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壁上出「考題」,攀岩定線員能力大過運動員?

岩時攀岩定線員定線。 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攝岩時攀岩定線員定線。 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攝

巴黎奧運會,伍鵬、丹恩麗娟分別摘得男女速度攀岩銀牌,為中國攀岩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作為奧運會新設項目之一,攀岩運動備受年青人的喜愛。奧運會攀岩比賽分速度攀岩和兩項全能(難度、攀石),其中速度攀岩線路是固定的,兩項全能比賽則沒有固定線路,均由賽事定線團隊來製定,他們也被稱為攀岩運動的「出題人」。巴黎奧運會,兩項全能定線團隊由10名定線員組成,均為世界頂級定線員。

中國登山協會青少年委員會副秘書長、國際攀聯L1級定線員餘建新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一名優秀的定線員要有創新思維,所設計的路線並不單純是為了追求一個答案,需要在設計線路時融入自己的想法,並通過運動員的攀爬來實現它,最終成就一條理想的攀岩線路。

規模

國內攀岩定線員279人,全球L4級僅10人

東京奧運會,攀岩首次進入奧運大家庭,設男女三項全能兩個小項。來到巴黎奧運會,攀岩比賽金牌數從2枚增至4枚,項目也分為速度攀岩和兩項全能(難度、攀石)。

速度攀岩線路的高度、角度、岩點形狀和位置等都是固定的,這條線路自2007年確定後沿用至今。這條線路可以理解為「開卷考試」,選手在場下成千上萬次攀爬,對每一個岩點的位置爛熟於心。然後越爬越快,世界紀錄也一再被改寫。

攀石、難度比賽線路則由賽事定線團隊設計,相當於在岩壁上出「考題」。運動員賽前並不知悉,每一條線路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比賽相當於「閉卷考試」。直到開賽後,所有運動員才能在統一時間看到路線,留給他們只有4到6分鐘的解題時間,非常考驗臨場應變能力。

餘建新介紹,國內目前註冊的定線員僅有279人。受訪者供圖餘建新介紹,國內目前註冊的定線員僅有279人。受訪者供圖

中國登山協會青少年委員會副秘書長、國際攀岩聯合會L1級定線員餘建新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攀岩運動比較特殊,大多數體育項目里沒有類似定線員這樣的崗位。目前,國內體育系統對技術人員管理分為兩種,分別是教練員和球證員,定線員可以視為一類特殊的球證員。在中國登山協會,定線員同樣歸在球證員行列。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攀岩都被視為小眾運動,作為定線員這個群體人數就更少。餘建新介紹,國內目前註冊的定線員僅有279人。從級別上看,國內定線員分為二級、一級和國家級,再往上則是級別更高的洲際定線員。

今年年初,國際攀聯對定線員體系進行了統一,將其分為L1、L2、L3、L4共4個等級,L1相當於此前的洲際定線員級別。L4級別最高,這些定線員可以在奧運會、世錦賽等國際重大比賽中擔當主定線員。當然,L4級別定線員人數也是最少的,全球僅有10人左右。

巴黎奧運會攀岩比賽定線團隊由10人組成,其中6人參加過東京奧運會定線工作。擔任攀石、難度主定線員的分別是加勒特·格雷戈爾(美國)和馬田·哈默爾(奧地利),兩人都是L4級定線員,有著豐富的大賽定線經驗。

從一名普通定線員成長為頂尖定線員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且每年都需要考核。目前,中國尚沒有L4級別定線員,L3級和L2級各有兩人,L1級則有5人。今年共有4名中國定線員晉陞為國際攀聯L1級定線員,餘建新就是其中之一。

定線員挑選合適的岩點。 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攝定線員挑選合適的岩點。 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攝

定線

最難線路決出前三名,攀石加入跑酷元素

攀岩比賽,定線員往往以團隊形式出現,一般是一名主定線員帶著若干定線員進行一個項目的線路製定工作。製定線路前,定線員要瞭解選手的身高臂展和整體實力,到達現場後還要觀察岩壁角度、日照、溫度、岩點等情況。瞭解所有情況後,才能開始在岩壁上設計線路。部分定線員基於對岩壁情況的瞭解,到實地前就已經在腦海中進行了規劃設計。

難度和攀石比賽,每條線路都承載著一定目的,最難的線路往往是用來區分前三名的,排名靠後的選手很難完成。餘建新介紹,難度線路一般分3至4個部分,理想的設計上,第一部分主要是消耗,水平差一點兒的選手基本止步於此。中間部分是另外一個或兩個風格,又篩掉一部分人。最後部分的幾個柱蠆式,基本就能把前三名區分開來。

