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龍潭閘調整下泄流量,為「東排」雨洪水減壓

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8月25日夜間至26日白天,北京再迎強降雨。在本輪降雨中,城區降雨量不小,最大降雨量出現在朝陽區管莊站。8月26日,記者探訪北京防洪排澇格局中「東排」系統的最重要點位——龍潭閘,它將為「東排」至通惠河的雨洪水減輕壓力。

龍潭閘調整下泄流量,減輕「東排」雨洪水壓力。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龍潭閘調整下泄流量,減輕「東排」雨洪水壓力。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龍潭閘位於北京內城水系的東南角,26日中午12點半,南護城河水位有所上漲。按照北京防洪排澇「西蓄、東排、南北分洪」格局,城區雨水經過東護城河暗溝、前三門暗溝、南護城河,彙聚至東便門橡膠壩進行「東排」。

東便門橡膠壩的上遊為龍潭閘,龍潭閘的作用是控制雨洪水的下泄量,以減輕「東排」壓力。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處南環管理所副所長王璿介紹,北京發佈暴雨預警信號後,南護城河全面降低水位,提前騰出11萬立方米的槽蓄空間,應對強降雨。在本輪降雨中,截至今日(26日)12時許,龍潭閘降雨量約90毫米,最大下泄量為90立方米/秒。王璿表示,在今年汛期期間,龍潭閘的最大下泄量曾超過130立方米/秒。

強降雨期間,水務人員加強河道巡查。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強降雨期間,水務人員加強河道巡查。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除了「東排」,「西蓄」和「南北分洪」同樣在北京防洪排澇格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西蓄」的核心區域位於海澱區田村山南路北側的西郊雨洪調蓄工程,這裏是北京海綿城市建設中最大的一塊「海綿」。這一工程曾為砂石坑,經過改造利用,成為承接雨水的雨洪調蓄工程,最多可容納680萬立方米的水量,遠超玉淵潭公園東西湖的蓄水量。

今年汛期,這塊「海綿」的「吸水性」相當強,以7月29日至30日的強降雨為例,西郊雨洪調蓄工程承接了石景山古城、北新安、老山等地區的地面產彙流、雨洪水共40萬立方米,確保石景山地區雨洪水順利蓄滯,減輕了城市核心區的防汛壓力。

此外,「南分洪」指城區西岸洪水通過分洪道閘向涼水河分洪;「北分洪」指城區西岸洪水自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由南向北,通過京密引水渠安河閘向清河分洪,西土城溝、小月河洪水向清河分洪,東土城溝、北護城河洪水向壩河分洪,它們同樣承擔了汛期北京城區防洪排澇的重任。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