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戲劇人創作新趨勢:重體驗,強思辨|業內說
為了推動年輕戲劇人才的培養,北京各大藝術院團、戲劇節以及民營機構近些年來先後做出很多嘗試,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今年5月,北京人藝2024年話劇編劇、導演人才培訓班正式開班,這也是北京人藝首度進行編劇與導演人才的聯合培養,與此同時,中國文聯公開徵集2024年度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面向45週歲(含)以下、活躍在創作一線的青年文藝工作者實施青年文藝創作扶持。
中國國家話劇院連續發起了兩季「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於日前再度啟動第三季,將繼續帶動青年導演實現創新性戲劇表達。除此之外,展示青年戲劇人作品的戲劇節、聯合扶持計劃每年逐一亮相,除熟知的北京青年戲劇節外,由桂林藝術節組委會和中央戲劇學院共同發起的「全球華語青年戲劇導演英才計劃」,為青年戲劇人設計、打造全鏈條式保障與服務,搭建「人才培養」與「作品推廣」平台;誕生於2019年的「培源·青年戲劇人才培養及劇目孵化平台」,也在持續推進原創劇目孵化與市場對接工作,目前平台積累了近4000部劇本,2000多位創作人才,已對110餘部作品展開孵化,幫助40餘部劇本成功登上商業舞台。
年青人不僅是市場永遠希望吸引的群體,也是藝術創作行業重要關注和澆灌培養的主力軍。近兩年來的北京演出市場,在大中小型劇場里均有許多新形式、新題材、新角度的作品和創作人不斷湧現。本期《大戲看北京》特別策劃,聚焦當下年輕戲劇創作者的新作,專訪相關從業者與專業人士,呈現扶持渠道與創作方向。
互動作品:滿足新穎體驗的需求
隨著演出市場的全面復甦,觀演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多樣化的演藝形式為演藝市場的蓬勃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小而美」的小劇場演出,以沉浸式體驗為賣點,為文化消費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選擇,滿足了觀眾對新穎體驗的追求。
這些小劇場演出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沉浸式體驗,吸引了大量觀眾,為演藝市場的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信息採集平台數據監測和調研測算:2024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25.17萬場,同比增長30.19%,票房收入190.16億元,同比增長13.24%,觀眾7910.13萬人次,同比增長27.10%。小劇場、新空間顯現出更多可塑性。上半年,專業劇場、小劇場以及新空間演出場次同比增長32.21%。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北京更是充分發揮演藝資源集聚的優勢,在136家演出場所舉辦261台1286場營業性演出,營造出了濃鬱藝術氛圍。
沉浸式互動演出,從觀演模式、現場體驗,均與傳統演出形式產生本質的區別,這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走進劇場,也逐漸成為整個演出行業的文化與消費新景觀。
在北京77·抓馬X新空間劇場駐場演出的《大偵探趙趕鵝2》今年在北京首輪駐演,曆時四個月,完成91場演出,而繁星戲劇村環境式懸疑劇場《祖莉小姐》自去年首演以來,已連演150餘場,深受廣大年輕觀眾追捧,這兩部沉浸式作品,均出自青年導演張肖之手。
播客等形式跨界出現在劇場創作中。 圖來自戲劇導演張肖微博
從2022年底,地處北京隆福寺的大麥新空間以開幕大戲沉浸式交互式話劇《現在開市》亮相以來,此地便成為京城年青人觀看沉浸式戲劇的理想之地。去年,大麥「當然有戲」更是與故事FM、草台回聲聯合呈現了環境式音樂故事劇場《真愛酒館》,通過這部原創劇目,在內容創意、新空間經營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創新。該劇以三則真實的愛情故事為基礎,通過沉浸式舞台表現方式,讓觀眾能夠深入體驗到愛情故事的情感內核。
被觀眾稱為「最懂愛情的女導演」黃彥卓,不僅擔任了《真愛酒館》的導演和編劇,還親自操刀劇本創作,確保了戲劇內容的情感真實性和藝術表達的一致性。該劇的空間、燈光都是源自爵士音樂,除了劇情架構與演出需要之外,還設置了多個互動展示空間以及真愛沉浸區、甜蜜卡座區、獨酌吧檯區、邂逅看台區,讓觀眾在觀看演出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演出互動帶給人們的意想不到的驚喜。據統計,作為大麥新空間的開幕大戲《現在開市》,從2022年11月5日開幕,至2023年8月31日封箱,首期北京演出210餘場,觀眾人數接近兩萬。
近年來,在京城知名的演藝新空間「開心麻花·花花世界」中,上演了多部引人注目的戲劇作品。其中包括沉浸式互動戲劇《偷心晚宴》,這部作品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觀劇體驗,讓他們能夠在互動中感受戲劇的魅力。此外,開心麻花還推出了其他幾部作品,包括環境式懸疑音樂劇《迷霧山莊》、驚悚爆笑戲劇《開心聊齋·三生沉浸版》,以及酒館秀《芝加哥之夜》。這些作品分別在77劇場、A33劇場和STAGE ONE開心麻花沉浸式戲劇酒吧進行演出,吸引了大量觀眾。百老彙經典沉浸式互動喜劇《爆笑晚宴》也進行了本土化改編,在北京META CLUB沉浸式劇場長期駐演,為北京觀眾帶來了國際水準的戲劇體驗。
