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百里祭英烈」打造「硬核思政課」
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和弘文中學學生從原州區出發,徒步108里,到位於彭陽縣的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英烈。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供圖
17歲的蘭玉卓剛升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第二中學(以下簡稱「固原二中」)高二。回顧高一這一學年,他認為,今年4月3日隨學校參加的「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動,是自己思想進步、學習成績提升的一次重要轉折。當天,蘭玉卓在沿途家長們的鼓勵聲中,和同學們互相攙扶著徒步往返108里,到位於彭陽縣的任山河烈士陵園瞻仰烈士墓碑、表達緬懷之情。「先烈們生前的革命戰鬥之路,比我們現在走的路艱難多了。我學會了做事情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意志,也學會了要直面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勇敢去解決。」他說。
1995年以來的每年清明節,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學(原固原二中初中部)都組織高一和初一年級學生徒步往返108里,到任山河烈士陵園開展祭英烈活動。29年來,兩所學校共有近3萬名師生通過參加這堂校外思政課,啟智潤心。
兩所學校許多教師、家長清明節前後都和孩子們學習討論紅色歷史
固原二中原校長韓宏是固原市弘文中學的創辦者。1993年,他從報紙上看到一篇名為《夏令營的較量》的文章,於是思考學生們長遠的身心發展培養工作,嘗試組織師生徒步赴任山河烈士陵園掃墓。任山河戰鬥是解放寧夏的第一仗,也是解放寧夏各戰鬥中解放軍戰士犧牲最多的一仗。
任山河烈士陵園是寧夏規模最大的陵園,園內共安葬烈士396名(有名烈士242名、無名烈士154名),包括:任山河戰鬥中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64軍364名指戰員,紅一方面軍長征途經彭陽犧牲的4名紅軍戰士,中共地下工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剿匪犧牲的革命戰士、敵後武工隊員等。現任固原二中校長何成江介紹,最初,兩所學校的師生清晨6點出發,途經道路泥濘崎嶇,喝的是涼水、吃的是干饃饃,中午趕到陵園祭拜烈士。
為了鼓舞學生,韓宏曾「嚴厲告誡」:「走回來的是英雄、坐車回來的是狗熊。」學生們乖乖記著這些話,即使腳上長了水泡、腿走腫了,也會就近找根木棍拄著,堅持走完全程。固原二中一名參加過這項活動的學生曾在作文里寫道,「這一條路不是走上去的,是一個學生推著一個學生上去的。在這過程當中,同學們體現出了團結進取、拚搏、吃苦耐勞的精神,令人振奮、令人感懷。學生們不僅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漢、回等各民族學生在路上互相攙扶、幫助,同學情誼不斷加深。」
祭奠英烈儀式結束後,兩所學校還和彭陽縣當地學校「結對子」,舉辦教研活動和籃球賽。晚上,學生們則兩三人一組,借宿在當地學生家中。有些學生家住山裡,還要再徒步10多里。城里的學生跟著農村同學住土炕,有時還有跳蚤的叮咬。活動舉辦了幾年後,參加者逐漸多了起來,彭陽縣的學生家裡接待不了這麼多人住宿,於是兩所學校就把活動時間限定為1天:清晨6點出發、11時40分到達陵園祭拜英烈,趕在當天晚上9點左右徒步返回學校。近幾年的出發時間已提前至淩晨5點。
2005年活動期間,弘文中學一名初中生在擦拭墓碑時發現,其中一些是無字碑,詢問講解員得知:當時的戰鬥慘烈,156名烈士沒能留下姓名。倖存者只說得上其中一些人犧牲時大概十四五歲。「他們的爸爸媽媽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曾把熱血灑在固原這片熱土上。」這名學生意識到,這些烈士犧牲的時候,跟自己差不多同齡,在勝利的曙光到來前以命相搏,於是在返校後寫了一首詩《那年,你14歲》:「那年,你14歲,花朵一樣的年齡,喜歡做夢的年齡,你那稚氣的臉龐,可否承載起苦難的表情……今年,我也14歲,可我常躺在母親懷裡撒嬌,有時也會流淚,那是因為與朋友們鬧彆扭。今天,我站在你的墓碑前,心頭一陣陣猛烈地震顫。」
29年來,兩所學校的許多教師、家長都曾以不同身份,走過這條108里的「長征路」,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會和孩子們進行關於紅色歷史的學習討論。
固原二中教師張紅梅2021年擔任高一年級班主任時,帶著兒子方昱皓全程參加了這項活動。出發前,張紅梅總認為兒子還小、很多道理還不懂。堅持走完全程後,方昱皓的褲腿和鞋上都是泥漿。他告訴媽媽:「我明白了認真完成一件事,需要經歷艱難的過程,但我願意努力完成。」
把革命歷史作為思政課程資源,把革命遺址作為學習陣地
