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壟斷創新就能贏?行不通 | 參考獨家

【美國壟斷創新就能贏?行不通 | #參考獨家#】#美媒稱美國壟斷技術創新並不明智# 中國媒體曾如此描述過去技術革命的結果:「英國抓住第一次工業革命先機,確立了引領世界發展的生產力優勢……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美國從英國手中奪得先進生產力主導權。」有學者分析認為,中國比美國更有可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競爭中獲勝。

並非只有中國這樣看待技術創新和實力。美國的政策製定者也看到至關重要的聯繫。在上任後的第一次新聞發佈會上,喬·拜登總統強調「擁有未來」的必要性,因為這與新興技術的競爭有關。他還警告,如果不為「人工智能革命」做好充分準備,美國很快就會失去對中國的技術領先地位。

在執迷於贏得未來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會忽視一個關於技術和轉型的關鍵事實。人們心心唸唸的是在快速增長的新興產業中主導關鍵技術創新,認為全球經濟實力的天秤會向引領最重要創新的國家傾斜。

但創新只能讓你走這麼遠。如果沒有擴散——創新的傳播和採用——即使是最非凡的技術進步也無濟於事。一個國家大規模採用技術的能力對於人工智能等技術尤其重要,這些基礎的技術進步只有在許多經濟部門開始使用它們之後才能提高生產力。

重視技術擴散印證了技術革命如何改變地緣政治的另一種解釋:哪個國家首先引入一項重大創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哪個國家採用並傳播那些創新。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大約從1780年持續到1840年)之後的崛起,經常被奉為技術突破帶來地緣政治霸權的最佳例子。傳統的說法往往將該國的崛起歸因於它壟斷了棉紡織和其他領先行業的創新。根據這種觀點,英國的技術領先地位源於培養天才發明家的制度能力。

但隨著數據和方法論的改進,經濟歷史學家對這種流行的說法提出了挑戰。他們認為,事實證明,在廣泛的經濟活動中採用鐵製機械設備,對其經濟崛起的作用,要比開發紡織等新技術更為重要。

技術擴散也決定了各國如何從1870年左右開始、1914年左右結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受益。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由機床(工業生產可互換零部件)的發明推動的。在這個時期,美國並沒有生產出世界上最先進的機械,但由於幾乎所有工業部門都採用了機床,美國的生產力超過了英國。

誰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專注於壟斷創新的政策製定者過分強調了三點:人工智能和其他新興技術將以多快的速度影響生產力增長;首先在哪裡開創根本性技術進步;以及期待少數行業利用新技術推動增長。他們忽視了這場競爭的真正決定因素:一個國家循序漸進將人工智能進步擴散到廣泛行業的能力,這一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十年。

當大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競爭以這種方式重新定義時,美國似乎處於很有利的地位。美國企業接受其他信息和通信技術,比如雲計算、智能傳感器和關鍵工業軟件的速度也快很多。美國還在學術界和工業界之間建立緊密聯繫,這有助於在整個經濟中傳播人工智能的進步。

美國應該優先考慮提高和維持人工智能融入廣泛生產過程的速度。

但美國沒有保持其在人工智能擴散方面的優勢,而是專注於主導領先行業的創新週期。美國政策製定者致力於確保尖端創新不會泄露給中國,無論是通過拒絕向中國高級技術領域的研究生發放簽證,還是通過對用於訓練大型模型的高端芯片實施出口管製。以往的工業革命已經證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壟斷基礎性創新,因此美國將中國與人工智能隔絕開來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需要明確的是,理解擴散的重要性並不排除支持一個國家領先的實驗室和大學進行令人興奮的研究。毫無疑問,增加研發支出和為精英科學家提供更好的設施,也將間接促進人工智能的更廣泛採用。

當這個時代的一些主要思想者宣佈人工智能革命將比以前的工業革命更重要時,人們很容易被他們的興奮所感染。以前的工業革命表明,在人工智能時代,真正的成功將屬於那些最能讓其人口和工業採用新技術,而不僅僅是發明它們的國家。

本文由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8月19日發表,原題為《在美中科技競賽中,擴散比發明更重要》,作者是傑佛瑞·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