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人形機器人的「手」超越特斯拉 能打麻將、做家務

作者/  IT時報記者  沈毅斌

編輯/  郝俊慧  孫妍

我叫遠征A2,是一款面向交互服務場景的機器人,全身具備超過40個主動自由度的關節和仿人的靈巧雙手。」遠征A2人形機器人一邊介紹著自己,一邊轉動手腕、活動手指,展示著靈巧雙手,動作絲滑柔和,彷彿真的擁有「人類」雙手。

在8月18日智元機器人年度新品發佈會上,智元機器人一口氣發佈了「遠征」與「靈犀」兩大系列、五款商用人形機器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智元機器人在靈巧手方面的突破,達到19個自由度,並加入MEMS觸覺(利用微機電系統實現觸覺感知與反饋)和視觸覺的多傳感融合,讓靈巧手實現更廣泛的物體交互。

「手」是人類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一雙靈巧手同樣也是人形機器人重要的末端執行器,當它真正學會通過觸覺來認知世界時,或許就是矽基生命「誕生」的開始。

能打麻將

能穿針引線

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青龍」人形機器人用雙手緩慢且輕柔地抓起桌面上混合擺放的麵包和水果,分類放進左右兩個籃筐內,即便是柔軟的麵包,也不會因為抓力而變形;機器人初創企業Figure和Open AI合作打造的Figure01,憑藉一條清理桌面的影片火爆全網,雙手可以識別並抓取光滑的玻璃杯、扁形的盤子、圓形的蘋果……

當人們都在驚歎於多模態大模型賦予人形機器人一顆智能「大腦」時,往往會忽略這些動作的執行末端——機器人的靈巧手。

手,對人類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從生理結構來看,一個成年人一隻手大約有27個關節數量,其中包括腕關節、腕掌關節、指關節等。若轉化為自由度(一個結構可以獨立運動的方向)概念,根據《山西大學學報》上一篇名為《手部姿態估計方法綜述》的論文,一隻人手的自由度共26個,其中本體20個,手腕6個。這意味著,人形機器人的靈巧手想要更加靈活,自由度就要趨近,甚至超過人手結構。

在智元機器人新品發佈會上,擁有「華為天才少年」和「野生鐵甲奇俠」之稱的智元聯合創始人「稚暉君」(彭誌輝)介紹,在動力域方面,智元自研PowerFlow關節模組已經實現量產化迭代升級,靈巧手的自由度升級為19個,其中通過驅動器主動控制的主動自由度相比上一代翻倍,為12個。單手最大負載達到5KG以上,可以實現重物拿取。在感知能力方面,智元機器人引入MEMS觸覺(利用微機電系統實現觸覺感知與反饋)和視觸覺的多傳感融合技術。

演示影片中,智元機器人打造的靈巧手不僅可以完成握拳、張開、抓取物品等基本動作,還可以手持工具完成擰螺絲、拆快遞、倒水等操作,在基於視觸覺位姿估計技術下,甚至可以完成紐扣穿針、識別麻將等「精細活」。

對比來看,智元機器人打造的靈巧手已經超越具有11個自由度和6個執行器的特斯拉一代人形機器人,但距離英國Shadow Robot打造的擁有24個自由度和20個執行器的Shadow Hand靈巧手還有一定差距。

「一雙手」背後的不同技術路線

「靈巧手一般採用位置控制和力度控制兩種方式。」國地中心市場體系總監楊正葉告訴《IT時報》記者,位置控制是機器人通過計算物品體積或大小,分析手部抓取需要移動到的空間位置,但當計算出現偏差時會導致兩種情況出現:一是將手指掰斷也要到達位置,二是將物體直接抓壞。力量控制則是分析抓取物體需要用多大力量,即使出現偏差,也可以減少甚至避免上述兩種情況的發生。

傳感器是靈巧手控制力度的核心部件。目前,機器人領域使用最多的還是六維力傳感器,隨著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工藝的提升,MEMS壓力傳感器和MEMS慣性傳感器也被逐漸應用在靈巧手上,這是智元機器人採用的技術之一。

國內靈巧手廠商因時機器人則押注「觸覺感知」。8月21日,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因時機器人發佈了全新的FTP系列仿人五指靈巧手,在原有內置力傳感器基礎上,為指尖、指腹、手掌部位增加了12個觸覺傳感器模塊,可以讓靈巧手實時獲取5個手指的受力情況和各個接觸面的觸覺信息。

在靈巧手驅動方面,各家也是「各顯神通」。藍胖子機器智能研發總監王濤在《機器人靈巧手的研究及應用》直播課中介紹,靈巧手驅動方式包括電機直線驅動、連杆傳動、肌腱傳動、氣動、液壓等。

目前,智元靈巧手可以實現手指左右擺動,達到張開效果。通過掌心部位驅動組件連接的多個傳動連杆,驅動手指根部部件。而手指彎曲則由齒輪+軸承部件驅動,內置的電位計可以檢測驅動軸的轉動角度,並轉化為電信號反饋給驅動模組,從而控制手指的彎曲角度。

因時機器人官方公眾號文章則介紹,因時機器人打造的靈巧手,內部集成了6個力控微型伺服電缸進行直線驅動,連杆傳動方式可以提升靈巧手抓取強度和精準度。同時,由於因時靈巧手採用了電子皮膚等技術,從外觀上看,它與人手更加相似。

兩種技術路線增速都很快,芯謀數據顯示,預計中國慣性傳感器市場將以10.2%的增速快速增長,至2027年達125.7億元。QY Research 數據顯示,預計2029 年全球機器人觸覺傳感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 4.3 億美元。

算力、算法依舊是瓶頸

人形機器人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不僅是科技企業的「必爭之地」,也為核心零部件靈巧手帶來需求增量。根據頭豹研究院預測,保守情況下,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市場規模為320.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81.2%,樂觀情況下達879.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09.3%。

儘管需求日益旺盛,但技術與產品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王濤介紹,以抓取動作為例,大致可以分為解析法和數據驅動法兩類,解析法是靈巧手通過數學解算、物理計算等方式形成抓取方案,但實際情況是,許多參數無法被準確解析,如抓取摩擦係數、正壓力、接觸點位姿等。因此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數據驅動法,即通過現有標註好的數據進行訓練學習。

從硬件來看,類似Shadow Hand靈巧手的自由度已經十分接近人手結構,但自主性還不夠,大多動作還是依靠人類遙控操作的方式實現,自主性還未能實現。

「如果每0.1毫米都有一個全面抓取數據,不用傳感器,僅靠算力調動就能完成。」楊正葉也表示,目前人形機器人的抓取功能,是針對某一特定物體或材質進行訓練而實現,想要像人類一樣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感知,判斷不同物體材質,從而決定抓取力度,目前人形機器人還做不到。

儘管將多種感知模態的傳感器集合,可以解決單一傳感器的局限性,並獲得更加豐富的環境信息,但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算法,將不同模態的信息構建為統一的特徵表示和關聯關係,同時使用算力進行信息調度使用,這都意味著巨大的成本和投入。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Figure  智元機器人  因時機器人  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