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天工所副所長向華:合成生物應用不能追求短暫片面利益

醫美產品、日常食品、保健食品等未來都有可能使用合成生物製造。

「生物製造產品將遠超現在所見的產品數量,可能是萬種產品,未來含碳產品中,90%都可以用合成生物製造。」8月28日至29日,2024中國生物製造大會在合肥舉行。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簡稱「天工所」)副所長向華在大會期間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說道。

他表示,國內生物製造總體形勢較好,雖然離生物製造真正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階段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但已經有了總體目標。「未來需要用科技把這條路線走通,科學家把它製造出來,企業家把它變成老百姓愛用的產品,再加上政策引導。希望產、學、研、用、金一起發力,把這個領域真正做大做強。」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向華。圖/主辦方供圖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向華。圖/主辦方供圖

以下為向華對話實錄:

貝殼財經:在你看來,一項合成生物學基礎技術要成為生物製造領域的新熱點,應該具備哪些要件?

向華:一是看是否有關鍵性技術突破,二是看是否具有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潛質。一個新的熱點應該具有顛覆性的特色,同時應該能夠滿足重大的應用需求。能夠解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技術才能引起老百姓關注、政府認可。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創新潛力,讓科學家能夠豎起大拇指。

另外,一項合成生物學技術未來如果不能實現產業化,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如果選對了技術方向,即使技術離產業化還有距離,也可以通過持續發力最終推動它走向產業化。產業化後,如果能真正改變相應的物質生產範式,為環境友好、社會可持續發展做貢獻,那它就是一項好技術。

貝殼財經:合成生物技術應用領域包括化工產品、食品原料、環境處理、生物能源和醫藥中間體等方面,你更看好哪個領域的應用前景?

向華:我都看好,合成生物技術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重點。現階段,首先,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例如醫藥中間體,甚至高附加值的藥物,可能不需要消耗太多原料,不需要太大的產品噸級,但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很高,能夠解決人們的健康問題,這是目前可以往前走的。

其次,在能源或食品方面,產品量級非常大,不但要把經濟效益提高,也要解決原料端問題。一旦真正解決,糧食安全、產業鏈安全和能源安全也得到相應解決。目前大部分糧食被拿來做飼料,如果通過生物製造技術把秸稈變成飼料蛋白、飼料糖再用到畜牧業當中,節約出來的糧食就可以用來做高端製造、食品等。

另外,如果存在能夠用生物質能替代、將製造過程變得環境友好的生物製造,也可以緩解能源依賴。在這部分應用中,我認為糧食最關鍵,要持續發力,只有糧食大規模實現應用,生物製造的威力才能出現。

同時,環境方面的應用需要一體化考慮,它的經濟效益可能不像高附加值或大眾產品來得快,但它一定是需要的,並且要一體化佈局,通過政策引導,不能偏廢。

最後,一定要有系統觀念,不能追求短暫、片面的利益,要讓整個產業有一個好的生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英姿

編輯 李錚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