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元8小時,KTV成為大學生自習聖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驚蟄青年,作者:傅淼淼,編輯:波魯克,題圖來源:《機智的醫生生活》

七月初,還沒放暑假的時候,某大學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其生活動態,「寢室太熱,圖書館搶不到座,一怒之下去KTV學習,有空調、空間大、學累了能唱歌,還不用戴耳機聽歌。這種又涼快又沒人打擾的地方,到底是誰先找到的啊!」

底下有人詢問,「唱一次多少錢?」大學生回覆,「38塊錢八個小時」。定位顯示吉林。

幾十塊錢就能唱幾個小時的物價,讓人一時間誤以為穿越回21世紀初。時至2024年,真的有這種物價嗎?你別說,還真有。

(圖/小紅書@水的雕刻鴨)(圖/小紅書@水的雕刻鴨)

拿北京來說,在某點評網站上搜索週一到週五下午唱K,坐標工體的純K,中午12點到下午3點,68塊錢可以唱3個小時;位於國貿的溫莎KTV,上午10點到下午6點,98塊錢可以唱8個小時。

以上都還是核心地段的KTV定價,偏一點的地方唱K更划算。有的KTV甚至推出100多塊錢的輕奢大包廂歡唱三小時套餐,附帶精美果盤、雙人份的飯和冷飲。值得一提的是,很多KTV的滷肉飯,做得比餐館還要好吃。

當然了,體驗如此價位肆意唱歌,需得在工作日非高峰時段。但倘若用自習室來對標唱K的話,在工作日非高峰時段去學習,順便照顧一下商家閑時冷清的生意,待到高峰時段自己也學累了,再安排點不怎麼花錢的活動放鬆身心,也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

2024年了,誰還在去KTV?

你有多久沒去KTV 了?還記得上次去KTV是什麼時候嗎?相信很多人都要撓一下頭,不得不從腦海里調取那些早已落灰的古早記憶,「大學時班級活動的時候倒是經常唱K,一唱就是通宵。」「畢業多久了?」「嗐,一晃十幾年了。」

對很多80後、90後而言,KTV曾是風靡一時的娛樂首選,無論是週末娛樂、生日派對,還是同學聚會、公司團建,聚完餐再轉場續攤去KTV,曾是很多活動流程的標配。

卡拿OK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初。1994年,台灣的「錢櫃」KTV,在上海開設第一家KTV 門店,隨後,KTV便迅速成為全民性大眾娛樂方式。2000年,麥樂迪成為第一家開設在北京的量販式 KTV。慢慢地,KTV門店開遍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KTV行業走進黃金時代,全國KTV門店數量甚至一度突破12萬家。

然而,彼時的KTV有多火爆,眼下的生意就有多慘淡。時至2024年,KTV門店數量斷崖式下跌。數據顯示,全國現存KTV門店數量已不足5萬家。在如今的年輕群體中,聚會唱K似乎已成為一個略顯邊緣化的活動。在一項針對95後與00後的娛樂消費偏好調查中,酒吧、桌遊、劇本殺名列前茅,KTV的數據卻十分不起眼,儼然成了「時代的眼淚」。

細說起來,KTV行業大概在2014年前後便開始顯現出頹勢,並在時代的浪潮中一再潰敗。首先,是在創新層面未能適應年輕一代的娛樂需求,其次,版權費用支出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打從2018年起,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便開始嚴格管控,對KTV 使用音樂電視版權進行收費,因此很多KTV的歌單更新頻率便大不如前了,只有一小部分門店能做到緊跟時代潮流,及時更新歌單。

年青人喜歡什麼,市場和資本的風就吹向哪裡,事情一貫如此。2023年起,演出市場呈井噴態勢,諸多城市的週末遊,開始以明星演唱會吸引眼球。之後,人們的追求不止於「觀看」,而是渴望更深層次的「參與」。無論是演唱會環節的點歌互動,還是全員大合唱,無一不證明了人們喜歡在演唱會中能有更多互動。

