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地區單車專用路騎行量破千萬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昌平區獲悉,北京首條單車專用路自2019年5月31日開通至今,總騎行量超過1000萬人次,年均增長率7.6%,日騎行量超9000人次。其中,超過一半的騎行者為通勤出行。單車專用路的啟用也助力了低碳減排,據測算,4年來單車專用路累計減排溫室氣體約4321.2噸。

北京首條單車專用路自2019年5月31日開通至今,總騎行量超過1000萬人次,日騎行量超9000人次。北京市交通委供圖

單車專用路通勤使用佔比達56%

單車專用路擁有獨立路權,連接回龍觀和上地兩地,輻射鄰近9個小區,直線距離1千米範圍內小區5個,周邊醫療機構3個、學校2個、休閑場所及公園3個,為市民提供了綠色、便捷、優美的騎行環境。專用路有效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使用群體中通勤佔比56%,休閑健身佔比30%,呈現出通勤為主兼顧休閑健身的特徵,夜間燈光宜人、騎行安全、環境舒適,一度成為熱搜不斷的網紅打卡地。專用路減少了汽車尾氣排放,2023年溫室氣體減排量1048.6噸,4年來累計減排量約4321.2噸。

單車專用路由昌平區城市管理委進行管養。昌平區圍繞制度、規範、服務、宣傳、維護五方面對專用路進行養護,保障了專用路平穩運行。通過模塊化管理,強化日夜巡查監管,高峰時段增派秩序維護人員,確保第一時間發現並處理問題。專用路服務區設有愛心驛站,提供打氣筒、免費熱水等,在固定崗亭內備有應急藥箱等,為騎行者提供優質服務。此外,不定期開展特色騎行活動,讓12歲以下兒童也能享受到專用路的優質騎行環境,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低碳出行」的種子。

單車專用路西延、南展工程已完工。其中,南展工程由海澱區組織實施,市交通委支持配合。2022年完成後廠村路至北四環一期工程,全長8.6公里,2023年完成北四環至西直門交通樞紐二期工程,全長5.5公里,打通了上地南路至荷清路的騎行路徑,終點與西直門外大街相交,有利於沿線居民對外出行和互動往來,更好地滿足市民通勤、通學、休閑健身等多樣化出行需求,引導市民選擇綠色交通出行方式。

今年共享單車騎行量超過6.1億人次

今年以來,北京市通過單車專用路建設管養、慢行系統品質提升、全面加強共享單車停放秩序管控等措施,進一步提升騎行體驗,市民騎行意願持續高漲,單車回歸城市,截至7月底,今年共享單車騎行量超過6.1億人次,同比增長2.85%,創歷史新高。

目前,很多單車愛好者已把騎行作為日常的一種鍛鍊形式,但是個別人盲目追求騎行運動的競技性,將市民通勤的道路當作了體育比賽的「競技場」,競速騎行,不僅擾亂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為其他交通參與者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北京市交通委呼籲廣大騎行愛好者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控制騎行速度,保持安全距離,自覺做到守法騎行、文明騎行,共同營造安全有序的騎行環境。交管部門將對單車騎行人在城市道路上「競速行駛」即賽車的情況進行處罰。

單車專用路擁有獨立路權,連接回龍觀和上地兩地,輻射鄰近9個小區。北京市交通委供圖單車專用路擁有獨立路權,連接回龍觀和上地兩地,輻射鄰近9個小區。北京市交通委供圖

涼水河13.8公里巡河路慢行系統改造主體工程完工

近年來,北京市持續開展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從「以車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編製了慢行系統建設專項規劃,提出到2035年,步行出行比例不小於30%,單車出行比例不小於12.6%,人行道、單車道有效寬度達標率均不小於80%,綠化遮陰率不低於90%,製定步行和單車改善、綠道規劃設計、濱水空間更新等技術導則,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模式。

今年,城六區和通州區將完成169.0公里非機動車道拓寬、12.7公里非機動車道增設工作,計劃完成豐北路、三里河路、北苑路、友誼路慢行系統優化改造工作,完成建設林蔭化道路20條。年底將完成西城區德勝門內大街、東城區朝陽門南、北小街和朝阜路(東城段)5條道路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同時,建設完成北苑和溫榆河三網融合示範區,實現「水、路、綠」三網區域微循環。涼水河(永勝橋-舊宮橋)兩岸13.8公里巡河路慢行系統改造主體工程已完工驗收。此外,針對朝陽門北大街、太平橋大街、建國門大街、西直門南大街、朝陽門南大街5條斷面騎行量最高的道路沿線路口,將通過「一口一策」優化交通組織,結合非機動車與行人流量流向,科學調整信號配時,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下一步,北京還將繼續加強單車專用路管養工作,打造安全、舒適、美觀的出行環境,持續踐行綠色出行理念,舉辦騎行活動,充分發揮單車專用路的綠色出行引領作用,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更豐富的活動內容。立足與現有城市慢行系統的「融、通、連」,著力加強路權保障,提升慢行系統騎行體驗,打造慢行示範街區,吸引更多市民綠色出行。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