而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環境式音樂劇《威尼斯商人》,自2022年首演以來,這部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在時間劇場中演出了新的意境,展現了經典與現代結合的獨特魅力。這些作品的演出,不僅豐富了京城的文化生活,也為戲劇愛好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主題系列:作品之中體現思辨力
在北京眾多的民營劇團里,有一支劇團以其獨有的題材特色與原創實力,十餘年來,始終保持著獨具特色的戲劇美學風格。話劇九人這支創立於2012年,由北京大學校友具有高度思辨性劇本、紮實舞台呈現、表現中國優秀知識分子題材的話劇團隊,近年創作出了《四張機》《春逝》《雙枰記》《對稱性破缺》《庭前》等多部年輕觀眾喜愛的話劇。
話劇
《春逝》等作品受年輕觀眾喜愛。 話劇九人供圖
作為話劇九人團隊中絕對的靈魂人物,朱虹璿不僅是劇團的創立者,也是該系列作品的編劇和導演,2012年,當時還是北大政治學碩士生的朱虹璿和一群愛好戲劇的北大校友一起將美國電影《十二怒漢》改編為40分鐘的話劇《九人》,搬上了「北大劇星風采大賽」的舞台,一舉榮獲最佳男主、單場演出冠軍等獎項,而後來所發生的一切故事,便是從這一刻開啟。
雖說話劇九人迄今已成立12年,但真正令其名聲大噪卻是在近五年間,伴隨著「民國知識分子系列作品五部曲」的相繼推出,讓話劇九人迅速積累了大量觀眾,每一部作品可謂都經過了市場的嚴格考驗。從演出前的宣發、觀眾手中的節目單、入場檢票的速度,到演出時的舞美設計與現場舞台技術呈現、演員的台詞、每部作品尾聲主題歌曲的創作等諸多環節,均可看出「話劇九人」團隊在細節之處的精細思索。
今年5月,由香港話劇團授權,話劇九人出品製作,郭永康編劇、朱虹璿導演的話劇《原則》普通話版,作為第九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劇目亮相國話小劇場。這也是話劇九人繼「民國知識分子五部曲」後的全新嘗試。這一次,他們將故事的視角切換至現代,但不變的是作品中對思辨精神的呈現。
新視角之作:經典里注入當代思考
與深受當下年輕觀眾喜愛的沉浸式戲劇,帶有強烈主題特色系列作品相比,經典戲劇的當代改編,能展現出中國當代年輕戲劇創作者有關戲劇美學的思考與表達,進而呈現個人對世界的理解、生活的態度和生命的思考。
作為經典名作,《哈姆雷特》版本之眾、解讀之多,讓這個故事在全世界範圍內深入人心,在北京人藝的歷史上,也曾上演過多個版本。去年,北京人藝全新創排的小劇場話劇《哈姆雷特》,聚集了青年人的創意。
作為一次青年團隊的全新創作,該劇由北京人藝青年導演楊佳音執導,此版《哈姆雷特》打破了觀眾對「王子復仇」的傳統印象。從文本解讀到舞台表現,哈姆雷特都不再是帶著絕對主角光環的王子,劇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著自己鮮活的人物特點,他們共同構成一場舞台群戲。同時,在一改悲劇色調,充滿「現代感」「遊戲感」的舞台形式下,角色之間原本的人物關係也最終會內化為一場對自我的拷問與尋找。
當舞台上沒有了宮殿與城堡,所有的佈景放置在如同黑色地下管道的空間內,演員身著時下流行的「工裝風」服飾,滑板、蹦床成為重要道具。全劇只有四位演員承擔劇中眾多角色,魏嘉誠、張曄子、王俊淇、方洋飛均一人分飾多角。舞台上更具生活感的王子哈姆雷特,情感細膩的奧菲利亞與充滿矛盾的王后,內心掙扎的國王克勞狄斯與滑稽的伶人,帶有各自使命的父子波洛涅斯、雷歐提斯等,這些角色轉換沒有依靠外部的服裝造型,而是通過演員手中某個象徵性的道具,或行為動作上的一個轉身、一個抬頭來完成。從舞台形式、演員著裝帶來的直觀感受,到舞台表演、人物關係的理解呈現,這部作品處處顯示出了「與眾不同」。
除了採用現代視角和手法重新詮釋經典作品外,還有一部分話劇作品選擇了更加個性化、實驗性的表達方式。這些作品通過獨特的創作視角進行舞台藝術的實踐,探索新的戲劇語言和表現形式,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演體驗。這些實驗性的作品往往挑戰傳統戲劇的界限,嘗試新的敘事結構、表演形式和視覺呈現,由青年編劇閆小平創作,邵澤輝導演的話劇《萬火關》便是其中之一。作為首部把戲曲服裝作為主角的話劇,《萬火關》的戲劇表達古雅、超然又「一片生活」,一部作品將武生三代演員的口述歷史、服裝製作者的行業秘聞、同齡演員的人生經歷融入其中。
在這部作品中,閆小平通過豐富的想像力,通過兩件戲服「老靠」與「新靠」,構建起三代戲曲藝人不同的命運故事,用當代視角思考傳統文化。劇中「老靠」象徵著經歷過輝煌與磨礪的傳統戲曲文化。它與演員共同經歷了風雨,見證了輝煌,但最終隨著舞台事故的發生而沉寂。相比之下,「新靠」則代表著現代社會中的新元素,它雖然昂貴且未曾登台,但只能在等待中期待與演員的合作。這兩件戲服之間的對比,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之間的矛盾與分歧,以及它們在面對時代變遷時的不適與探索。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