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來時路 奮進新徵程|鄱湖衛士王小龍:堅守濕地38載 巡湖40萬公里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許南平攝影報導:初秋淩晨的鄱陽湖,皓月斜掛,眾星朗朗,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吳城保護管理站巡護員王小龍,騎著電單車行駛在剛開放通車的「最美水上公路」永吳公路上,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8月15日是中國第二個「全國生態日」,和往常一樣,一身迷彩服,一雙高筒靴,一架望遠鏡,一台相機,一輛電單車……王小龍38年如一日,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颳風下雨,從未能阻止他巡湖的腳步。據他估算,巡湖行進里程已超40萬公里。

王小龍出生於鄱陽湖畔,5歲那年跟媽媽在湖邊采藜蒿時第一次見到白鶴。「它們給我的感覺很優雅,像一群精靈,我很歡喜。」自此,愛鳥護鳥的種子便在王小龍心中悄悄埋下。18歲那年,王小龍懷揣夢想參軍入伍,21歲退休被分配到鄱陽湖保護區工作,如願回到故鄉的他也開始了守護鄱陽湖濕地和越冬候鳥的漫漫長路。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的候鳥越冬季,也是保護區最為忙碌的日子。每天早上5點左右,王小龍都要攀上吳城保護站20多米高的瞭望塔,用望遠鏡往候鳥聚集的方位觀察,然後行走在湖灘草地上,記錄著候鳥來來往往,保護它們在鄱陽湖安全越冬。王小龍告訴記者,20世紀90年代一個冬日的淩晨,正在湖區巡湖蹲點的他發現有人正在偷獵候鳥。「那時通訊尚不發達,我只能徒步9公里趕往管理局報告。」隨後,警方抓獲3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進而偵破了一起重大盜獵候鳥案件。近年來,王小龍經常帶著自然保護區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社區走訪、校園送課等形式,在沿湖社區、鄉鎮中小學經常開展公眾宣教誌願服務,傳播生態保護理念。

「我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年站在草洲上迎接它們到來,又目送它們離去。」幾十年的巡湖工作,王小龍與候鳥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救護放飛了數不清的鳥。寒來暑往,候鳥們隨著季節遷徙,而王小龍一直守望在鄱陽湖畔,年複一年地等著它們準時歸來。保護站長年駐紮湖區,保護站人員走了一批又一批,他始終堅守在這裏。在王小龍看來,鄱陽湖的候鳥宛如一條橋樑,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中外遊客紛至遝來。江西省連續在吳城舉辦了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活動,搭建起連接世界的橋樑。立足「候鳥王國」,鄱陽湖畔打造了觀鳥長廊、鳥類監測研究站、四季花海、天文科普館等功能驛站和旅遊景點。

2019年12月,吳城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首個「中國候鳥小鎮」稱號。王小龍也先後榮獲「鄱陽湖十大環保衛士」「江西最美林業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現在我們通過智慧化管理平台,實現了科研、監測、宣教、管理的智能化,湖區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最讓王小龍欣慰的是,鄱陽湖保護區鳥種記錄由過去150多種增長到387種,鳥類總數量高峰時達70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