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檢測站貓兒膩:與黃牛「合作」攬客,送問題車作弊過審
車輛手刹製動不達標,踩腳刹矇混過檢;刹車燈不亮,開示寬燈替代;尾氣不合格,就使用屏蔽器篡改車輛數據……
2024年7月,新京報記者在安徽省合肥市暗訪發現,為源機動車檢測站工作人員通過上述多種「非正常」手段,避開檢測車間的監控,幫本應該維修的「問題車」通過年審。
這些被「特殊照顧」的車輛,個個都有「熟人」打招呼。「熟人」不僅有站內工作人員,也有高價收取車主檢測費的「黃牛」。
調查中記者發現,該站每天都有多名黃牛進入檢測車間,為問題車「保駕護航」。而這一行為也得到了負責人的默許,「咱們的業務主要就靠他們」。
允許黃牛攬客,幫「問題車」過年檢的並非為源機動車檢測站一家。合肥市和彙機動車檢測站負責人稱:「我們不能講包過,但你們出去拉業務時可以講,尾氣檢測在合肥過不了的,可以開到老闆在六安的檢測站去檢。」
根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大氣汙染防治法》等規定,改變關鍵檢測條件、未按照規定採集原始數據、偽造機動車排放檢驗結果等行為,最高可處50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負責資質認定的部門取消其檢驗資格。
合肥為源機動車檢測站檢測車間入口。該站於2020年設立,可對小型汽車和4.5噸以下的藍牌貨車進行年審。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駐車製動力不足踩腳刹過檢
機動車年檢,是為保障行車安全對車輛進行的一次較為全面「體檢」。對於存在行車安全隱患、檢測不達標的車輛,需要維修後進行複檢。
7月初,新京報記者應聘入職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的合肥為源機動車檢測站,成為一名引車員,負責將待檢車輛開進檢測車間進行相關檢驗。臥底調查中記者發現,該站多名工作人員在對車輛進行安全性能檢測時,採取作弊手段,為問題車「開綠燈」。
公開資料顯示,合肥為源機動車檢測站成立於2020年,經相關部門批準可對轎車和4.5噸以下的藍牌貨車,開展機動車安全技術檢測、環保檢測和綜合性能檢測。
7月8日,一輛已行駛了24萬公里的皖A牌長安麵包車,由記者駕駛開上該站安檢線,對車輛進行製動檢測。根據國家強製標準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要求,駐車製動要求在機動車空載的情況下進行,駐車製動力的總和要大於或等於該車在測試狀態下整車質量的20%。
在對該車的駐車製動(手刹)檢測時,記者兩次拉緊手刹,檢測系統屏幕均顯示「 4.7% X(不合格 )」的字樣。4.7%,即表示其駐車製動力僅為該車整車質量的4.7%。
做完刹車安檢項目後,記者將這輛不合格的車輛停在檢測車間外,其間並未見到車輛駛離維修,但一小時後,該車被其他引車員再次開上安檢線時,奇蹟般地通過了駐車製動項目的檢測。
7月4日,一輛皖A牌照轎車正在安檢線上進行駐車製動(手刹)檢測,屏幕顯示該車手製動和為14.8%(不合格)。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這是非正常操作,慢慢你就懂了。」面對記者的疑問,一位老員工說。
7月9日,在為源機動車檢測站內,類似的「神奇操作」又多次上演,直到一名中介要求記者以同樣的方式過檢,方點破了其中的「門道」:「刹車線(刹車指示燈的線路)已經拔掉了,(檢測手刹時)踩腳刹就行。」
幾分鐘後,記者看到中介提到的這輛被拔掉刹車指示燈線路的大眾轎車,被站內老員工開上安檢線複檢手刹,並通過了檢測。
這位老員工向記者解釋稱,正常拉手刹時,車尾燈是不亮的,為了避開監控拍照並讓車通過檢測,中介一般會拔掉腳刹的刹車指示燈線路,在做駐車製動檢測時即使踩腳刹,刹車燈也不亮,審核人員發現不了其中的問題。
在安檢環節,新京報記者還發現,合肥為源機動車檢測站還存在使用車輛示寬燈代替刹車燈,幫「問題車」過檢的情況。
