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Plan B!IBM中國3分鐘裁掉超千人 最高賠償N+3
作者/ IT時報記者 毛宇
編輯/ 郝俊慧孫妍
8月26日,北京局部地區下起瓢潑大雨,對於IBM中國區的眾多員工來說,天氣的變化遠不及他們所面臨的職場風暴來得猛烈。當天上午10時左右,IBM匆匆結束了一場僅3分鐘的全員會議,遺憾宣佈「made a difficult decision(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正式確認上週五(23日)開始的IBM中國區大裁員傳聞。
26日當晚,一封「宣佈裁員會議紀要」在社交媒體流出。紀要顯示,IBM外籍高管於會議上宣佈了多項重要決策,包含IBM決定將中國系統實驗室的開發任務轉移至海外基地,退出在中國所有開發任務,以支持全球客戶和業務戰略。多名在此次裁員名單內的IBM員工向《IT時報》記者證實了該紀要的真實性,並表示原定半小時的全員大會精簡至短短3分鐘,令人意想不到。
「這次被裁的主要是研發及測試崗位,涉及部門是IBM中國開發中心(CDL)和IBM中國系統中心(CSL)。目前給到的賠償是N+3,但我們仍在觀望,看能否爭取更多賠償。」在IBM中國區研發崗工作10年之久的李顏(化名)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IBM給出的賠償方案為9月13日之前簽協議,賠償為N+3;9月20日前簽協議,賠償為N+1,「再往後可能會停擺,意味著需要自主維權,目前大家並不滿意這個方案。」
此前,甲骨文關閉在華研究中心時,流傳出的賠償方案時N+6,而今年5月,微軟被媒體報導,要求其中國研發公司約700至800名AI人才遷移至美國、澳州等地的辦公室。
裁員大會3分鐘結束
不久前,IBM發佈2024年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收為157.70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56.2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二季度小幅增長的營收並沒有給IBM帶來更多信心,多個細節體現出此次裁員的決心。
多名研發崗位員工告訴《IT 時報》記者,自己彙報的多位領導也未能從此次裁員中倖免。「上週五晚9點,我想上線處理一下工作,發現權限沒了。有同事下午就發現權限被關閉,擔心影響工作還一直與IT部門諮詢解決方案。」李顏回憶道,淩晨時分,部門領導接到裁員消息後,傳達給了還在苦苦等待權限解鎖的員工們,「我們都預感到會有這麼一天,只是沒想到來得如此突然。」
週末兩天,李顏和同事們的郵箱一改往日繁忙,沒有了煩瑣的工作郵件,取而代之的是一封週一召開全員線上大會的通知。
週一一早,北京下起瓢潑大雨,李顏和同事們冒雨趕到公司,準時參加了這場至關重要的全員大會。原定30分鐘的會議,被壓縮至3分鐘結束,外籍高管語速飛快地宣佈了研發部門撤離中國以及裁撤中國區上千名員工的重大決策。「沒有問答環節,我還沒來得及仔細看會議細則,影片就被關掉了。」被裁員工小天(化名)「抽水」,會議結束之快甚至讓不少參會者懷疑影片為錄播。
截至發稿,仍有部分員工未被HR約談,甚至無人與之交接工作。「10月31日前必須走,沒有Plan B。」李顏無奈地表示。
不少被裁員工對比其他外企裁員的賠償方案後,對N+3的賠償並不滿意。李顏和小天都告訴記者,暫時不打算簽訂賠償協議,將繼續觀望,並在9月13日之前維持正常上班作息。
IBM在中國曾擁有多個研發部門,包括IBM中國研究院(CRL)、IBM中國開發實驗室(CDL)和系統實驗室(CSL)等,早在2021年1月,IBM中國研究院已全面關閉。
多名被裁員工向《IT時報》記者確認,北京、上海、大連等全國各地的研發和測試崗位員工權限均被收回,涉及人數超千人。針對此次人事變動,IBM回應媒體稱,「IBM會根據需要調整運營,為客戶提供最佳服務,這些變化不會影響我們為大中華區客戶提供支持的能力。」
工作遷移通道已關閉
曾經的藍色巨人,為何如此決絕地裁員?
這家百年老企正面臨新的危機。2012年前後,IBM營收一直穩定在千億美元左右的規模,但在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里,營收一路下滑,近兩年才稍微止跌回升,2023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為618.60億美元,幾乎腰斬。2023年,IBM便已經開始「斷臂求生」,宣佈裁減其全球約1.5%的員工,裁員數量約3900人。
中國市場也不理想。在簡短的三分鐘全員會議中,IBM高管證實:「近年來,中國的基礎設施業務有所下滑。」 IBM 2023年度財報顯示,亞太地區整體營收提升1.6%,但中國地區收入卻下降19.6%。
多名在IBM工作多年的員工將原因歸咎於國內業務量下降、去IOE化、用人成本較印度更高等因素。「中國客戶在減少。」一位被訪員工坦言,「IBM大型機業務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萎縮明顯,危機在不斷擴大。」
曾經在服務器市場佔據重要地位的IBM,早已是服務器市場的邊緣人。近10年來,隨著國產服務器廠商崛起,IBM 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大幅下降,如2014年第一季度,美國廠商整體份額從49%降至38%,其中IBM x服務器降幅高達25%。面對衝擊,IBM不斷進行業務調整,將x86服務器業務出售給聯想,仍保留了大型機業務,轉型發力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
中國區裁員落定後,IBM方面在給媒體的最新聲明中強調,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越來越重視抓住混合雲和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機遇,而IBM在中國的本地戰略重點則是利用我們在技術和諮詢方面的豐富經驗,組建具備相應技能的團隊,幫助中國客戶共創符合他們需求的解決方案。
然而,近幾年,國內AI和雲產品競爭加劇,新興本土企業帶給IBM更大壓力。眾多本土科技企業如華為、騰訊、阿里等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在兩個賽道上既卷價格又卷技術。這些企業基於本土優勢,能夠快速響應並提供企業定製化的解決方案,無形中給IBM相關業務帶來巨大壓力。結果是,整個亞太地區業務在全球業務佔比最少。
用人成本同樣不可忽視。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地區的用人成本確實是高於印度。」小天表示,如果部分業務轉移至印度或許會減少一定用人壓力。另一位受訪員工也告訴《IT時報》記者,五個月前便有印度同事向其索要代碼權限,出於業務警覺性,他拒絕了。
「今年上半年,公司曾經開放relocate(工作遷移)至美國加州聖荷西IBM實驗室的申請通道,但和家人商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現在我也不確定這個選擇是否正確。」李顏表示,機會轉瞬即逝,年中公司關閉了報名通道,「這是個不好的信號,那時便預感裁員不遠了。」
今年3月的媒體溝通會上,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謝東表示,中國研發團隊是IBM全球研發體系中的重要一環。8月22日,IBM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陳旭東公開表示,公司非常看好IBM AI業務在中國的增長空間。
言猶在耳,1000多名中國研發人員卻已「被告別」。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IBM 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