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金維剛:養老金是政府主辦的社會保險,具有制度性保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這一部分,《決定》提出了多項涉及就業政策、勞動者收入、養老保險待遇等改革舉措,吸引了廣泛關注。

新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養老金分會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金維剛向新京報記者解讀了《決定》涉及的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重要的改革部署。

金維剛表示,綜合考慮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和在職職工薪金增長情況以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保持在較低水平的區間範圍內等多方面因素,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增速放緩是可以理解的。他表示,養老金是政府主辦的社會保險,以政府信用、財政補助和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作為後盾,能夠長期確保養老金髮放。

同時,對於備受關注的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金維剛表示,改革明確「自願、彈性原則」,增加彈性因素,充分體現改革的靈活性和包容性。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養老金分會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受訪者供圖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養老金分會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受訪者供圖

「延遲退休政策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充分體現改革的靈活性和包容性」

新京報:《決定》多次提到就業,並明確要完善就業優先政策。當前我國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在哪?改革應如何著力解決就業矛盾?「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哪些改革舉措是最關鍵的?

金維剛:當前我國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主要體現在就業結構性失衡與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偏低,行業、區域結構失衡,市場匹配度不高,「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為解決當前面臨的就業矛盾和突出問題,應當根據黨中央製定的就業優先戰略和人社部關於積極促進就業的工作部署,在就業工作方面應當堅持就業優先導向,進一步完善就業優先政策,重點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全力以赴穩定就業崗位。今年將延續有關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並落實和完善穩崗返還、專項貸款、就業和社保繳費補貼等政策,持續加大就業扶持政策的力度。

同時,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重點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的政策支持,大力培育數字經濟、銀髮經濟、綠色經濟等就業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加大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場地安排等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同時,鼓勵和支持求職者多渠道靈活就業。

此外,針對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的問題,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深入推進技能中國行動,聚焦先進製造、現代服務、養老照護等重點領域需求,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提升各類勞動者的職業技能,逐步解決勞動力市場中的結構性矛盾。

第四方面就是要提升優化就業服務。今年各相關部門將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招聘活動,並加強基層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將就業服務端重心進一步下沉到基層,為廣大求職者和各類用人單位提供高效、便捷、精準的公共就業服務。

還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切實加大對重點群體就業的支持力度。今年要全力以赴做好高校畢業生、退休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對殘疾人等困難人員就業幫扶,進一步加強促進青年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拓寬市場化渠道,穩定公共崗位規模,推行全週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確保全年就業局勢基本穩定。

新京報:《決定》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首次明確「自願、彈性」的原則,你怎麼看待延遲退休,改革過程中應如何穩慎實施?

金維剛: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我國現行的法定職工退休年齡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製定的。當時由於歷史原因,人均期望壽命只有40多歲,因此當時規定的退休年齡標準是:女工人年滿50週歲,女幹部年滿55週歲,男職工年滿60週歲。迄今為止,這項退休政策已經實行了60多年。此外,國家還對少數經過政府批準的特殊工種或病殘職工允許其提前退休。因此,我國職工平均退休年齡實際上只有54歲。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人均期望壽命也不斷提高。目前,城鎮人口期望壽命超過78歲。與我國城鎮人口人均期望壽命逐步提高相比,現行退休年齡標準明顯偏低。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到2022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到2.8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增長到19.8%。2023年,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重已經超過20%。人口老齡化將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帶來巨大的壓力。不僅如此,目前城鎮職工繳費年限較短(最低繳費達到15年便可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而享受養老金待遇的時間長。這一矛盾將隨著人口期望壽命不斷延長而越來越突出。預計在未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承受更大的支付壓力。因此,適當提高我國法定退休年齡是一種必然趨勢。

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將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所謂小步調整就是指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不會「一步到位」,而是採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彈性實施是指延遲退休政策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增加個人自主選擇提前退休的空間,而不是規定每個人必須達到延遲後的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不會搞「一刀切」。增加彈性因素,充分體現改革的靈活性和包容性。這也是延遲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分類推進是指在製定和實施延遲退休政策時不是所有人員「齊步走」,而是要與現行退休政策平穩銜接。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6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女工人50週歲,政策有所不同。實施延遲退休改革將區分不同群體,採取適當的節奏,穩步推進,逐步到位。對於現有不同職業、地區、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異,改革後也會保持政策延續性,確保政策調整前後有序銜接,平穩過渡。統籌兼顧延遲退休不能「單兵突進」。退休年齡問題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因此,延遲退休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與之相關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非常多,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

「養老金是政府主辦的社會保險,具有制度性保障,能夠長期確保養老金髮放」

新京報:到今年為止,我國實現了基本養老金的20年連漲。未來的改革如何壯大養老金的保障能力?

