資大模型創企,1月,智譜AI又將Z計劃進一步升級,聯合生態夥伴發起總額10億元的大模型創業基金用於支持大模型原始創新。

最新數據顯示,自2023年10月底發佈以來,「Z計劃」已鏈接超1200家大模型賽道初創企業/開發者團隊,前後累計投資與孵化有50+家。

不久前,智譜AI又下場做了LP,和星連肇基、京成燕北共同出資2.6成立了一支名為星連鼎森的新投資基金,專注AI領域。

02 當大模型公司做起投資生意

大模型企業做起投資生意,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要論大筆撒錢開啟買買買的「掃貨第一人」,還要數OpenAI。

早在2021年,OpenAI就發起了總金額為 1 億美元的 AI 創投基金—— OpenAI Starup Fund,背後的支持者包括微軟和其它合作夥伴,該創業基金支持了OpenAI看好的幾家初創企業,包括了音影片編輯應用程序Descript、筆記應用程序Mem等。與此同時,OpenAI還運營一個名為「Converge」的孵化器計劃,對早期AI初創公司提供小額資金與技術資源。

今年以來,據外媒報導,OpenAI Starup Fund 又以SPV的方式 ,彙集多方籌集到了多輪資金,包括今年2月的一筆1000萬美元的融資,4月的一筆1500萬美元的融資,5月又再獲500萬美元融資,基金規模持續擴大。

今年7月,OpenAI的最大競對Anthropic也聯合矽谷風險投資公司Menlo Ventures推出了一隻1億美元的基金「Anthology Fund」,以支持早期初創公司的發展。

相比傳統VC對投資回報的重視,這些大模型企業在創業早期就積極對外投資,其意圖也並不難理解,有三重看得見的價值。

首先,是生態價值。通過投資這些初創企業,大模型公司為其提供底層技術支持,可以借此擴充與打造自身的生態。

其次,是場景和數據價值。通過向初創企業輸出技術,大模型企業以底層技術提供方的角色可以佔據應用場景,並通過更豐富的端口去拿到更豐富、多樣化且高質量的數據,進而反哺自身模型。

最後,是人的價值。隨著AIGC創業的熱潮,AI技術人員的重要性也逐步凸顯,人才是AI領域的最寶貴資源,人的流動在AI圈也十分常見。某種程度上,通過投資也可以幫助大模型企業鏈接和建立自身的人才創業圈,培育社群能力,為企業長期的發展做準備。

03 最難打的硬仗開始了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阿里、美團等巨頭都依靠併購整合,基於自身主營業務對外進行合縱連橫,以激活成長的新想像力。儘管當前大模型企業的對外投資佈局尚在初期,但也折射出了一些看得見的趨勢。

首先,隨著國內大模型企業估值門檻的提高,在宏觀融資環境整體收縮的大背景下,如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誌強的預測,要誕生特別厲害的創業公司就需要有一大批創業公司,而對其他的企業,一部分肯定是「死掉了」,而另一部分則是會「被併(購)掉了」。「現在真的是中國建立併購生態的好時機,尤其在大環境有一定挑戰的時候」,賀誌強說。

其次,與曾經的「巨頭打架」相比,當前大模型企業的對外投資佈局依舊在初期,更多的還是看中與自身業務的協同和戰略價值,智譜AI CEO張鵬也曾提到,只有強大基座模型是不夠的,更多的是希望智譜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換言之,對大模型企業而言,在對外投資上主要呈現兩種最明顯的模式:一是驅動型投資,更看重被投公司與企業當前戰略及業務有無緊密聯繫,二是補充式投資,即便是不存在特別緊密的業務聯繫,但從商業角度,被投公司可以幫助大模型企業完善自身商業生態,鞏固市場地位。

不過,對外拓展的前提是「手有餘糧」。一位產業投資人提到,大模型企業做投資,本身就是順勢而為,特別是行業龍頭,手中有足夠的資源做整合,「這也是一種默契」。

但一面是繼續找錢,另一面是繼續撒錢,對中國大模型企業而言,眼前的挑戰也是艱巨的。

一是,挺進200億元估值後,商業化成了擺在國產大模型面前最重要的一道關卡,大模型創企會以更激進的方式去探索和驗證自身的商業模式。二是縱觀海內外,科技大廠收割大模型企業成了新的趨勢,因此對國產大模型企業而言,如何盤活手頭上已有資源,同時向外拓展朋友圈,建立自身較為獨立的生態,也成了一件面臨多方博弈的難事。

參考資料:

IT桔子:大模型明星創業公司:一邊大額融資,一邊頻繁對外做投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基研究室」,作者:kiki,編輯:山核桃,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