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曆丨「中華第一鳳」帶你解鎖跨越千年的「撞臉」文物

湖北石家河文物

竟然跟河南殷墟、四川三星堆文物「撞臉」了?

難道文物在古代也「出差」?

一起探秘石家河

解鎖那些「同款」寶貝

01

文物「撞臉」了

石家河玉器曾「旅居」全國?

石家河古城位於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

長江中遊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這裏出土的文物

和不少「知名」文物「撞臉」了

比如跟它相差千年的

殷墟婦好墓玉鳳、三星堆銅像

不信?這幾件「經典款」帶你感受一下

鳳鳥「姐妹花」

△圖片來源:總台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玉石記》△圖片來源:總台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玉石記》

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鳳

石家河出土的玉團鳳

長得特別像

經考古專家的觀察和技術分析

這兩件玉器在形態和工藝上彼此呼應

且婦好玉鳳的工藝特徵

與婦好時期的典型玉雕不大相同

因此專家認為

即使相隔時間久遠

婦好玉鳳或與石家河玉團鳳同源

石家河「撞臉」三星堆

△圖片來源:總台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古蜀記》△圖片來源:總台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古蜀記》

石家河出土了不少玉人頭像

長得很有特點

甚至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錯覺

比如三星堆的銅像

它們都有梭形眼、大鼻子和「耳洞」

而且它們還有一個共性

就是都用於祭祀

有考古學家認為

三星堆出土的器物特徵

或許受到了石家河文化的影響

石家河「同款」玉飾遠銷山東

△左為石家河譚家嶺梯形玉珮,右為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龍山文化玉簪。△左為石家河譚家嶺梯形玉珮,右為山東臨朐西朱封遺址龍山文化玉簪。

山東臨朐(qú)西朱封遺址龍山文化玉簪

(龍山文化距今4600年到4000年)

表面有陰刻短線

並鑲嵌有兩顆綠鬆石

像是「精緻版」的石家河譚家嶺梯形玉珮

而梯形玉珮看似簡單

卻採用了更複雜的玉器雕刻技法

除了透雕 還有「減地陽線」

兩件高度相似的玉飾

似乎存在著一些「親緣關係」

△石家河古城遺址△石家河古城遺址

在長江流域史前文明中

有著三次治玉高峰

淩家灘文化、良渚文化後石家河文化

同時代石家河玉器和圖像出現在各地

足以證明玉器承載的觀念信仰

隨著人群與技術的流動

在距今4000年前後的早期中國廣泛傳播

02

除了「撞臉」文物

在石家河古城,你還能看到____

「撞臉」婦好墓玉鳳的玉團鳳

被稱為「中華第一鳳」

跟玉團鳳一起走進這座史前古城

你能看到什麼?

關鍵詞少不了這幾個

玉器、陶塑和水利系統

小而美的玉器

△石家河遺址出土的玉器,第一排左一為玉團鳳。△石家河遺址出土的玉器,第一排左一為玉團鳳。

石家河遺址先後出土了3批玉器

總計超過400件

除了玉團鳳

還有包括玉人像以及龍、虎、蟬、鷹等

動物造型玉器

這些玉器多以小型的裝飾用品為主

精美的陶塑

△該陶塑人像出土於石家河古城的三房灣遺址地層,距今約4000年。右圖為人類指紋痕跡。△該陶塑人像出土於石家河古城的三房灣遺址地層,距今約4000年。右圖為人類指紋痕跡。

目前發現的石家河文化陶塑有上萬件

涵蓋陶人和數量眾多的小動物

包括雞、狗、羊、豬、象、猴、貘、龜等十餘種

多為手捏而成

文物修復專家還在陶塑上

發現了兩處人類指紋的痕跡

複雜的水利系統

△石家河古城外郭城示意圖△石家河古城外郭城示意圖

2023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公佈石家河遺址最新考古成果

其中 首次確認內城河流、水門、攔水壩、小型水庫等

古城水利設施

專家分析

石家河古人通過這一水利系統

可以實現防洪蓄水、引水入城

滿足生活和農業灌溉等生產用水

03

曾被劃入商周時期

只因精美到考古界不敢相信它是史前玉器

「中華第一鳳」美名在外

它的「身世」還有點兒坎坷

1955年

玉團鳳從湖北天門石家河羅家柏嶺遺址「破土而出」

剛出土時

考古專家不敢相信

它與粗糙的土陶共存於史前時代

但是隨著石家河考古發掘及研究的深入

玉團鳳的「出生時間」

被修正為新石器時代

這件精美的玉器確實是與土陶「同齡」

因此也成了石家河玉器的最佳代言人

玉團鳳是目前所知較早的鳳形象

其造型影響了中國後來幾千年的鳳鳥藝術發展

因此被譽為「中華第一鳳」

2017年

玉團鳳的形象

還曾作為「鳳界」代表之一

出現在郵票上

使它有了更多元化的呈現途徑

今年是石家河遺址發現70週年

闊別70年

玉團鳳首次「回家」

亮相天門市博物館

「鳳歸故里——石家河文化精品展」

展出持續至10月31日

和「中華第一鳳」一起

走進石家河

感受史前文化的魅力

監製丨唐怡

製片人丨武慧鋒

文案丨榮夢岩

記者丨張文

視覺丨丁麗潔

技術丨李照瑞

審校丨朱冬梅

統籌丨劉瑩 帥鍾琴

特別鳴謝丨天門市博物館 總台湖北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丨國家文物局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