隨著歌迷不斷開發新玩法,演唱會上的話筒也更頻繁地被遞到歌迷手中。比如,歌手伍佰因為頻繁遞話筒,被網民造梗無數;鳳凰傳奇的演唱會,亦被眾多網民奉為「萬人蹦迪現場」,網絡上隨便一搜,就能看到人們在演唱會現場激動跟唱,「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月光灑下了響水灘」,壓根兒聽不到舞台上鳳凰傳奇的聲音。

對於演唱會大合唱,有人表示非常解壓,幾小時唱完一掃內心鬱結,可以非常有效舒緩內心壓力;有人則表示,花錢買票只想聽偶像多唱一點,周圍跟唱聲音太大,只會感覺門票白買了,尤其是遇到周圍人唱歌跑調的,幾小時下來,簡直稱得上是一種酷刑;還有人說,如果去演唱會跟唱的話,還不如去KTV唱幾個小時來得爽。

與自己盡情地獨處與狂歡

很多人回憶起聚會唱K的經歷,總是躲在後面不敢點歌,好容易輪到自己,還要一直開著原聲,自己小聲跟唱,根本不敢在眾人面前一展歌喉。甚至有人會在聚會唱KTV之前,花上好一段時間練習,為的就是輪到自己時能有一個不錯的發揮。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有的人似乎天生「安小鳥」附體,生就一副好嗓子,只要輪到他獻唱,現場便堪比播放原聲大碟一般,找不出任何紕漏;有的人則永遠學不會察言觀色,抑或說太過自我,不管是不是他點的歌,只要自己會唱,哪怕別人正陶醉其中,也要拿起話筒大聲跟唱。

還有那些新潮的k-pop愛好者,個個手舞足蹈,在KTV里盡情狂歡,瞬間令KTV包廂化身愛豆唱跳舞台,搞得內向型選手窩在角落里,腦海中不停回想趙麗蓉老師小品中的經典橋段:「我張不開嘴,我跟不上溜,你說難受不難受。」

相比之下,一個人去KTV,則可以與自己盡情獨處與狂歡。不用擔心遇到麥霸,不用擔心被強行合唱,不用擔心才藝不夠,更不用擔心唱歌跑調出醜。一個人唱上幾個小時,基本所有喜歡的歌都能練上一遍;體力好一點,唱滿六個小時,能量消耗堪比去健身房。

不少學習語言的大學生發現,KTV是克服自卑、大膽練習發聲的絕佳場所。一個人泡幾個小時的KTV,不僅可以令包廂形成封閉、自由且可控的複習環境,還可以對著話筒反復練習口語,學累了就唱兩首快歌發泄情緒。

更有甚者,會去KTV通宵熬大夜趕due。畢竟宿舍和圖書館的環境真不是靠個人意志就能左右的,很多時候想要維持高效學習狀態,並不是比拚決心,而要看命。遇到好舍友,不僅複習環境優質,還能幫忙答疑解惑提高成績;但遇到那種不好的,宿舍里便整天鬧哄哄,糟心到恨不得把後槽牙咬碎。而背著書包到圖書館,很難佔到座位不說,還經常遇到那種不停講話的鄰座。

好在這屆大學生心態比較平穩,並不喜歡與人爭吵,煩到受不了,至多遞上一張小紙條勸誡對方,甚至有些連小紙條都不好意思寫,帶著滿腔憤懣,怒改Wi-Fi名稱——「你倆喜歡討論就出去說唄」「手機不停響的沒點B數嗎」,性格更為內斂的,索性將Wi-Fi名稱改為「生性不愛笑」。

眼下付費自習室什麼價位呢?譬如北京開了多家連鎖的「一本自習」,自習三小時45元,團購的話,可以搶一張9.9元體驗券,但僅限新客體驗一次,之後再去只能團購78元日卡或866元月卡。

