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上市生豬企業7月收入增長,行業持續「回血」
7月生豬銷售數據揭曉,豬價回暖帶動行業「回血」成為事實。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17家A股上市生豬養殖企業中,近九成實現收入同比增長。其中,牧原股份單月營收突破百億,領跑行業;而正虹科技因大幅收縮產能,墊底榜單。
業內人士指出,近五年生豬價格波動較大,出現許多歷史性節點,部分中小養殖戶退出,規模化佔比不斷升高。行情回暖下,有餘力的規模企業目前已在增加能繁母豬產能,為爭奪後續市場份額提前佈局。
牧原領跑,正虹墊底
截至2024年8月15日,A股有17家上市公司發佈7月生豬銷售數據,半數企業出欄量較6月有所增加,半數企業有所縮減。其中,牧原股份以615.8萬頭出欄量、134.05億元收入領先,成為唯一單月營收破百億元的上市生豬企業。同期,溫氏股份(出欄232.33萬頭、收入53.43億元)、新希望(出欄126.2萬頭、收入23.91億元)生豬出欄量也超過100萬頭,另有9家公司生豬月出欄量超10萬頭。出欄量不足10萬頭的,僅有金新農、東瑞股份、羅牛山、正虹科技。
從增速看,立華股份成長速度最快。因養豬產能利用率上升,立華股份7月生豬出欄量環比、同比增幅均在五成以上,2.85億元的生豬銷售收入同比去年增長100.7%。同期,金新農、大北農、牧原股份出欄量環比增幅達到兩位數。東瑞股份、神農集團、金新農出欄量同比增幅也達到了兩位數。
因產能大幅收縮,正虹科技7月銷售生豬0.42萬頭,同比下降76.2%;銷售收入1048.68萬元,同比下降48.15%,生豬出欄量在17家上市生豬企業中墊底,也是唯一銷量和收入均同比下降的企業。正虹科技曾在2023年財報中提及,因生豬養殖業務處於負重運行狀態,公司調整了養殖業務的經營計劃,壓縮養殖規模,降低生豬存、出欄量,清退低效豬場,優化人員配置。2024年8月銷售簡報顯示,正虹科技生豬銷售數據下滑主要是生豬出欄量減少所致。
除正虹科技外,逾期債務壓頂的*ST傲農,7月生豬出欄量同比下滑幅度超過70%。2024年開始,*ST傲農生豬出欄、存欄數據已連續數月下滑,據公司解釋,原因主要為推動生豬養殖產能優化工作,合理調整養殖佈局、規模與品種結構。
行業持續回暖
7月,上市企業商品豬均價同比增幅多在30%以上。伴隨生豬價格回暖,養殖企業收入增長已成普遍現象。除正虹科技收入下滑、*ST傲農未披露收入外,其餘15家上市企業7月生豬銷售收入均同比上升,4家同比增幅超50%。
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和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監測,2024年7月,受炎熱天氣和市場主體看漲預期影響,散養戶和規模養殖場普遍減緩生豬出欄節奏,部分專業戶將豬源迴圈二次增重,屠宰企業生豬收購成本增加,支撐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豬肉消費低迷,經銷商銷售速度較慢,導致豬肉價格漲幅有限。7月,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月平均值為24.74元/公斤,環比上漲2%,同比上漲32.4%;生豬集貿市場價每公斤18.65元,環比上漲2.8%,同比上漲30%。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張斌向新京報記者分析,今年二季度以來,生豬價格重心上移,逐月遞增的現象與產能去化息息相關。農業農村部顯示,能繁母豬存欄量由2023年6月的4296萬頭降至2024年5月的3986萬頭,相當於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正常保有量的102%,產能由過剩轉為相對平衡。而據Mysteel(上海鋼聯)農產品調查的樣本企業數據,從今年5月起,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小增0.43%,行業內母豬產能去化進入尾聲,並未發生過度去化。
「與前幾年不同,本輪週期內的產能調節相對溫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指出,當前養豬行業在信息引導方面更加透明化,養殖場戶可以基於政府部門公開數據合理調節生產。伴隨行業規模化水平提升,產能穩定性逐步提升。相較前幾年來說,疫病防控能力改善,疫病相對穩定。所以,此次產能去化並沒有像前幾輪週期一樣出現大幅下降,更有利於供需形勢改善。
規模企業仍在上量
當前,部分規模企業能翻母豬數量仍在增長。溫氏股份曾在今年2月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能繁母豬數量約為155萬頭,較年初增加約10萬頭。2024年底前,能繁母豬數量會在現有基礎上增加5萬頭—10萬頭。
6月,多家上市生豬企業也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提及能繁母豬產能規劃。大北農稱,目前公司能繁母豬存欄約24萬頭,隨著後備母豬陸續參配,預計年底會有3萬頭—4萬頭基礎母豬增加。新希望稱,當前能繁母豬約有73萬頭,預計年底達到80萬頭左右。牧原股份也透露,近期將適當提升能繁母豬數量,提高母豬舍利用效率。
有生豬從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豬價近五年漲跌變化幅度較大,產業集中度也加速提升。2023年行情低迷,受資金困境和豬病等影響,中小養殖戶產能去化明顯,部分退出市場,行業話語權逐步下降。規模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不以價格為產能調節的唯一標準,大多綜合自身養殖能力和公司規劃調整佈局。行情好轉背景下,撐過來的頭部企業適度上量母豬規模,體現我國規模化生豬養殖比例仍在不斷提高。
張斌認為,生豬價格看漲預期之下,母豬淘汰減少,規模企業增加高性能母豬補欄,一方面可增加仔豬和商品豬出欄,提高營收水平;另一方面符合企業發展方向,對搶佔市場份額、增加行業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不過,在今年養殖端普遍盈利的背景下,比起上量,降本增效或才是各豬企的生存根本。提高養殖水平,增強防疫能力,將是行業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溫氏股份也在介紹母豬產能規劃時提及,未來不會過分追求種豬數量,而是更多追求種豬質量,通過努力提升現有母豬群的各項生產成績,實現更多出欄量。
豬價是否會持續回暖?東興證券分析師程詩月在研報中分析,從階段性節奏來看,8月以來豬價仍在持續上漲,養殖端出欄意願預期增強,疊加消費端支撐依然偏弱,因此豬價本月存在衝高回落的風險。但在供需面和情緒面支撐下,預計回調幅度有限,豬價以高位震盪為主,「靜待天氣轉涼後,旺季消費需求逐步改善」。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郭鐵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