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嶽良院士追憶老師周光召:為了祖國的需要,他曾經「三次放棄」

2024年8月17日,傑出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我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周光召,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8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原所長吳嶽良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回憶與老師周光召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老師的家國情懷。

周光召和他的學生吳嶽良(右)合照。受訪者供圖周光召和他的學生吳嶽良(右)合照。受訪者供圖

「他常把我叫到醫院彙報近期科研進展」

今年5月15日是周光召從事科學事業70週年暨95華誕,「周光召先生學術思想和科學精神研討會」也在當天舉行。雖然周先生因為身體原因未能到場,但吳嶽良聽說,他的身體都還正常,就是清醒的時間沒有原來多了。8月18日早上,吳嶽良得知周光召去世的消息,心情悲痛,「雖然老師生病住院已有十多年了,但沒想到會離開得這麼突然。」

這些年,吳嶽良經常去醫院探望周光召,向他彙報科研上取得的進展。有時候,周光召也會主動要求吳嶽良介紹前沿的科學進展。2016年,有「時空漣漪」之稱的引力波被發現,周光召在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就讓女婿把吳嶽良叫到了醫院。

「當時他聽我講引力波很激動,雖然失去了語言能力,但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聽懂了。」2018年,吳嶽良在揭秘愛恩斯坦統一場論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創建了超統一場論。得知這一消息後,周光召再次把他叫到身邊進行講解。

吳嶽良說,他其實曾和老師一起研究統一場論,由此也談到了老師的「三次放棄」。

20世紀50年代末,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拒絕援助我國研製原子彈,正在蘇聯做研究的周光召立即回國參加原子彈研究。那時,周光召的理論物理研究工作正處於國際前沿,受到蘇聯和美國同行的強烈關注。他曾表示:「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科學家,我願意放棄自己做了多年的基礎理論研究,改行從事國家急需的工作,我們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他再次服從國家安排,就任中國科學院院長,暫別科研事業。「老師雖然很喜歡做科研,但也很專注,任院長後,他就全心投入行政管理工作了。」

20世紀90年代中期,周光召卸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後,重新回到熱愛的科研崗位,和吳嶽良一起「啃硬骨頭」,研究統一場論。然而僅僅一年之後,他第三次服從國家需要,當選中國科協主席,離開了科研工作。

「他鼓勵學生鍛鍊身體,週末帶我們改善夥食」

談及與周光召的師生情誼,吳嶽良有很多溫暖美好的回憶。1982年,他從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考取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研究生,當時所里比較開放,可以進行師生互選,他選擇周光召先生後被招去面試。

「我以為會考一些難題,還做了充足的準備,結果他一道題都沒有考我。」周光召問吳嶽良為什麼選理論物理,有沒有興趣?並特別提到,做理論物理是要吃苦的,國際上做得好的理論物理學家,都是沒有週末的。「他還要我堅持下來,要有奉獻精神。這些教誨對我日後從事研究工作有著深遠影響。」

在吳嶽良的印象中,周光召對待學生非常好,要求大家不僅學習要好,身體也要好。在鼓勵大家參加體育運動健身的同時,週末還會帶研究生們去餐館「開小灶」改善夥食,並說這是他的老師彭桓武先生留下來的傳統。周光召為人和藹,但在學術上卻對學生們有很高的要求,他鼓勵大家做原創性的工作。

吳嶽良說,周老師希望他們敢於跟國際上最優秀的理論物理學家去競爭,待羽翼豐滿,再歸國報效。記得博士畢業前,周老師曾經問他,將來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是否能放棄自己的研究,服從國家的需要?「我當時的回答讓老師感到滿意。他的老師彭桓武先生也說過——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要找理由。」

吳嶽良在德國、美國從事研究期間,周光召只要出差來到這些國家,總會約他見上一面,讓學生彙報研究進展,並進行討論。周光召也會介紹中國科技的發展,並提出希望吳嶽良能回國進行科學研究。在周光召的召喚下,吳嶽良於1996年回國。

「他的家國情懷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激勵著我在科學史上留下屬於中國學者的理論。」吳嶽良說。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