攀石比賽共有4條線路,根據選手每條線路攀爬次數和完成度來計算分數。巴黎奧運會,女子攀石決賽線路整體難度較高,第4條線路即便是最後拿到金牌的「大魔王」亞妮婭·加恩佈雷特也沒能完成。

在很多人看來,既然是「出題人」,定線員的能力肯定在運動員之上。餘建新表示,定線員這份工作確實對其自身的攀爬能力、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能力,包括工具使用能力都有很高要求。但很多資深定線員年齡比較大,攀爬能力肯定比不上年輕運動員,不過他們有著豐富的攀爬和定線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們在世界大賽中的線路設計,也引領著攀岩運動更好地發展。

相對大多數運動項目,攀岩線路設計並沒有嚴格的標準,更為自由一些。每年年初,國際攀聯會發一份線路指引文件,總體介紹今年大概流行的線路風格,定線員會據此形成共識,在比賽中有針對性地設計線路。

「說白了,這個老師出什麼風格的題,大家就會跟著去解題。」餘建新介紹,6月份巴黎奧運會資格賽布達佩斯站中,攀石線路設計就有著鮮明特點,每條線路都有1到2個類似跑酷的動作,很炫酷,非常吸引眼球。

8月中旬,岩時攀岩4家店統一更換線路。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攝8月中旬,岩時攀岩4家店統一更換線路。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 攝

典型

有岩館每兩個月換線路,最貴岩點超萬元

8月中旬,岩時攀岩在北京的4家店閉店數天,統一更換線路,此時距上一次換線剛過去兩個月。「線路對我們極為關鍵。」岩時攀岩負責人魏俊傑表示,至少有70%的消費者是衝著岩館線路來的,這是他們為什麼要不斷更換線路的原因。

魏俊傑經營的岩館60%收入來自於岩友,大家付費來攀岩的主要原因是這邊有好的、新的線路。還有20%收入來自高水平的青少年群體,這些孩子基本都達到了參加全國比賽的水平,日常訓練同樣需要好的線路。餘下20%的收入則是以體驗為主的散客,對線路要求不高。

魏俊傑本身是一名攀岩超級發燒友,這些年經營岩館對盈利需求很低,一旦盈利就會再投入,聘請高級別定線員設計更好的線路。每兩個月左右,岩館線路都會統一更換一遍。「我們去年一年的換線費用,大概率等於北京其他所有岩館換線費用之和。」經營岩館多年,魏俊傑可以在其他地方「摳摳搜搜」,但在定線上非常捨得投入,他說這是岩館最核心的東西。

這幾年,魏俊傑經常會邀請日本、歐洲的頂級定線團隊來岩館定線。日本的定線員分A類、B類、C類,其中A類、B類各有十餘人,C類有七八十人。目前,A類、B類定線員中的一多半都來過岩時定線。不同定線員能帶來不同風格的線路,國際攀岩圈流行什麼風格或新動作,魏俊傑總能第一時間掌握,「現在比較新的一個動作叫‘電’,這個動作我們岩館也有,接下來會有更多類似的動作出現。」

經營岩館的同時,魏俊傑的公司還代理著國外主要岩點品牌,巴黎奧運會資格賽上海站所使用的大部分岩點由他的公司代理。賽後,他把這些岩點帶回了岩館,又請了兩名奧運資格賽定線員重新設計路線。「都知道我們每年花在定線上的費用很高,其實花在柱蠆式(岩點)上的錢更多。」前段時間,魏俊傑收到一份岩點清單,其中有6個高難度岩點造型大概率會在今後的世界盃賽場出現。這些岩點又新又貴,一個鍋型岩點費用就要1萬多元,一般商業岩館不需要這樣的柱蠆式,但魏俊傑毫不猶豫買了下來。

岩點是經常變化的,定線員需要保持攀爬才能跟得上趨勢。「你對岩點要有感情,這個點你一摸,就知道它能用來幹什麼,能定哪個風格的線路。」餘建新說,不同風格的線路都有其適合的岩點,岩點沒選對,線路便容易被破解。對定線員來說,這條線路就是失敗的。

相對於「出題人」的稱呼,餘建新更喜歡把定線員比喻為「作曲家」,他們在「譜曲、演奏」的過程中融入個人特點,所設計的路線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一個答案,「一名優秀的定線員,要有創新思維,在製定線路時融入自己的想法,並通過攀爬最終來實現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