金維剛:近年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基金結餘逐年增加。據統計,2023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76691億元,基金支出68369億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78173億元。其中,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70506億元,基金支出63757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63639億元,比上年增加6749億元,增長10.6%。由此可見,近年來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並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

從籌資機制來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財政補助、投資收益等,財政補助是其中的法定來源,能夠通過基金預算和財政預算促進徵繳收入與基金支出之間的基本平衡。在1991年開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就明確財政補助作為基金來源之一,以解決一些統籌地區基金收支不平衡問題。在2022年1月開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之後,通過在全國範圍內調度資金,有效實現各地基金收支平衡,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近兩年來,每年調度2000多億元資金就實現全國範圍內基金收支平衡並有當期結餘,無需動用往年結餘資金,因此基金累計結餘還在逐年增長。此外,基金投資收益也成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一個重要來源,有助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可持續發展。

養老金是政府主辦的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不同,具有制度性保障,以政府信用、財政補助和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作為後盾,能夠長期確保養老金髮放。養老金的籌資水平不僅與繳費基數有關,還與薪金增長率密切相關。即使繳費基數不變,只要薪金在增長,養老金的籌資水平就會提高。例如,薪金增長率和GDP都會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波動。在經濟不景氣時,這些指標可能較低,但經濟趨穩回升後,它們會相應上升。儘管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但通過加大財政補助、完善全國統籌、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及做大做強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等措施,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收支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得到制度性的可靠保障。

資料圖:2023年7月18日,湖北荊門,一位老人在閱報欄前閱讀養老金政策。圖/視覺中國資料圖:2023年7月18日,湖北荊門,一位老人在閱報欄前閱讀養老金政策。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個人養老金製度全面實施以來,產品逐漸豐富、開戶人數不斷增加。但個別人還沒有完全接受這種制度。你對完善個人養老金製度有什麼建議?

金維剛:建立個人養老金製度是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形成多元化的養老金籌資機制和待遇保障機制,切實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和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老有所養的基本目標。

根據對近一年多來部分地區開展建立個人養老金製度試點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於今後完善個人養老金製度,我認為,首先要適當放寬對納入個人養老金製度覆蓋範圍的限制。根據國際經驗,個人養老金製度通常適用於各類社會群體,包括沒有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引導更多人為未來養老做好個人的金融儲備。

同時,加大稅收優惠力度。鑒於目前試點實施的TEE模式使中低收入群體難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建議對中低收入群體實行全過程免稅的EEE模式。

加強對適用於養老投資的金融產品的研發。要針對養老投資的實際需要,由各類金融機構研發適合養老投資的金融產品,注重投資週期較長、風格穩健的品種。加強對個人投資的專業諮詢服務。針對大多數人缺乏專業的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有關部門和媒體要加強政策宣傳和引導,各有關金融機構開展投資顧問業務,對個人選擇投資品種提供專業諮詢。

此外,還要加強對個人養老金投資的監管體系。政府相關部門以及有關行業監管部門要將對個人養老金製度運行監管列為工作重點,確保個人養老金製度的平穩運行和資金安全。

新京報:《決定》特別提到,「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擴大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在戶籍制度改革也不斷推進的同時,參加社會保障取消戶籍限制,這一改革會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金維剛:這項改革的目的就是破除將社會保障與戶籍掛鉤的制度缺陷,消除一些統籌地區對非本地戶籍人員在當地參保繳費的歧視和排斥,從根本上解決非本地戶籍人員,特別是非本地靈活就業人員依法參加本地區社會保險的問題,能夠與本地戶籍人員一樣公平享有社會保障。

這項改革措施不僅依法保障非本地戶籍人員享有的社會保障權益,而且將有利於促進全國勞動力市場的統一和勞動力跨統籌地區有序流動,有利於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和加快推進人口城市化進程,有利於增強社會保障的公平性,有利於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確保納入醫保參保動態監測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都能夠依法參保」

新京報:《決定》提出要「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當前醫保統籌級別主要矛盾有哪些?醫保統籌級別的提高,對於醫保籌資和保障參保人費用支付有什麼好處?實現這項改革目標主要有哪些困難?

