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學生、百封書信,北京中小學生和心中榜樣「見字如面」

新京報訊(記者楊菲菲)「親愛的‘胖五’背後的超級英雄們,您好!我是來自運河的源頭——北京市通州區貢院小學的學生,你們的超級小粉絲……」8月26日上午,在北京市「中小學生最美書信」主題活動暨《見字如面——對話我們的時代》新書發佈會上,書信作者顏炳宇現場朗讀了自己寫給心中英雄的信。

記者瞭解到,見字如面書信徵集活動,緣起於2020年,來自北京市7所不同學校的中學生聯合向全市發出《拿起紙筆·見字如面》倡議書。主題教育圖書《見字如面——對話我們的時代》書信合集當天正式與公眾見面,該書集合了中小學生對話時代榜樣、科技先鋒、英雄烈士以及反映時代溫情的100封信件,對見字如面活動進行階段性總結和呈現。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期望這本書能夠激勵更多青少年學生關注國家發展,學習時代楷模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樹立理想,激勵成長。

8月28日上午,《見字如面——對話我們的時代》正式發佈。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供圖8月28日上午,《見字如面——對話我們的時代》正式發佈。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供圖

當天上午,100封書信的部分作者代表也來到了現場,分享自己的信件並與「收信人」進行面對面交流。

「汝本江南多情女,何故獨身赴北疆。您說,國家培養了我們,我們就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就這樣半個世紀以來,紮根大漠,致力於莫高窟的考古研究與石窟的科學保護和管理。」北京女孩兒張嘉彤在高三時寫下了這封給「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的信,「當時對故宮文物修復還有敦煌非常感興趣,所以就想給樊先生寫一封信,表達感謝之情。」北京學生董雨宸的「收信人」也是樊錦詩先生,在信中,他表達了自己對於敦煌的嚮往,「我瞭解了您不凡的故事,學習了您執著奉獻的精神,我想我會腳踏實地,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部分書信作者現場與「收信人」代表對話。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供圖部分書信作者現場與「收信人」代表對話。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供圖

現場,敦煌文獻研究專家王東、故宮文物修復專家屈峰向張嘉彤、董雨宸兩位學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王東表示,作為一名研究學者,在聽到這封信後也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這對我們也是一種支持,更加堅定了我們從事敦煌研究事業的信心。」

屈峰則表示,文物修復師和普通工作者沒有什麼區別,「我們手裡拿著的文物經歷了千百年,我們有責任要保護好它。基於這份責任,每一個文物修復師都必須靜下心來,為文物‘續命’。我們知道每一件文物遲早都要消亡,文物修復師的責任就是讓它消亡的腳步慢一點,能讓更多的後人看到它。」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溫榆河分校學生金禹熹給在高鐵上工作的爸爸寫了一封信,信中的他惆悵爸爸食言未能回家過除夕,但也越來越懂得「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更為爸爸作為「高鐵人」見證祖國高鐵發展自豪。聽到兒子的信,金舉書表示溫暖而欣慰,「感到溫暖是因為我感受到了他對我的關心,欣慰是覺得孩子長大了,對我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鐵路行業跟其他行業可能不一樣,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們要加班加點,但是能夠安全、準時地把千千萬萬的旅客送到目的地,我覺得一切都值得。」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近年來,北京市教委深入推進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持續深化有組織的閱讀,以「閱見未來」「雲享閱讀」「見字如面」三個板塊為重點協同推進。今年,適逢新中國成立75週年,北京市教委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組織開展了「見字如面·我給祖國寫封信」主題活動,目前活動瀏覽次數達十餘萬次,收集學生書信、繪畫作品一萬三千餘封。

下一步,北京市教委將持續深入開展「見字如面」主題活動,號召全市更多的中小學生拿起紙筆,讀書、讀人、讀社會,感受生活、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