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廠價5萬,賣給醫院12萬」,遭醫保局公開問詢後,企業承諾降價四成:影響有多大

針對國家醫保局「出廠價5萬,代理商價格12萬」的公開問詢函,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心脈醫療,688016)作出正式的回覆。

8月23日晚間,心脈醫療發佈答覆函稱,結合行業實際情況,公司決定在基本不影響出廠價格和利潤的情況下,大幅壓縮流通環節過高加價,將Castor支架等系列胸主支架產品終端價格調整為7萬元左右或以下,降價幅度40%左右或以上,價格標準與行業內一致。

此次降價的背景是國家醫保局於8月19日向心脈醫療發出的公開問詢函。國家醫保局在問詢函中提到,連續收到群眾信訪,反映心脈醫療Castor胸主動脈覆膜支架及輸送系統(以下簡稱「Castor支架」)價格虛高問題,經初步核實並查詢公開信息,Castor支架(200mm長度)出廠價格為5萬元左右,經代理商供應醫療機構的價格超12萬元。

在回覆函中,心脈醫療稱,Castor支架出廠價格和終端價格之間價差,歸屬於承擔了備貨、手術跟台、教育培訓服務、銷售回款、推廣、搭建分級的經銷商網絡、倉儲及物流配送等職能的獨立於公司的外部第三方經銷商。公司本身未指導及要求通過經銷商抬高掛網價格、實施不正當營銷行為,不掌控渠道下遊具體情況。

受19日的公開問詢函影響,心脈醫療股價20日至21日三個交易日連續大跌,其中8月20日收跌13.89%。心脈醫療屬於「微創系」企業,問詢函也讓其他相關公司受累。8月20日,微創醫療(0853.HK)收跌7.96%,微創機器人(2252.HK)收跌1.78%,微創腦科學(2172.HK)收跌1.67%。

8月23日,心脈醫療股價有所回升,收漲0.91%,報81元/股,市值99.84億元。這是國家醫保局首次對藥械企業進行公開問詢,引發極大的行業關注和討論。有醫療器械從業人員指出,此次國家醫保局問詢的是一家企業,但也向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發出了價格治理的信號。

心脈醫療回應國家醫保局四問

心脈醫療成立於2012年,2019年在科創板上市,主營業務包括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2023年財報,該公司累計上市產品13款,包括主動脈支架類、術中支架類、外周及其他類產品。2023年,心脈醫療主動脈支架類產品收入9.4億元,約佔當期收入的80%,銷售量4.87萬個,毛利率達到77.37%。此次被國家醫保局點名的Castor支架屬於主動脈支架類,心脈醫療稱,這是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治療主動脈弓部病變的分支型主動脈支架,早在2017年就已獲批,是上市7年的老品種。

根據國家醫保局的公開問詢函,針對群眾反映的「價格虛高」問題,國家醫保局此前就曾約談過心脈醫療,公司提出價格調整計劃,但國家醫保局認為,此次調整未改變價差顯著超出必要範圍等事實,因此以公開問詢方式要求公司對四方面的問題進行公開答覆。

來源:回覆函來源:回覆函

對於Castor支架的出廠價格、終端價格,以及研發投入、生產製造、期間費用等各項價格構成情況,心脈醫療提到,在產品上市定價時,公司作為產品終端價格的定價主體,結合本行業直管型主動脈覆膜支架和小直徑覆膜支架產品的價格情況,還充分考慮了Castor支架技術價值、臨床價值,從衛生經濟學角度綜合考量製定了終端價格。以200mm長度型號的產品舉例說明,現Castor支架終端價格為12萬元(含稅),出廠價格為5.7萬元(含稅),出廠不含稅價格為5.044248萬元。

研發費用方面,心脈醫療稱,產品曆時十多年研發,心脈醫療在Castor支架上市前的研發及上市後相關產品上市後臨床和維護改進的研發投入約超過1.5億元。2021年、2022年、2023年心脈醫療研發投入分別為1.23億元、1.72億元以及2.60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04%、19.22%及21.94%,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為45.23%,且佔營業收入比例呈上升趨勢,研發投入增速較快。營業成本方面,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主要由原材料、人工成本及製造費用構成,生產成本受產量、合格率、材料費等波動影響,具體金額以最終實際財務發生金額為準。公司合理控制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2023年度,包括銷售人員薪酬在內的公司銷售費用金額為1.30億元,管理費用0.55億元,研發費用1.73億元。因銷售、管理等人員往往從事並服務多個產品等,對於單個產品期間費用難以量化並準確統計。

來源:回覆函來源:回覆函

對於Castor支架近5年各年度銷售量、銷售金額,以及公司作為生產研發企業的實際利潤等情況,心脈醫療提到,截至目前,Castor支架已成功進入全國超過1100家醫院,累計救治超25000名患者。由於Castor支架屬於分支型結構,尺寸組合較普通直管型產品更為複雜,經銷商需要採購更多數量的不同規格完成備貨,以滿足臨床緊急手術的需求,故實際銷售額往往會與植入量對應的金額略有偏差。

對於Castor支架出廠價格和終端價格之間價差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通過代理商抬高掛網價格、實施不正當營銷行為,心脈醫療指出,Castor支架出廠價格和終端價格之間的價差,歸屬於承擔了備貨、手術跟台、教育培訓服務、銷售回款、推廣、搭建分級的經銷商網絡、倉儲及物流配送等職能的獨立於公司的外部第三方經銷商。公司始終秉持公平競爭的原則,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醫保政策,公司本身未指導及要求通過經銷商抬高掛網價格、實施不正當營銷行為,不掌控渠道下遊具體情況。

降價40%左右或以上,如何影響心脈醫療?

