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 中國農業專家舉辦了一場「豐收節」

新京報訊(記者周懷宗)近日,中國農業大學的「小技術大豐收、小豆子大營養」項目受邀參加坦桑尼亞國際農博會。

在坦桑尼亞,當地居民在中國專家指導下製作豆漿。中國農業大學供圖在坦桑尼亞,當地居民在中國專家指導下製作豆漿。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現場中英文的紅色標語以及玉米脫粒、大豆脫粒、豆漿製作等成了農博會的亮點。來自坦桑尼亞各地的農業官員、農業技術示範推廣員以及農民代表紛紛在「小豆子大營養」展位前好奇地駐足觀摩和詢問。其中有一位觀摩者是坦桑尼亞前總理平達先生,他現場操作了大豆簡易脫粒板,並觀摩了中國傳統的石磨豆漿製作過程,並在現場品嚐磨出的豆漿後表示,這樣的中國小技術能夠解決坦桑尼亞的大問題。

在展位上,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省長亞當·奇戈瑪·阿里·馬力瑪向平達介紹了中國農業大學與莫羅戈羅省合作的「小技術大營養」「小豆子」項目的進展及相關成果。莫羅戈羅省副行政長官、合作項目坦桑尼亞執行團隊負責人羅薩莉亞展示了來自中國的手動玉米脫粒器、簡易大豆打粒板,以及家庭手搖式豆漿石磨。平達還親自操作了現場展示的簡易大豆打粒板,並品嚐了村民剛剛用家庭手搖式石磨磨製的豆漿。

平達表示,中國農業大學團隊與坦桑尼亞政府協同合作,在莫羅戈羅省推廣的大豆玉米間作、豆製品製作等技術既切合坦桑尼亞的實際需要,又符合當地的發展條件,這樣的小技術或可解決坦桑尼亞農業發展的大問題。

坦桑尼亞在每年的農民節(Nane Nane Day)期間都會舉辦農業博覽會,並在全國不同地區設立分展區,意在為農民及其他相關團體提供展示新的農業技術創新、服務、產品和實踐的平台。從農民節開幕,項目所在四個村莊的村民和農業推廣官員,就在展位展示他們從中國團隊那裡學習到的手動玉米脫粒方法,以及如何用石磨製作豆漿。村民們還帶上了在家裡製作的麵包等食物,配合豆漿一起售賣。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的博士生團隊也在農博會首日加入了展位,協助向參展者介紹項目和示範技術過程。

一場特殊的「豐收節」,在非洲的坦桑尼亞舉行。中國農業大學供圖一場特殊的「豐收節」,在非洲的坦桑尼亞舉行。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就在農民節開幕之前,莫羅戈羅省獅子村剛剛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微縮版鄉村「農博會」。莫羅戈羅省、縣、鄉官員代表,中國農業大學項目團隊師生、項目村村民代表齊聚村委會小廣場,觀摩玉米大豆脫粒及手搖式石磨製作豆漿現場會。

據介紹,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李小雲教授帶領師生團隊,自2011年開始在坦桑尼亞莫羅戈羅省開展玉米密植這樣一項「小技術 大豐收」的示範,後推廣至10個村莊。2021年,團隊又繼續向坦桑尼亞當地引入大豆玉米間套作技術,以及豆漿製作、豆製品加工等技術,將項目升級為「小豆子 大營養」示範,在4個村莊推廣,旨在示範實現農業技術、營養健康、減貧等綜合性目標的中國「小而美」技術方案。李小雲介紹,「十年前,我們到坦桑尼亞,發現這裏的玉米產量很低,而中國傳統的玉米種植技術,可以幫助這裏的農民快速增產,同時不會產生更高的投入負擔。最初,我們在當地一個叫佩雅佩雅的村莊推廣技術,隨後擴展到10個村莊,幫助他們的玉米產量提高了2到5倍。此後,我們又幫助他們進行玉米和大豆間作的嘗試,生產大豆,並自己生產豆漿這樣的豆製品,解決當地營養不足的問題。當前,我們正在當地推廣大豆和豆漿,希望以此能夠幫助當地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改善營養攝入。」

編輯 唐崢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