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採集穴脛步甲在洞穴投毒?專家:洞穴生態損害不可逆

為達到壟斷售賣的目的,有人對四川達州神龍溶洞內棲息的穴脛步甲進行投毒?

一份熱傳的聊天記錄顯示,一名為Perfect.的用戶炫耀稱,自己在神龍溶洞里採集到一些穴脛步甲,並將這些穴脛步甲進行轉移,「放生」到另一個洞穴,為防止其他人繼續採集,這位用戶自述到原先洞穴中投毒,試圖滅絕其他穴脛步甲,以達到壟斷售賣目的。此外,截圖顯示,上述用戶曾在網上以2000元的價格售賣穴脛步甲。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所謂穴脛步甲,是洞穴步甲的一個類群,是一類生活在洞穴中的昆蟲。

上述聊天記錄隨即引發關注,新京報記者致電達州市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科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關注到網傳信息,正在進一步核查。

一位熟悉「蟲圈」的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這類洞穴步甲因其稀有性,在市場上能炒到一個不錯的價格,「圈內有個不成文規定,野采地址不外露,一是為了防止被其他人濫捕造成生態問題,二是如果有利潤,可以保護自己的錢袋子,地址只有自己知道。」

「投毒行為其實不僅僅是殺死步甲,而是汙染了整個洞穴生態系統,造成多種洞穴里的生物死亡,可能迅速造成整個洞穴生態系統崩潰。」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告訴新京報記者,「洞穴生態系統的脆弱性決定了自我修復能力極差。一旦遭受重大破壞,洞穴里的生物將永久地消失。」

他還表示,由於研究的缺乏,我國的保護名單里洞穴生物比較少,穴脛步甲不在保護名單上。未來應該加大立法力度,關注洞穴生物的保護。

趙力在洞穴中考察的工作照。受訪者供圖趙力在洞穴中考察的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以下是新京報記者與趙力的對話:

新京報: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穴脛步甲是一種什麼昆蟲?有什麼特徵?

趙力:穴脛步甲是洞穴步甲的一個類群,屬細脛步甲族。穴脛步甲分佈較廣,除中國外還分佈於日本和越南等地,共20餘種。在國內則以四川的種類最為豐富,已發現7種,此外在江西和廣西各記錄1種。它們眼睛極度退化,體態十分優美,均為真洞穴種類。

所謂真洞穴生物,是指只會在一個洞穴中度過它們的整個生命週期,不能在洞穴外生存。它們是純粹的洞穴生物,身體構造已經完全是為洞穴而設計——眼睛往往發育不良或缺失,身體完全透明或者只有少量色素,緩慢而微小的代謝使它們可以長時間沒有食物。它們還具有比洞外同類更長的四肢和觸角,這使它們可以在黑暗中更有效地運動和定位食物。

新京報:穴脛步甲有哪些價值?有說法稱這是達州未定種的穴脛步甲,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是這樣嗎?

趙力:由於洞穴之間是相互隔離的,裡邊的物種都是獨立進化。所以沒有關聯的洞穴之間的洞穴生物可能是不同的物種。這種穴脛步甲,極有可能就是新物種,有較高的科研價值。

新京報:將穴脛步甲轉移到其他洞穴會造成什麼影響?穴脛步甲能否存活?

趙力:把一個洞穴里的生物轉移到不相幹的洞穴里,生存的機率並不大。因為每一個洞穴里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而這裡邊的生物經過千萬年來的進化,已經適應了該洞穴里的環境。換到了新環境里,哪怕有一丁點兒的不同,都有可能不適應。

新京報:洞穴這種生態環境有哪些特殊性?

