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物理學家鄭誌鵬追憶周光召:他不僅是理論物理學家,也是帥才

2024年8月17日,傑出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我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周光召,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長、廣西大學原校長鄭誌鵬回憶稱,這位「老領導」不僅是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一位運籌帷幄的帥才。

他常說「行百里者半九十」,鼓勵大家不鬆懈

鄭誌鵬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周光召的場景。1979年,師從盧保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參與膠子發現的鄭誌鵬回到祖國作報告,介紹膠子發現的一個重要證據——膠子噴注。會後,周光召向鄭誌鵬詢問了幾個問題。「他問得很深,雖然他是搞理論出身的,但也問到了涉及實驗的問題,給我留下了很厲害的印象。」

1986年,鄭誌鵬接替葉銘漢院士,成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的負責人。1987年,周光召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兼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領導小組組長。二人的交流逐漸密切起來。「作為領導,他非常關心對撞機和譜儀的建設。他說,有的國家加速器做得不錯,但沒有顯著的物理成果,咱們要記住這個教訓。」鄭誌鵬回憶道。

20世紀90年代初,周光召(右二)視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鄭誌鵬(右一)接待。受訪者供圖20世紀90年代初,周光召(右二)視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鄭誌鵬(右一)接待。受訪者供圖

1990年,北京譜儀完成建設,在運行過程中產出了不少成果。周光召找到鄭誌鵬,稱第二十五屆國際高能物理會即將在新加坡召開,作為會議籌備組成員之一,他建議鄭誌鵬在國際會場上介紹北京譜儀及其取得的成果。鄭誌鵬一開始有點猶豫,怕這些成果「不夠響亮」。周光召鼓勵他,並逐頁修改報告內容。「周先生利用他的影響力,安排我在大會上做了45分鐘的報告。會後,大會主席、諾獎獲得者B.Richter對北京譜儀的建設速度和成果大加稱讚。」

周光召很快得知了國際專家給予的好評,並勉勵大家再接再厲。他喜歡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以此鼓勵大家堅持到底不鬆懈。

英文流暢,為對撞機建設爭取支持

讓鄭誌鵬印象深刻的是,周光召不僅是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還表現出了優秀的組織管理能力,是一位「帥才」,讓大家非常欽佩。

1986年到1997年,作為中美高端物理合作委員會的中方主席,周光召向美方爭取對撞機建設所需要的設備、器材和軟件,同時鼓勵中國學者學習美方經驗。「作為合作組織成員,我目睹了他如何向美國人表達我們的需求,並說服對方,還通過紀要的方式把這些內容固定下來,促進了對撞機在4年內按時完成。」

鄭誌鵬說,周光召曾在蘇聯留學,俄語不錯,沒想到也能流利地講英文。「他反應非常快,美方提出一些問題,他很快就能回答,且用詞準確恰當。」

關心地方教育,鼓勵下屬兩頭任職

「周光召先生非常關心地方教育。」鄭誌鵬說,1994年自己到南寧出差時,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希望他能兼任廣西大學校長,以促進「211工程」申報工作。鄭誌鵬很猶豫,他的父親鄭建宣曾是廣西大學重建時期的常務副校長,他本身也在廣西出生,希望給家鄉做貢獻。但當時擔任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的他任務已經很重,且趕上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能否出世界一流水平成果的關鍵時刻,不敢貿然接聘。

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周光召得知情況後,和鄭誌鵬長談,建議他辛苦一點,身兼雙職,北京、南寧兩邊跑。「他說,我的科研經歷豐富,又是廣西人,希望能用上自己的優勢幫助廣西大學。他也很有智慧和方法,讓我學會在兩個地方‘彈鋼琴’,調動兩邊領導班子的積極性。」

在周光召的支持下,鄭誌鵬「臨危授命」,肩負起父親「將廣西大學辦成全國重點大學」的遺誌。經過兩年的努力,廣西大學終於迎來了「211工程」申請評審通過。「在他的幫助下,我很好地處理了兩邊的工作,對撞機也出了很多成果。」

2022年,中國物理學會成立90週年紀念大會上首次公佈了中國物理學會終身貢獻獎,包括周光召、鄭誌鵬在內的10位著名物理學家獲獎。「能和周先生一起獲得這項殊榮,是我的榮幸。」鄭誌鵬說。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