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AI播報、乘坐無人駕駛車輛,新京報小記者沉浸感受科技魅力

「我很帥,小慧老師很美。」當輸入的文字從AI主播「小慧」的口中說出,十幾名現場的中小學生笑成一片。8月20日,在「探秘頂尖科企,共築強國科技夢」新京報小記者研學燃夏之旅活動現場,小記者們親自上手,體驗了一把AI播報的快樂。

記者瞭解到,新京報小記者研學燃夏之旅於8月19日正式開營。繼走進北京發那科5G生態園區、瞭解中國數控及智能工廠的前沿自動化技術後,小記者們又體驗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媒體行業的應用,並走進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瞭解國內外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情況,還親自感受了一次「方向盤後無人」自動駕駛體驗。

據悉,此次研學營為期三天,小記者們將前往國內多家頂級科技公司,對機器人、自動駕駛、生物科技等前沿科技進行沉浸式調研學習,並將在專家指導下完成研學報告。

學習新聞直播知識,小記者們模擬「主播」、體驗AI播報

什麼是新聞直播?作為一名記者,在進行新聞直播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新聞直播有哪些宣傳優勢?……8月20日上午,十幾名小記者聚在新京報社,學習新聞直播相關知識,為接下來要參與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直播活動做準備。

在向小記者們介紹了基本的新聞直播概念之後,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新聞直播,新京報資深直播出鏡記者蔣鵬峰帶領孩子們一起觀看了新京報2023年臘八節當日,在雍和宮進行的一場眾人排隊領取臘八粥的直播片頭,並跟小記者們一起總結了在直播開場的時候需要介紹的內容,比如自我介紹、事件背景、時間、地點、現場環境等信息。

新京報記者蔣鵬峰和小記者現場模擬直播採訪。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新京報記者蔣鵬峰和小記者現場模擬直播採訪。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同時,蔣鵬峰以採訪對象不願接受採訪等各種直播中遇到的突發問題為例,向小記者們解釋了如何應對。他還提醒孩子們,針對不同的採訪對象,要結合其身份、職業等個性化信息提出問題。小記者們還「穿越」到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的現場,以「新聞直播記者」的身份現場播報並採訪。針對小記者們的模擬採訪,蔣鵬峰也一一進行了指導。

新京報小記者現場模擬「主播」進行採訪。新京報記者 蔣鵬峰 攝新京報小記者現場模擬「主播」進行採訪。新京報記者 蔣鵬峰 攝

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的代澤駿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已經寫好了講稿,但站在台上模擬直播還是會緊張,「模擬直播還挺好的,對我以後開場做直播很有幫助,上完這次課我也更有信心了。」北京第一實驗小學的席一寧也很喜歡這次新聞直播課,「直播也像跟人聊天溝通,主播自然一些會更好。想到明天要跟很多人一起做直播採訪,我就更期待了。」

AI主播的發展歷史、為什麼要運用AI主播?AI主播有哪些優勢……當天下午,新京報編輯王丹妮向學生們講解了AI主播的相關知識,介紹了新京報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行業應用的嘗試,並提到新京報推出的兩位AI數字人——AI主播「萬人迷」和「小慧」,帶領大家一起現場體驗了AI主播製作。

新京報AI主播「小慧」的原型、資深記者薑慧梓和小記者們互動。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新京報AI主播「小慧」的原型、資深記者薑慧梓和小記者們互動。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大家看一看,AI主播跟我像嗎?」讓小記者們驚喜的是,新京報AI主播「小慧」的原型、新京報資深記者薑慧梓也來到了現場。輕鬆的開場讓孩子們一下子熱鬧起來,認真觀察著AI主播和真人的區別。隨後,薑慧梓現場分享了「小慧」的製作過程,並表示作為人工智能的「小慧」,其學習能力與信息採集息息相關,並分享了如何對「小慧」進行訓練。

薑慧梓還借用一組多音字繞口令,講述了多音字帶給AI的巨大挑戰,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講述了如何通過「喂」給人工智能大量語料,最終達到訓練目的,讓AI主播達到理想的播報效果,也讓小記者們認識到,AI主播並不是認識每一個字即可輕鬆完成任務。

走進自動駕駛區,坐「聰明的車」、走「智慧的路」

「還想坐一次車」「很可愛」……8月20日下午,在沉浸式體驗了無人駕駛車之後,小記者們紛紛為高科技發展的落地應用豎起大拇指。當天,小記者們集體來到了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探訪。

北京車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車網」)主要負責示範區整體規劃、建設和運營。在示範區展廳里,北京車網的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示範區的發展歷史、車路雲網圖五大要素建設的技術路線,以及示範區在打造「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實時的雲、可靠的網和精確的圖」方面的努力與探索。

小記者們觀看無人駕駛車輛模型。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小記者們觀看無人駕駛車輛模型。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記者瞭解到,目前,無人駕駛已在無人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小巴、無人接駁車、無人配送車、無人清掃車、無人巡邏車、自動駕駛貨運重卡、無人零售車等8個應用場景服務京城市民生活。工作人員還在沙盤前,向小記者們演示了無人駕駛車輛如何實現自助式停車。一邊聽介紹,一邊拍照記錄,小記者們腦中的科學知識不斷增長。

小記者們乘坐無人駕駛車輛,駕駛員座位為車輛安全員。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小記者們乘坐無人駕駛車輛,駕駛員座位為車輛安全員。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隨後,小記者們分成三組,乘坐無人駕駛車輛,沉浸式感受「聰明的車」如何走上「智慧的路」。「車門是在中間的」「天窗上有星雲圖」「顯示屏上能看見車周圍的人」「這裏還有充電口」……一上車,小記者們就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比較平時乘坐的車輛與自動駕駛車輛有何不同。有的小記者還一邊舉起手機錄影片,一邊開啟介紹,「我現在乘坐的是無人駕駛車輛……」

北京車網科技車輛研究部部長高景伯(右)現場為小記者們答疑解惑。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北京車網科技車輛研究部部長高景伯(右)現場為小記者們答疑解惑。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參觀結束後,小記者們與北京車網科技車輛研究部部長高景伯面對面交流。

「我們乘坐的車輛很小,如果這樣的無人駕駛車投入運營,那效率是不是很低?」來自通州區運河中學的徐維陽率先舉手提問。高景伯解釋,小記者們體驗的無人駕駛車輛屬於小巴車,設計之初是為了在園區內運行,並不是在公共道路上運行的,所以容量比較小。日壇中學的小記者李墾好奇無人駕駛車輛為什麼是密閉式的?高景伯從安全性和車輛空調效率兩個方面進行了回答。

「新能源的車是用電池的,那電池沒電了怎麼辦?是充電還是直接換電池?」針對豐台區鐸運小學學生桑治雲暉的問題,高景伯介紹,目前,新能源車輛電池既有充電的,也有直接換電池的。他以北汽旗下的電動出租車為例說道,考慮到出租車的運營效率,北汽設置了很多換電站,出租車電池低電量可以直接更換電池,「如果是家庭用車的話,可能更多的是充電。」

小記者席一寧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發展很感興趣。高景伯表示,從技術而言,無人駕駛車輛未來使用的場景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現在車流量比較大或者雨雪等極端天氣,無人駕駛車是無法使用的。未來如果能從技術上解決這些問題,那無人駕駛車輛可以跑的路會越來越多。」他還表示,可能未來無人駕駛車輛在形態上就不需要方向盤了,那裡會是一個可以移動的生活空間,而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駕駛空間。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