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六口殉難於此」,浙江一古鎮石板路驚現墓碑,背後是怎樣一段歷史?
來源:都市快報
近日,南京遊客杜先生在浙江湖州市新市古鎮遊玩時,發現石板路上有一塊地磚,是用老墓碑鋪設的,碑文依稀可見,能認出「全家六口殉難於此,表弟和妹婿立」。
杜先生說,他原本以為這隻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因為江南很多古鎮,都有用無人認領的老舊墓碑做地磚的先例,但看到是表弟和妹婿而不是兒女立的,覺得很奇怪,看到最後是「全家六口殉難於此」。
第二列前面幾個文字實在認不出來,杜先生就發在網上請網民幫忙看看,有網民把照片用軟件處理後讀出第二利雲字:「醫士顧紫台之墓」妹婿 表弟仝(即「同」)立。「好想知道這一家六口是什麼原因殉難的?」
地上的墓碑已經更換保存
據杜先生描述,這塊墓碑是在古鎮遊客中心出門50米左右的石板路上看到的。
湖州新市古鎮離杭州市中心約60公里,昨天下午,橙柿互動記者開車1個小時來到古鎮,遊客中心出門50米左右,沈銓故居前是一條寬約10米、長200多米的石板路。
記者在現場仔細與杜先生拍攝的圖片對比,沒有找到墓碑,倒是發現了3塊刻有其他文字的石板,每塊就三四個字,能認清的有「孝××節」「彭意××」。
路邊一位賣糕點的老伯說,這條路修建大概4年了,原來有一些青石板,後挖了去又重新用石板鋪的,沒有聽說過有古墓碑。另一位當地居民說,用古墓碑鋪路有可能,因為這些石板一般是從鄉下收過來的,在鄉下有很多無主的墓碑當石板賣了。
新市古鎮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確實是有這塊古墓碑,昨天上午已經挖起更換,目前保存在鎮政府。
鎮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說,古鎮的石板路所用石材,都是從各處收購回來的,或許摻雜著一些古墓碑,當成普通石材鋪路,目前這塊古墓碑已經存放在倉居里,後續將邀請一些專家對墓碑進行考證,看是否具有歷史價值。
在尋找過程中,記者在石板路上又發現了一塊古墓碑,長1米寬約40釐米,能認出最後兩個字「之墓」,位置在南京遊客杜先生發現的墓碑向前100米左右。
墓碑背後是怎樣一段歷史?
杜先生將圖片發於網上,引來眾多網民關注,不少人試圖分析背後的歷史。一位網民提供了這樣的解讀:從右到左讀作——全家六口殉難於此,醫士顧紫台之墓,妹婿許望山,表弟姚潤生,下面兩個字是:同立,意思是妹婿和表弟一同給顧紫台全家立的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顧紫台的名字也許來自這句詩。查閱《太平天國誌》第三十二卷「湖州篇」:「同治元年春,李秀成率部攻克湖州,對城內官員、清兵、地主、惡霸、士醫進行剿滅,新市鎮顧紫台一家六口及仆役共計十一口不幸被戮」,這裏的新市鎮正是圖片里的浙江湖州新市古鎮,所以這墓碑離當時立碑的地方應該不遠,或者說離當時殉難地方也不遠。
關於顧紫台全家太平天國時期在新市鎮被殺說法,記者先後向對德清縣、新市鎮地方誌頗有研究的朱煒、韋秀程兩位老師瞭解,在縣誌和鎮誌記錄中沒有太平天國時期顧紫台一家被害相關記錄。另據記載,太平天國時期,3年內,新市鎮有100多人被殺。此外,湖州太平天國史學者馬青雲老師說目前已知的研究資料上面沒有相關記錄,在清末的《湖州府誌》中也沒有相關記錄。根據碑上「妹婿許望山」,查德清縣城許氏家譜,無「許望山」此人。綜合上述分析,顧紫台及妹婿很可能不是德清人。
德清縣政府官網上,對新市古鎮有這樣的描述:位於杭嘉湖平原腹地,德清、桐鄉、餘杭、湖州市區交界處,京杭大運河畔,為江南水鄉古鎮群中風貌保存較為完整、風俗民情富有特色的一個典型代表……古鎮被市河分隔成18個區塊,而千姿百態的古橋又將古鎮連成一片,在清代曾有橋樑72座,然而從晚清至20世紀70年代,相當數量的橋樑被拆除,市河填塞,至今保存有古橋11座,有駕仙橋、會仙橋、望仙橋、廣福橋、太平橋、龍帶橋等,大多始建於桑治代前。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王海峰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