《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要求,機動車的燈具應安裝牢靠、完好有效。但該站的工作人員在發現車輛尾燈不亮時,經常打開示寬燈替代,「直接開小燈(示寬燈)上線檢測就行。」
該檢測站站長稱,刹車燈與示寬燈雖然不同,但比較相似,有些刹車燈不亮的車,開小燈就能矇混過關。
尾氣檢測用屏蔽器為問題車開「綠燈」
除了刹車製動,環保檢測中OBD (車輛診斷系統)檢測在車檢中也非常重要。OBD系統可以從發動機的運行狀態監控機動車是否尾氣排放超標。
新京報記者在暗訪期間發現,一些行駛里程較長、年限較老的老舊車輛,在進行尾氣檢測前,工作人員使用外接的屏蔽器,連接車輛和OBD檢測儀,讓檢測儀讀取到經過篡改的車輛信息,以達到過檢目的。
7月10日上午8時30分許,一輛皖A牌照的銀色麵包車,開上環保檢測線(以下簡稱環檢),正常使用OBD檢測儀連接該車輛的OBD接口後,儀器顯示「OBD檢查信息異常」。
隨後,環檢線的負責人遞過來一個黑色的類似OBD轉換頭的工具,要求新京報記者連在待檢的車輛OBD接口和OBD檢測儀之間。連接後,原本顯示的「信息異常」OBD檢測儀,顯示為「正常」。
該負責人叮囑,這個「轉換頭」是不允許使用的,接的時候要注意遮掩,別被監控探頭拍到,使用完畢後要裝到褲兜里,交還到調度室里。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之後幾天多輛進行環保檢測的車輛,都使用過「轉換頭」進行數據篡改。
一位老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印有「OBDII」字樣的黑色盒子,並不是普通的轉換頭,而是OBD屏蔽器,連接後通過手機軟件操作,可以篡改車輛的相關信息,使不合格車輛通過尾氣檢測。
檢索公開報導可見,近兩年,江蘇崑山、湖南長沙、廣西南寧和柳州等地的檢測站,均曾出現因使用OBD屏蔽器篡改檢測結果,被生態環境局處罰的案例。
在電商平台,一位售賣同款屏蔽器的商家告訴記者,她的產品主要是銷往檢測站的,該屏蔽器可以同步車輛的合格信息,屏蔽車輛發動機及與尾氣排放相關等異常信息。
從事車輛尾氣排放超標治理的劉先生介紹稱,檢測站在對車輛進行尾氣排放檢測時,需要先讀取車輛的OBD數據,OBD數據包含了車輛發動機的狀態,以及與尾氣排放相關部件的數據,如果這些數據都不合格,那麼尾氣排放也會被判定為不合格。檢測站使用屏蔽器就是為解決這一問題,其實就是作弊。
國家生態環境部頒發的《機動車排放定期檢驗規範》明確規定,OBD 診斷儀應直接連接車輛 OBD 原接口,不得通過其他裝置間接連接。
老闆直言生意靠「黃牛」
事實上,並非所有的問題車,都會被檢測站內的工作人員「格外照顧」,如果是車主自己開車去年檢,遇到不合格的問題自然會被「嚴格對待」。
站內工作人員在尾氣檢測時,使用OBD屏蔽器或者在對車輛安檢時作弊,往往是看被檢車能否為自己掙來「外快」。
以為源機動車檢測站為例,該站對外標價的檢測費分別是私家車370元、藍牌貨車440元。如果車主自行開車到站審車,需按照標價繳費。若是通過黃牛、或找員工,價格則會便宜不少。
「站里一輛車就收110元,貨車收220元。至於你們跑業務時,問別人收多少錢,你們自己定。」該站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下班後出去跑跑業務,能掙一些外快」。
員工自己拉來檢測的車輛,哪有不檢測通過的道理。「咱幹這個的,好處不就在這嗎?給同事打打招呼,讓幫忙照顧照顧,車審過了,人家下次還找你審。」該負責人稱。
新京報記者留意到,除了員工自己拉業務外,為源機動車檢測站內幾乎每天都有四五名黃牛聚集。儘管站內懸掛條幅上,醒目地寫著「拒絕非法中介」「請勿輕信黃牛」的標語,但從老闆到檢測站長,都默許黃牛的存在,在檢測站內為自己拉來的問題車「平事」。
「咱的業務,主要靠他們。」為源檢測站王姓老闆稱,每個黃牛都給站里繳納了2萬元—5萬元不等的「保證金」,站里則給出相應的底價,為他們留下利潤空間。
一個黃牛告訴記者,他們並非只賺取微薄的差價,最主要的掙錢方式是收高價幫問題車過檢。比方有的車尾氣冒煙或者更改過外觀,車主自己開去檢測不可能通過,但他們因為與多個檢測站都很熟悉,可以向車主收取高價的檢測費賺錢。
「就是靠關係,要不然我們天天在這是幹嗎呢。混熟了,事情就好辦。」另一名黃牛稱。
新京報記者在合肥走訪多家機動車檢測站發現,合肥市十里廟機動車檢測站、和彙機動車檢測站,也默許黃牛為檢測站攬客。