趙力:由於洞穴與世隔絕,洞穴深處與洞外,洞與洞之間的生物幾乎不可能聯繫,因此洞穴物種特有性極高,世界上進行過生物科考的洞穴幾乎平均一個洞就能發現一個新物種,「一山一種,一洞一種」都是稀鬆平常事。

洞穴生態系統是相對封閉的,其中的物種也很少,並且由於食物的種類和數量非常匱乏,它們大多生長緩慢,繁殖數量少,生態平衡十分脆弱,一丁點兒的外界干擾都會改變洞穴內穩定的環境,使長期適應洞穴環境的生物面臨滅頂之災。而一個洞穴內的生物往往是特有的,即只存在某一洞穴內,一旦滅絕,將無可替代。

在網上售賣的穴脛步甲。網絡截圖在網上售賣的穴脛步甲。網絡截圖

新京報:在洞穴投毒可能造成哪些問題?如果投毒行為已經對穴脛步甲造成了損害,有沒有可能通過生態恢復措施來幫助它們恢復種群?

趙力:洞穴里的步甲種類處於食物鏈的頂層,它生活在洞穴深處,蝙蝠是不會到達洞穴深處的,一般洞穴幾百米深處就沒有蝙蝠了,所以在它所處的位置,沒有以步甲為食的捕食者,但步甲可以捕食其他洞穴昆蟲。如果步甲消失,其他生物就會失去製約而大量繁殖。然而,洞穴里非常少的營養物質是無法支撐大量生物的,這樣就可能導致整個洞穴生態系統的崩潰。投毒行為會通過食物鏈與水源擴散,而汙染整個洞穴生態系統。

洞穴生態系統的脆弱性決定了自我修復能力極差。一旦遭受重大破壞,洞穴里的生物將永久地消失。

新京報:穴脛步甲不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75種昆蟲之內,也非「三有」物種,對於這類物種的保護是否存在一個真空地帶?

趙力:學界普遍認為有關洞穴生物的最早記錄是1689年斯洛文尼亞著名作家J.V.Valvas注意到被泉水帶到地表的一種特殊動物,後被鑒定為一種兩棲類洞穴盲螈。在我國,有關洞穴生物的正式研究起步非常晚,早期中國的洞穴生物幾乎全都由國外學者發現並描述的,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我國洞穴生物研究才開始起步。

國內對洞穴的環保意識比較薄弱,洞穴商業開發也多,相關報導證實,一般商業化開發後人類頻繁活動的洞穴,其內生物基本滅絕殆盡,因為無論空氣成分還是水源、溫度、光照任何一個因素改變,對於洞穴生物都是致命的。

雖然人類認識到洞穴生物只有短短幾個世紀,但洞穴內的某些生物類型已經存在了數億年。由於研究的缺乏,我國的保護名單里洞穴生物比較少,穴脛步甲不在保護名單上。未來應該進一步加大立法力度,關注洞穴生物的保護。

新京報:您瞭解偷獵採集步甲的圈子嗎?一般誰會購買?

趙力:通常賣給收藏家和研究者。洞穴步甲收藏有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在歐洲斯洛文尼亞的洞穴里有一種洞穴步甲被研究者以「盲眼的希特勒」命名,於是收藏圈子裡紛紛以擁有一隻以希特勒命名的步甲為榮。導致這種步甲被炒到了1200英鎊一隻。

其實絕大多數洞穴生物體型都很小,身體缺乏色素,從觀賞來說沒有什麼價值。但是一些人往往以擁有一件別人沒有的洞穴生物標本為榮。

賣給研究者也並不罕見,洞穴考察需要大量的後勤工作和探險經驗,一般人無法進行,即使是研究者也需要投入比較大的精力和經費,對於來源清楚的標本,研究者是願意購買的,大多數研究者對於購買來的標本都會比較謹慎地核實,很多情況下如果有較高科研價值,他們會親自再到那個地方去考察證實。

新京報:步甲為何會炒作到高價?會造成什麼後果?

趙力:如果是個人進入未知洞穴探險,危險性還是比較高的,我曾在一些洞穴考察中發現過多年前探險遇難者的屍骨。也正因為如此,往往洞穴生物被轉賣到市場的價格比較高,如果少量採集,信息記錄詳細,採集對於研究還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如果單純為了謀利,進行破壞性採集,就應該禁止。多數情況下,這些人都是進行破壞性的採集,因為他們要利益最大化。一旦一個物種能夠賣到好價錢,他們就會竭澤而漁,從而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新京報記者 李照 實習生 朱陽慧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