新時代以來,包括何成江在內的固原二中曆任校長接續傳承這項「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動,注重把思政課從教室搬到室外,並將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穿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中,把革命歷史轉換為課程資源、把革命遺址作為學習陣地。「十幾歲的中學生,日常生活主要往返於家校兩點之間,對社會瞭解不多、少有苦行。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陽光和雨露。」每年舉辦活動前,何成江總要向師生們動員道,「一萬次的說教或許蒼白,不如組織一次刻骨銘心的行走」。
在何成江看來,這門校外思政課,「教師」是學生們一步步走過的崎嶇山道,「教材」則是固原這片熱土上的紅色革命歷史。學生們肩背負重、流淌汗水,用腳步丈量崎嶇的山路、磨礪稚嫩的腿腳,感受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在實踐中磨煉意志、錘煉品格,摒棄「驕嬌」二氣。近兩年,固原二中逐步拓寬「百里徒步祭英烈」活動的思政教育內涵,將這門校外思政課涉及的內容,逐步嵌入校內各門課程中。
比如,學校的體育課加入了生命與健康知識教育,每年活動前組織學生參加為期40天的體能訓練;音樂教師不僅教學生們唱「紅歌」,還創編紅色歷史劇本,帶著學生們表演情景劇;地理課教師注意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給學生們介紹祖國壯美山河中的革命印記;生物課教師會特別介紹清明節前夕固原山區生物的多樣性與類別;語文課教師會指導學生們寫與紅色革命歷史有關的作文;歷史課教師會給學生講紅軍長征期間回漢群眾親如一家的感人故事,引導各民族學生「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29年來,固原二中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為什麼能前赴後繼、把「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動堅持下來?
何成江分析認為:「這靠的是學生們心中愛黨愛國愛家鄉的信仰,是對革命歷史的無法忘卻,這些思想感情鼓舞著他們。」
「學校教育的最大意義就是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引導學生在靈魂最深處堅定理想信念。」何成江說,固原二中舉辦這項活動的意義是對革命先烈的一種尊重,初心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對於曆屆學生來說,這是一次體驗集體行軍的社會實踐和勇毅前進的長途鍛鍊,是一次堅守信念的人生考驗和收穫團結友誼的愛心奉獻之行,是在用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內心收穫人生閱曆。
「孩子們走的是磨煉、拜的是英雄、傳的是精神」
記者注意到,近兩年,兩所學校聯辦的「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動,正逐步演變成固原市各部門各單位廣泛參與的集體行動。何成江介紹,這是因為固原二中家長看到了孩子們思想品德上的成長進步後,對待這項活動的態度從最初的疑惑甚至反對,逐步變成了全員支持。「今年,固原市教育、公安交警、消防、宣傳等部門,為這場活動的師生們保駕護航。從固原二中到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青石嘴村的沿途,近萬名各界群眾在路兩旁持續歡送、鼓舞、迎接學生們。」
「孩子們走的是磨煉、拜的是英雄、傳的是精神。」何成江認為,借由「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動,固原市民對革命先烈精神的傳承,在那一天格外具象化。
記者注意到,近兩年,這項活動影響帶動了固原市西吉縣、彭陽縣、隆德縣及吳忠市同心縣、中堅市中寧縣等地的10多所學校師生,也相繼開展類似主題的校外思政課活動。有的學校還把這項活動作為「開學第一課」。
今年,固原二中教師陸續回訪了近29年參加過「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動的50多名曆屆畢業生。畢業生們普遍反饋「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些話放在教室里講,不一定能感同身受,但參加過這場活動後,對這些道理篤信不疑。
嚴琪是固原二中2000級畢業生,現在是一名航天器通信系統設計師,參加過母校的「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動。「出發時堅信‘我能做到’,行程中掙扎‘我要做到’,返程時感動‘我做到了’。」嚴琪說。
「108里路已經從腳下走過了,這一行已經成為我人生最難忘的一頁。」固原二中畢業生王小剛說,「學業豈不如同這108里路?如稍有挫折便不思進取,就像在途中稍感疲乏便停滯不前一樣。學業的路不止108里,何嚐不曲折呢?」同樣參加了活動的固原二中在校生白萬博說:「時代沒有讓我們像烈士一樣轟轟烈烈地為祖國就義,但我們也有像他們一樣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心。我將賡續這紅色血脈,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
「群山之中,烈士們靜靜凝望著近旁的村落。」固原二中在校生樊海英說,「我們今天更應勤奮刻苦,善思樂學,積極進取,力爭上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9月01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