當記者以「黃牛」身份談合作時,和彙機動車檢測站負責人稱,對於一些尾氣排放超標的問題車,正常收費是440元,黃牛可以要到1000元甚至1500元。「你都可以給他講‘包過’,如果問題比較嚴重,在其他檢測站因尾氣排放超標過不了,不用修,咱們在六安還有一家檢測站,把車開到那去檢。」
弄虛作假最高可處50萬元罰款
機動車尾氣排放超標,已經成為城市空氣汙染重要來源。
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曾在2022年7月聯合發佈通告,提到移動源排放對合肥市大氣汙染貢獻率超過22%,嚴重影響城區空氣質量和市民身體健康,超標車規範治理勢在必行。
機動車檢測站作為檢測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否達標的機構,是開展移動汙染源「源頭治理」的關鍵,卻為問題車輛「開綠燈」,無疑將破壞大氣汙染防治的成果。
機動車檢測行業的一位從業者認為,檢測站行業競爭較為激烈,一些檢測站為拉攏業務,默許黃牛或員工攬客,這就難免會出現為問題車「開綠燈」的情況。近幾年,隨著相關部門對機動車檢測站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檢測亂像有所減少。
今年7月份,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安徽省公安廳、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印發《2024年安徽省機動車檢驗機構聯合監督抽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稱,將在10月31日前,通過影片檢查、現場檢查等方式,對檢測站開展是否存在篡改、編造檢驗檢測數據、結果;是否替換、調換應當被檢驗檢測的車輛;是否為檢驗不合格機動車出具檢驗合格證明等11項問題的檢查。
此前,安徽省蚌埠市生態環境局就通報了該市一起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案例:2024年3月,對安徽澤宇機動車安全綜合檢測有限公司檢查發現,該公司通過採取調換檢測車輛的方式,為71輛機動車出具虛假的檢驗檢測報告。涉事企業被沒收違法所得7700元,處以罰款275000元,涉及到的車輛,被要求重新開展檢測。
2024年3月4日,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對涉嫌弄虛作假的安徽澤宇機動車安全綜合檢測有限公司進行突擊檢查。 圖源:蚌埠市生態環境局官網
2023年,多個省份也公佈了類似機動車檢測機構弄虛作假的典型案例,涉及安徽、福建、湖南、江蘇、浙江、山東等。其中就有案例涉及購買並使用OBD屏蔽器、采樣探頭未按規定插入排氣管、腳踏采樣管、臨時套用排氣管等情形。其中一家檢測場購買3塊信息干擾器一案中,除了違法所得被沒收,還被處以30萬元罰款。
據《大氣汙染防治法》規定,偽造機動車排放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最高可處50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負責資質認定的部門取消其檢驗資格。
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部署深入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相關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凝聚工作合力,通過查處一批重大案件、懲處一批違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進一步加大第三方機構監管力度。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編輯 甘浩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