在國家醫保局問詢函發佈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20日,心脈醫療就曾公告稱,公司願意在國家醫保局指導下進一步主動進行價格調整,使優秀的產品惠及更多患者。

在8月23日的回覆函中,心脈醫療除了逐一回應四方面的問題,更是直接承諾,在基本不影響出廠價格和利潤的情況下,大幅壓縮流通環節過高加價,將Castor支架等系列胸主支架產品終端價格調整為7萬元左右或以下,降價幅度40%左右或以上,價格標準與行業內一致,以實際行動減輕患者和醫保基金的壓力,共同構建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環境。

 Castor支架產品圖示 來源:2023年財報 Castor支架產品圖示 來源:2023年財報

心脈醫療強調,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價格管理機制和營銷行為規範,確保Castor支架的銷售過程更加透明、合規。作為行業引領者,積極引領市場風氣,帶頭規範市場行為,未來會更積極配合終端市場價格的治理,減少流通環節的損耗,繼續將更多利潤用於研發創新、股東分紅、員工福利等。

心脈醫療2019年至2023年營收表現 來源:wind心脈醫療2019年至2023年營收表現 來源:wind
心脈醫療2019年至2023年淨利潤表現 來源:wind心脈醫療2019年至2023年淨利潤表現 來源:wind

wind顯示,2019年上市以來,心脈醫療營收和淨利潤呈現增長態勢,2022年營收、淨利潤增幅最低,分別達到30.95%和12.99%。2023年營收11.87億元,同比增長32.43%,歸母淨利潤4.92億元,同比增長37.98%。2024年第一季度,心脈醫療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25.38%,歸母淨利潤1.84億元,同比增長47.63%。

此前,心脈醫療發佈2024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收入7.77億元至8.08億元,同比增長25%至30%;歸母淨利潤3.91億元至4.19億元,同比增長40%至50%。

對於降價的影響,心脈醫療在公告中稱,公司胸主動脈覆膜支架掛網價格已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醫保局、醫藥集采機構進行調整中。若經銷商已有備貨產品未來後續處理不善、談判無法達成一致、市場競爭加劇或發生其他不利因素等,公司可能面臨經銷商退換貨風險、毛利率下降風險或其他相關風險等,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對此,公司將積極推進並與相關方洽談、商定後續事宜。

作為微創醫療的附屬公司,一旦心脈醫療的經營業績受到影響,微創醫療也將被波及。微創醫療2023年財報提到,本集團於心脈醫療的股權攤薄至40.32%。微創醫療7月25日公告稱,預計上半年淨虧損大幅減少,約1.05億美元至1.2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虧損約43%至52%。

心脈醫療被公開問詢,給行業哪些啟示?

醫保是我國醫藥健康事業的最大支付方,近些年,通過集采、醫保談判等常態化政策。以集采為例,在醫療器械領域,相關部門已經組織開展了多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涵蓋心臟支架、人工關節、人工晶體及運動醫學類等產品,其中心臟支架集采於2020年11月5日在天津開標,中選產品10個,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降幅超90%。

此次被點名的Castor支架並非集采品種,但還是由於價格虛高被約談。值得關注的是,「約談」正在成為醫保部門的重要監管方式。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對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進行約談。

根據19日的公開問詢函,國家醫保局表示,請心脈醫療對外披露說明材料的全部內容,接受社會監督、同行評議。後續,國家醫保局還將按照醫藥價格風險處置機制,視情況就規範價格行為正式約談公司,必要時按照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實施信用評級並採取相應處置措施。

從初步約談到公開問詢,有醫療行業從業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從問詢函來看,此前心脈醫療已經作出了價格調整,但並未達到有關部門的預期,於是才有了現在的公開問詢,企業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企業進一步作出讓步並不意外。

「19日的問詢函挺突然的,但經歷了這幾年醫療器械集采的洗禮,自己所在的公司心態上還是挺好的。」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療器械企業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認為,約談的是一家企業,但背後釋放的信號無疑將面向整個行業。

上述企業人士分析,一方面,Castor支架上市七年被約談,這提醒其他醫療器械企業的事,一款創新產品的紅利期可能並沒有之前想的那麼長,「以前可能期待是十年,現在可能只有六七年」,這直接影響企業對產品的商業化策略;另一方面,企業一定要「血厚」,也就是管線要豐富,當一款產品遭遇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時,公司仍然有其他產品支撐業務發展。

對於出廠價5萬而終端價12萬的價差,一位前醫療器械員工認為,醫療耗材等醫療器械的銷售模式主要包括直銷和經銷兩種,在國內以經銷為主,即一家公司先將產品銷售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醫療機構等終端客戶,存在價差也是國產廠家常用的定價策略,在產品不足夠有競爭力或者自身商業化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靠中間環節來獲得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