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大齡未婚比例上升意味著什麼?
【圖解|#大齡未婚比例上升意味著什麼#?】#晚婚省份的結婚年齡最遲到31.5 歲#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從 2000 年到 2020 年,30-44 歲未婚女性的比例從 0.8%上升到 5.6%,增加了 7 倍。而相同年齡段下未婚男性的比例從 5.5%上升到 12.7%。在中國傳統觀念中,30 歲是一道結婚的坎,但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人在邁過這個坎之後繼續保持單身——20 年間,男性在 30-34 歲的未婚比例從 7.5%上升到 20.5%,女性則從 1.3%上升到 9.3%。
大齡未婚比例的升高,更多反映了婚姻的推遲——當前,人們不一定是不結婚,只是更晚結婚了。
從 2010 年到 2020 年的各地平均初婚年齡數據來看,黑龍江的初婚年齡是最晚的,為 31.48 歲。而吉林和遼寧也能列入前四,均為 29.79 歲。
在多數人的認知里,北京、上海等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似乎越晚結婚。然而東北三省的初婚年齡卻要晚於北京、上海。
這主要是因為,東北地區存在城鎮化早、體制內人員佔比大、傳統的宗族觀念較弱等現象。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曾對第一財經分析道,東北城鎮化較早、程度較高,城鎮化會帶來思想觀念的改變。而且由於東北體制內的人員佔比較大,計劃生育執行較好,容易形成晚婚晚育的觀念。另外,東北地區本身就是個移民區域,沒有什麼宗族觀念,受傳統的生育觀念影響較小。
而如果想看更多人是否不結婚了,通常要看終身不婚率——50歲及以上從未結婚人口佔該年齡段人口的比例。在統計學上,這是判斷一個社會「普婚」程度的重要標準。
目前,從終身不婚率來看,不結婚的中國人仍然只是少數。
然而,中國 2020 年男性終身不婚率與日本 2000 年的男性終身不婚率差距不大,分別為 3.1%和 4.9%。20 年過去,日本男性的終身不婚率已經漲至 14.1%,進入「婚姻冰河期」。
此外,儘管 2020 年處於疫情時期,但未婚比例增高的趨勢在疫情前就已經形成。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數據實驗部研究員張翠玲等人在研究中就提到,20-35 歲女性有配偶比例持續下降的趨勢在疫情之前就已經形成,因此疫情起到的是加快作用,就算疫情結束後也很難扭轉下降的趨勢。
大齡不婚的情況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適婚年齡人口的減少和性別比失衡等。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提到,1980 年代到現在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40 多年,直接後果就是目前 45 歲以下中國人口男性比女性累計多出生了 3400-3500 萬,因為這種性別比先天性的失衡,有一部分人可能很難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