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小巨人」已達110家,走進經開區探秘北京「高精尖」

無人環衛車沿著既定的路線打掃城市街道,無人巡邏車精準執行防控任務,無人巴士來回穿梭在繁忙的街道上……過去在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畫面,正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真實上演。

近日,記者跟隨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組織的「北京投資促進宣傳媒體行」活動走進經開區,實地參觀走訪未來產業代表性企業,瞭解企業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特色工作,沉浸式體驗、探秘北京「高精尖」。

據悉,經開區立足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台和北京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的功能定位,借助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前所未有的政策優勢,人才集聚優勢凸顯,產業優勢日益顯著。截至目前,經開區經營主體近10萬家,彙聚103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158個項目,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150家,擁有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110家,發展質量和效益位於國家級經開區第一梯隊。

打造自動駕駛的「引力場」

身旁駛過的車上沒有司機、只有乘客,在經開區,路上的司機和行人已經習慣於這樣的一幕。自2020年9月北京市在經開區啟動建設全球首個車路雲一體化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以來,隨著技術和產業不斷髮展,最新、最前沿的自動駕駛場景紛紛落地,自動駕駛已實實在在地「駛」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作為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標誌性項目,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創新運營中心自2021年11月投入試運營以來,已經成為展示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的關鍵窗口。在創新運營中心,可以感受「智慧道路、智能車輛、實時雲計算、可靠網絡和精確地圖」五大體系的建設成果,目睹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其商業應用的廣闊前景。

目前,在示範區共有八大應用場景,包括智能網聯乘用車、智能網聯巴士、無人接駁、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無人清掃、幹線物流、無人巡邏。20多家自動駕駛領域的獨角獸和獨角獸潛力企業聚集在經開區,形成了完善的自動駕駛產業生態。北京經開區正以政策創新、人才聚集、產業生態等優勢形成對自動駕駛企業的「引力場」。

自動駕駛在示範區內共有八大應用場景。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自動駕駛在示範區內共有八大應用場景。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這些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示範區範圍內取得了較好的示範應用效果,多類場景都已經開拓了商業化探索。其中,智能網聯乘用車出行場景累計服務超200萬次,已成為市民出行的重要選擇之一;開通全市首條自動駕駛小巴教育專線,提供點對點接駁服務,解決跨校區通勤不便難題;已開放大興機場接駁測試,為市民機場出行提供新選擇。 

目前,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已經處於3.0階段,將擴展至600平方公里。今年,還將啟動4.0階段任務。據悉,4.0階段與3.0階段相比,將進一步調動各行政區示範區建設的積極性,探索更加完善、高效的投資模式與建設機制。

商業航天技術創新加速產業升級

商業航天產業是國家的未來產業,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2023年,北京共發射14次商業火箭,其中13次來自經開區。目前,北京經開區已聚集70餘家以航天為主業的經營主體,落地的民營火箭整箭研製企業佔全國的75%以上,覆蓋運載火箭、衛星研製、衛星應用、型號配套、地面設備、技術應用等領域。

在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星河動力航天自主研發的首款輕小型運載火箭——「穀神星一號」模型。該運載火箭以其高性價比和高效能的發射服務,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截至目前,「穀神星一號」已成功完成了13次商業發射任務,將48顆商業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星河動力航天戰略高級總監孟憲博介紹,該公司在整個民營火箭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達到53%,主要產品是穀神星系列輕小型固體火箭和智神星系列中大型液體火箭,目前已經服務了20家衛星企業。公司已經累計完成了13次發射,是所有民營火箭企業中發射數量最多的,並超過其他所有民營火箭企業發射量的總和。他表示,中國版星鏈千帆星座計劃和星網計劃使得衛星互聯網市場上產生26000多個衛星發射量,需要在近幾年內發射到太空。與馬斯克的SpaceX公司7000顆衛星的發射量相比,中國衛星發射量還有巨大的空間。

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累計完成了13次發射。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累計完成了13次發射。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經開區為商業航天的發展提供了一攬子政策扶持,幾乎涵蓋了一枚火箭發射全過程,公司的運營成本大幅降低。」孟憲博表示,經開區在政策服務端率先出台了「支持商業航天發展的若干舉措」,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先行先試;在營商環境端,經開區相關部門在政策講解、落地等全流程,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

機器人產值規模近百億元

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169家機器人企業、600餘件創新產品參展。3天主論壇和26場專題論壇聚焦前沿技術、產業動向和創新成果,深入研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帶來的新趨勢、新機遇。

目前,經開區機器人領域已擁有機器人生態企業百餘家,其中半數為專精特新企業,已落地優必選等人形機器人龍頭企業、智同等機器人關鍵部件企業,產值規模近百億元,佔全市機器人產業的50%,基本形成了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到應用場景的機器人全產業鏈體系。

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是國內首家聚焦於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產品研發、應用生態建設的創新中心,聚焦具身智能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生態建設,圍繞「天工」和「開物」兩大核心任務開展攻堅。走進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一層展廳,正在上坡、下坎的「天工」吸引了大家的關注。據悉,這是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天工」身高163釐米,體重達56公斤,奔跑速度最快達到6km/小時,擁有每秒550萬億次的算力,在盲視情況下能平穩通過斜坡和樓梯,對磕絆、踏空等情況也可以做到步態的敏捷調整。

一位小朋友正在體驗操控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展示的機械手。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一位小朋友正在體驗操控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展示的機械手。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李春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經開區推出了多項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政策,包括稅收減免、研發補貼、創新平台建設支持等。「對於像我們這樣專注於機器人技術的高新科技企業,這些政策不僅展示了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也讓我們對未來在此發展的可能性充滿信心。」比如,簡化行政審批流程,企業註冊、資質認證等環節辦理時間大幅縮短,為企業投入研發生產節省了寶貴時間;「服務管家」機制能確保企業在遇到問題時及時獲得幫助。在人才引進方面,經開區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持,包括人才獎勵和住房補貼等,使企業能吸引並留住頂尖人才。

國內首創水刀手術機器人

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也是經開區四大主導產業之一。記者在北京智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瞭解到,國內首創的水刀手術機器人——高能水射流自主執行手術機器人,已進入國家藥監局創新綠色通道。

智愈醫療CTO陳文波介紹,水刀手術機器人,即將生理鹽水加速超過音速,使得水射流具備對腺體組織有消融切割的能力。水刀機器人目前主要專注於前列腺增生手術,不僅能夠實現手術過程的標準化、自動化,還將以往1小時的手術切除時間縮短到5-10分鐘左右。「今年開始,我們已經在六家醫院開展臨床試驗,獲批上市後將開創前列腺增生手術治療新的範式,並逐步向更多的適應症拓展。」陳文波表示,智愈醫療第二、第三管線產品研發已陸續進入產品註冊和動物實驗階段,未來公司將進一步發展多病種、多平台的治療產品,如針對前列腺癌、結石等疾病的手術機器人治療產品。

北京智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內首創的水刀手術機器人,已進入國家藥監局創新綠色通道。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北京智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內首創的水刀手術機器人,已進入國家藥監局創新綠色通道。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據介紹,智愈醫療計劃2025年底前拿到註冊證,屆時將進入醫院全面推廣。

當被問及為何會選擇落地經開區時,陳文波表示,「我們對經開區很熟悉,親身經歷和見證了經開區的高速發展,更因為經開區有完善的產業配套、人才資源等全方位的幫扶政策。從目前發展來看,落地經開區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磊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