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改革新佈局 如何從「有學上」轉變到「上好學」

「不僅‘有學上’還要‘上好學’」,是老百姓對基礎教育改革樸素而具體的訴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進行了部署,提出要「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這一部署回應了廣大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需求。正如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新聞發佈會上所說,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國當前是否已具備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條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應如何實現、如何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帶著這些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全國所有縣均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國家的教育發展是按步驟的。現在提出了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從我國教育發展的基本軌跡來看,已經到了發展這個的階段。」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劉善槐說。

據瞭解,自2011年我國全面實現「兩基」(即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記者注)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我國啟動了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到2021年年底,全國2895個縣級行政單位全部通過了國家督導評估,意味著我國所有縣級行政單位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應該說,我們的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做得很紮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智力開發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特約教育督導員杜曉利說,國家督導評估不僅評估標準科學,評估程序也是嚴謹的,先由各縣進行自評,再由地市進行複核,然後是省級評估,最後由國家進行認定。

據瞭解,為了防止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水平出現下滑,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建立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監測複查制度。2021年國務院教育督導辦就對2013年至2020年間通過國家驗收的2809個縣級行政單位進行了監測複查。監測複查的內容和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8項指標是一致的,主要包括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等,基於這8項指標來測算小學和初中的綜合差異係數。

「經過十幾年的監測,可以發現,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差異係數都基本穩定,總體處於比較好的水平。」杜曉利說。

我國教育普及水平已實現歷史性跨越。懷進鵬說,下一步,我國將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把促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環節,推動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根本性轉變。

    優質均衡要在「質」上下功夫

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兩字之差的背後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從評估內容看,優質均衡增加了很多東西。要求更細緻了,更加強調了教育質量。」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魏易說。

簡單說就是要把基礎教育的整體質量提得更高,把優質教育資源的「蛋糕」做得更大。

「一方面是‘擴優’,一方面是做好‘增量’。」劉善槐說,所謂「擴優」就是讓優質教育資源挖潛擴容。現在不少地方都在進行有益的嘗試,比如採用集團化辦學方式,把薄弱學校納入到優質學校集團中,優質學校輸出管理團隊及優秀的師資,同時也會把一些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在集團校中共享。

做好「增量」,就是要更好地抬升底部,發展一批新的優質學校。「在全面提質的過程中,應逐漸縮小區域間、城鄉間和校際間的差距。」劉善槐介紹。

杜曉利提出,在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時,還要注意家庭、學校、社會的協同。「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指導家庭利用更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跟學校步調一致,讓更多的社會資源與學校互動。」杜曉利說,教育是慢功夫,不要給孩子過早下判斷,也不要拔苗助長,教育質量的提高最終要建立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

    擴大免費教育範圍要分階段實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對於擴大免費教育範圍,近些年有「向上延伸(高中階段)」還是「向下延伸(學前階段)」的討論,對此,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的專家們認為,《決定》中提到的「逐步」其實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從學段的角度探索逐步「向上」還是「向下」延伸,還有一層含義是還要根據地域特點不同,逐步進行探索。「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基礎教育應該免費。但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還要針對不同群體進行討論,需要分階段實現。」魏易說。

除此之外,劉善槐指出,還要考慮到一類特殊群體學生,「特殊兒童的教育有一個關鍵期的問題,對於有些方面的發展,如果3-6歲或更早能給孩子提供免費教育的機會,提供醫學干預,孩子的康復效果會更好」。

還有專家指出,免費與資助制度密切相關。

「目前我國已建立覆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學段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魏易說,相比較而言,大學階段的學生資助體系發展最為完備,而學前和高中階段的學生資助體系則還需進一步完善。

懷進鵬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下一步,我國將重點深化「四大類」改革:一是在資源配置上,突出擴優提質,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二是在教育教學上,突出學生為本,加強素質教育,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三是在保障機制上,突出尊師重教,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四是在新路徑開闢上,突出數字賦能,發揮智慧教育新優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陳卓,惠瀅,陳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