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維修機器人、意念操控無人機,機器人大賽成果亮相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除了人形機器人「紮堆兒」的世界機器人博覽會,世界機器人大賽也精彩絕倫。今年大賽新增了太空機器人大賽,記者注意到,太空機器人大賽和BCI腦控機器人大賽的成果展示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現場觀眾體驗腦控打字技術。實習生 薑揚濤 攝現場觀眾體驗腦控打字技術。實習生 薑揚濤 攝

太空維修機器人可3D打印零件

作為機器人界的「奧林匹克」,本屆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包括共融機器人挑戰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太空機器人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等4大賽事。

在首屆太空機器人大賽成果展示區,湖南大學團隊帶來了兩款機器人技術原型亮相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展覽,分別為擁抱機器人和太空維修機器人。

擁抱機器人是一款情感支持機器人,專門為在空間站中長期生活的宇航員設計。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楊啟航介紹道,宇航員在封閉環境中面臨的心理壓力巨大,這款機器人通過模擬人類擁抱的感覺,可提供情感上的慰藉。「我們使用氣囊和矽膠等特定材料,模擬人類的呼吸感。」楊啟航解釋道,「同時,機器人還能通過語音控制模塊改變顏色和充氣頻率,以適應宇航員的情緒變化。」

儘管擁抱機器人目前仍處於技術原型階段,尚未能提供完整的互動體驗,但其輕便性和可壓縮性使其非常適合在太空環境中使用,無需佔用過多空間或增加額外重量。這種軟體機器人的設計思路,為未來太空任務中的情感支持設備開闢了新的方向。

另一款展出的技術原型是用於空間站內部維護的維修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在空間站內的軌道上自由移動,檢測並維修或替換損壞的部件。此外,機器人還具備3D打印功能,能夠在必要時打印出所需的零件進行更換。

「雖然這隻是概念模型,但其展示了未來機器人技術在空間站維修保障方面的無限可能。」項目團隊成員說,他們希望通過進一步的研發,將這些概念轉化為實際可用的技術解決方案。

通過意念打字、控制無人機

在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成果展示區,不少觀眾排隊體驗腦控機器人的最新技術——不用動手指,僅靠大腦和眼睛就能打出屏幕上的數字。

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觀眾展示了這一創新技術。他們指著顯示屏上閃爍的數字解釋道:「我們利用了不同數字閃爍頻率的差異,通過視覺刺激來激活大腦的不同區域形成腦電波,再將腦電波轉化成數據,系統就能準確識別出用戶想要選擇的數字。」工作人員說,這項技術的應用遠不止於打字,未來還將廣泛應用於輪椅、無人機、機械臂等設備的控制。「每個數字相當於一個指令,想讓設備執行什麼動作,只需將對應的數字轉化為相應的指令即可。」

山東中科先進技術有限公司也在展示最新研發成果——腦控無人機。在過去兩年中,該公司不僅實現了產品配件的大部分國產化,還自主研發了一套穩定的分析系統。

「當你戴上特製的帽子產生腦電波後,我們會收集這些信號並將其轉化為數據,」工作人員解釋道,「數據以無線方式傳輸至分析系統,從而實現對無人機的精準控制。」他說,科研人員正致力於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更廣泛的領域,例如幫助行動不便的人士通過意念控制外骨骼等輔助裝置。

此外,西安交通大學醫工交叉研究所展示了他們與企業聯合研發的腦控機器狗技術。該技術集成了腦機接口、視覺跟隨及文字交互功能。「我們通過採集用戶的腦電波數據來控制機器狗的動作,機器狗還能通過攝像頭識別特定個體,並跟隨他們。」項目負責人說。

在演示過程中,一名體驗者戴著腦電帽和VR眼鏡,通過腦電波信號指揮機器狗完成了一系列動作。「我們希望通過這項技術展示未來人機交互的可能性,」項目負責人表示,「機器狗不僅可以用於康復訓練,還可以作為老年人的陪伴機器人,幫助進行健康監控和緊急情況下的求助。」

外骨骼機器人幫助患者實現自主運動

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展示了他們研發的腦控外骨骼機器,主要用於下肢康復治療。技術人員解釋說,通過腦電波提取腦電信號,可驅動外骨骼幫助患者行走。更重要的是,這套設備在患者行走過程中還能不斷施加電流刺激肌肉和神經系統,幫助患者修復可逆的受損神經和肌肉。目前技術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未來設備正式進入市場後,預計售價為十多萬元,醫院和患者都可以負擔得起。」

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展示輔助下肢康復的腦控外骨骼機器。實習生 薑揚濤 攝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展示輔助下肢康復的腦控外骨骼機器。實習生 薑揚濤 攝

此外,念通智能也展示了上肢醫用康復訓練儀。儀器採集用戶的腦電信號,將其轉化為外骨骼機器人的控制指令,幫助患者實現自主運動。相比於傳統的上肢康復儀,這種方法更加主動,允許患者參與到康復過程中,形成完整的反饋循環,有助於修復受損的大腦區域。目前,這款設備已在超過200家醫院進行了臨床試驗,並完成了三期臨床測試,預計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獲得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正式推向市場。

新京報記者 張璐 實習生 薑揚濤

編輯 唐崢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