付費自習室會區分鍵盤區與沉浸區,在鍵盤區可以敲擊鍵盤和鼠標,而到了沉浸區,則對環境要求頗為嚴格,手機需要調至靜音、關閉震動,且不允許敲擊鍵盤鼠標。當然了,對於這樣需要花錢自習的場所,來這裏消費的人大都自覺維護學習環境,週遭靜得掉根針都能聽見,似乎口呼吸都會製造噪音。有網民調侃自己,「去付費自習室有種花錢坐牢的感覺」 。

不得不說,唱歌真的很解壓

在傳統KTV低迷階段,曾經有一門名為「迷你KTV」的生意橫空出世,並一度成為年青人彼時的心頭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迷你KTV的用戶黏性卻越來越低。

首先,迷你KTV按點播歌曲數量來收費,對消費者來說並不划算,相比於傳統KTV非高峰時段幾十塊唱幾個小時而言,在迷你KTV唱歌花費要更高昂。其次,人們聚會去KTV的需求並不僅僅是唱歌,而是體驗和三五好友放鬆消遣的快樂。

當然,很多K歌愛好者們還喜歡用app唱歌,倘若覺得用手機效果不理想,會花費幾十至數千元置辦K歌馬克風或家用點唱機,甚至置辦一整套家庭音響系統,將客廳變成KTV包廂。唱歌的人無疑是十分享受的,就是被迫聽歌的家人和鄰居有太多無奈。

前段時間,一個名為「歐敬民」的上海醫生走紅網絡。該醫生配有2部手機、4個號碼,均保持24小時開機,工作經常是白天連著黑夜,看診、查房、開刀、休息、看診、查房、開刀……如此往複循環。

某天夜裡9點多,當結束最後一場手術,歐敬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開始直播唱歌,一首接一首。彼時天空飄著細雨,他卻依舊興致高昂,從《太想念》唱到《光陰的故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官網顯示,歐敬民每年獨立完成各種血管手術近千例,已完成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科研課題,作為負責人完成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和局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SCI論文10餘篇。

在醫學專業領域,歐敬民簡直稱得上「大神」,因此他的直播間迅速吸引到大批圍觀者。某位醫學生開玩笑說,「我刷一個火箭,能讓我讀他的博嗎?」

歐敬民曾經的學生現身留言,「歐老師真的喜歡唱歌,課間也會即興給我們來兩首。他還說他以前不敢表現自己,現在做出了勇敢改變,還鼓勵我們不要靦腆。」還有同事留言說,「主任真的愛唱歌,甚至出差都要帶著直播設備,在等高鐵的間隙直播。」一位網民感慨道:「這種專業強、對生活沒有疲憊感、充滿熱情的中年人,真的已經贏了大多數人。」

不得不說,唱歌真的很解壓,是很多人緩解情緒的良方。在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鄭欽文贏下的閃亮金牌讓全民更加關注網球這項運動。不少網球教練表示,自己之前一直無人問津,結果最近每天都能約滿私教課,從早打到晚,還要外加體能訓練課。有教練將網球場打球的火爆情形拍攝下來,搭配鄭欽文唱的那首《經濟艙》當作BGM。

2023年,鄭州網球公開賽單打決賽後,鄭欽文擊敗基爾吉茨科娃奪得冠軍。賽後,主持人讓鄭欽文現場獻唱,鄭欽文對此安排毫無準備,甚至連歌詞都不熟悉。好在她應變及時,一首《經濟艙》讓人們記住了這個落落大方的可愛女孩。

某次澳網採訪,外國記者問鄭欽文,「聽說你喜歡卡拿OK?」鄭欽文笑著點頭,「拜託不要讓我現場獻唱」。之後的某次記者招待會上,再次聊到相關話題,鄭欽文笑著說,「如果你讓我唱,我肯定是敢唱的,但最近其實一直沒怎麼練,還沒有開嗓。如果我現在唱,一定會跑調的。」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