金維剛:長期以來,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偏低,其中職工醫保以市級統籌為主,城鄉居民醫保以縣(區、市)統籌為主。由於統籌層次偏低,導致在醫保領域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統籌地區過於分散,造成全民醫保在政策體系和管理體制方面出現碎片化,其中職工醫保分割為數以百計的統籌地區,城鄉居民醫保分割為1000多個統籌地區。二是各統籌地區之間在醫保政策、管理、服務、信息系統等方面不夠統一,不符合全民醫保的客觀要求。三是各統籌地區之間在醫保繳費基數、費率和待遇標準以及管理服務的差異造成不公平,引起不同統籌地區一些參保群眾之間的攀比和不滿。四是各統籌地區基本醫保基金收支以及結餘狀況存在著顯著差異,有些統籌地區醫保基金收不抵支,也有些統籌地區醫保基金結餘較多,不同地區苦樂不均。五是參保人員醫保關係跨統籌地區轉移接續不夠順暢,導致一些跨統籌地區流動就業人員或遷移人口在調入或遷入新的統籌地區後不能及時享受醫保待遇,等等。

目前,全國已經有12個省份職工醫療保險實行省級統籌,還有10個省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四個直轄市和陝西、寧夏、江西、四川、海南五個省份以及西藏自治區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都已經實現省級統籌,山東和福建兩省職工醫保已實現職工醫保省級統籌,青海省城鄉居民醫保也實現省級統籌。在實現基本醫保省級統籌的地區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有效提高省級統籌地區基本醫保基金籌資能力、支付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二是增強基本醫療保險的社會互濟性和保險屬性,從機制上有效解決經濟落後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甚至穿底的問題。三是形成有利於省級統籌地區全域內基本醫保基金收支平衡的運行機制。四是促進省級統籌範圍內各地區之間基本醫療保險在籌資、待遇、管理、服務以及信息系統等方面的逐步統一,特別是逐步縮小各地區之間在籌資和待遇等方面的差距,增強基本醫療保險的公平性。五是有利於加強省級統籌地區範圍內各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運行監管,確保基金安全。

推行基本醫保基金省級統籌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容易出現參保患者向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過度集中就醫的問題,並導致醫保基金支出壓力顯著增大。二是省級與市級政府之間責任分擔問題,省級政府承擔醫保基金兜底責任壓力增大,市級政府承擔的責任壓力比實行省級統籌之前減小。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區政府對於醫療保險擴面徵繳的積極性下降,對於醫保基金徵繳及支出的監管力度減弱,容易導致醫保基金收支失衡風險增大。三是醫保基金省級調劑機制還不夠規範合理,存在由於人為因素所導致的矛盾和問題。四是現行醫保經辦管理體制還不適應醫保基金統收統支的發展趨勢。

2023年9月20日,安徽安慶迎江區程家墩社區,醫保工作人員就2024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新政策及具體參保手續辦理等問題向社區居民進行解疑答惑。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近年來,一些省份出現了個別城鄉居民中斷醫保的情況,國家醫保局也對參保的重要性和保障做了多次說明,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在改革的過程中如何破解這方面的問題?

金維剛:2023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個人繳費標準平均已經增加到380元,2024年將提高到400元,這對於一個上有年邁父母、下有未成年子女的農村家庭來說,為全家人參保繳費所需資金將達到2000元左右。因此,少數低收入或困難家庭的繳費負擔可能超過了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導致其中斷參保繳費。

需要強調的是,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在參保繳費機制上一直得到各級政府財政的大力支持,使絕大多數城鄉居民都能夠參保繳費,從而享受可靠的醫療保障待遇。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對居民醫保的財政補助力度,每年對居民醫保參保繳費的財政補助人均標準都在持續增長。不僅如此,困難群眾還能夠享受財政提供的醫療救助資金對個人參保繳費給予的資助。

2023年國家醫保局將解決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問題作為醫療救助的主要目標,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定額資助低保對象和符合條件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參保。2023年全國醫療救助基金資助8020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全國納入監測範圍農村低收入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9%以上。

今後,為切實鞏固全民醫保的覆蓋範圍,要繼續加大國家和地方財政對醫療救助的投入力度,將資助城鄉低收入群體和困難人員以及低邊人員參保作為重點,特別是確保納入醫保參保動態監測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都能夠依法參保,為鞏固和促進全民醫保高質量發展奠定更加堅實可靠的基礎。

新京報首席記者 吳為

編輯 張磊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