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吉「赫哲三寶」不止三個「寶」

    8月4日,抓吉「赫哲三寶」進行民族歌舞展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江濤/攝    8月4日,抓吉「赫哲三寶」進行民族歌舞展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江濤/攝

    「抓吉‘赫哲三寶’是3個人!」27歲的赫哲族女生尚美含略一思忖後又強調說,「但不僅僅特指3個人。」看到記者疑惑的表情,坐在她身旁的夥伴遲影影,接過話茬補充道:「最初的確只有3個人。」

    8月初,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跟隨「兩極穿越·龍江行」主題採風活動,來到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拜訪當地大名鼎鼎的「赫哲三寶」。

/* */

    撫遠市位於我國陸地最東端,隸屬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素有「華夏東極」之稱。緊鄰烏蘇里江的抵邊行政村——抓吉赫哲族村隔江與俄羅斯相望,世代以打魚為生的赫哲族同胞就生活在這裏,是我國赫哲族聚居地「三鄉兩村」中的「兩村」之一。

/* */

    作為抓吉「赫哲三寶」最初的成員,遲影影、尚美含來到這裏,源於2018年撫遠市對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的引進。

    當時發佈的招聘公告,排在最前面的是烏蘇鎮文化站工作人員,要求應聘者「熟悉赫哲族歷史,擅長赫哲族歌舞演藝,具有唱伊瑪堪的能力,能夠作為赫哲族文化傳承人的培養對象……」

    遲影影、尚美含等3個赫哲族女生,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在入職烏蘇鎮文化站的同時,她們也成了抓吉啟用不久的赫哲民俗展示館的首批講解員。

    很快,3個90後憑藉鮮活生動的講解、精彩的赫哲族歌舞、傳統的民族手工技藝表演在參觀者中收穫眾多粉絲。將民俗展示館打造成宣傳赫哲族文化的亮麗窗口,同時她們也成了赫哲族文化的年輕代言人。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喜歡和傳承赫哲族文化的90後不斷加入,抓吉「赫哲三寶」的隊伍迅速擴大。「有漢族,也有赫哲族,還有其他少數民族。」尚美含介紹說,不管成員如何變化,大家依然親切地稱呼她們為抓吉「赫哲三寶」。

    記者到訪這天,值守在民俗館的恰好是遲影影、尚美含和曹雯樂3個90後赫哲族女生。

    相較於遲影影、尚美含的「人才引進」而言,曹雯樂是土生土長的抓吉人。她出生那天,父親恰好在江中捕到了一條近百斤的大魚。至今,她的母親、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魚宴代表性傳承人潘秀紅還會時不時談起這個趣事。

    大學畢業後,曹雯樂也曾到南方城市尋找詩和遠方。2022年,她還是選擇回到家鄉。

    通過招考,曹雯樂進入去年4月正式揭牌的撫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年輕的中心主任劉丹丹不無驕傲地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組成這個新部門的7名新同事,都和曹雯樂一樣,是清一色的90後。

    作為抓吉女兒,曹雯樂甚至能說清赫哲民俗展示館中的漁網是從哪位鄰居家收集而來的,哪個村民是使用特色捕魚方法「撅噠鉤」的高手……參觀者通過這樣的講解不難發現,眼前呈現的不是一件件被束之高閣的展品,隨著傳承和保護,它們大多依舊出現在赫哲族真實的日常生活中。

    「赫哲三寶」們身上穿的傳統魚皮衣常常成為生動的「展品」。她們會把魚皮衣同日常衣服一起穿搭,比如在襯衣外面套一個魚皮馬甲,這樣的民族風「時尚單品」總會引起參觀者的興趣。

    展廳內展示的一些傳統捕魚方式有的已經絕跡,例如「擋亮子」與「滾鉤」。「‘擋亮子’對大魚小魚一網打盡,俗稱‘絕戶網’;‘滾鉤’會導致對江中保護魚類的誤捕誤傷。」借助掛在牆上的黑白照片與實物,遲影影會對其中的原因細細道來。

    生態保護的理念在世代打魚的赫哲人中深入人心,這令赫哲族女生遲影影頗感自豪。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赫哲族民族節日——烏日貢大會一般在農曆五六月間舉行。「因為那時正逢鬆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魚類繁殖期,為了保持水產品資源的生態平衡,三江停止捕撈,即歇網期。」

    在今天的抓吉,曾以捕魚為生的村民們端起了「旅遊飯」。他們搬進花園般的新村,在生活設施齊全的新居中辦起特色民宿,依靠傳統手藝開起赫哲魚館……

    為了讓赫哲族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讓更多遊客走進來,抓吉「赫哲三寶」們更忙了。多才多藝的她們頻繁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赴北京、湖北、貴州、廣西等地推介旅遊,她們拍攝的展示民族風情的短影片圈粉無數。

    2020年,這個昔日的邊境小漁村成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23年,全村接待旅客20萬餘人次、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

    告別抓吉「赫哲三寶」時,太陽照得村旁的烏蘇里江波光粼粼,村莊染上了一片金黃,通過無人機在空中俯瞰,特別規劃的新村猶如一條金色的大魚正高高躍出水面……

祁巍 董墨寒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江濤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8月2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