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鼎泰豐談起 台資餐飲在大陸為何「不香了」?

#台資餐飲在大陸為何不香了#【從鼎泰豐談起 台資餐飲在大陸為何「不香了」?】#鼎泰豐宣佈撤出華北市場# 台灣《旺報》9月1日刊發題為《大陸台資餐飲品牌需在地化》的文章。文章從鼎泰豐宣佈10月底前撤出大陸華北市場說起,剖析一度在大陸市場很「香」的台灣餐飲品牌緣何被市場「汰弱」。

文章說,鼎泰豐宣佈10月底前撤出大陸華北市場,在大陸餐飲市場投下震撼彈。鼎泰豐是台灣中高端餐飲業代表性品牌,曾被評選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2001年鼎泰豐大陸第一家分店在上海開業;2004年入駐北京,曾掀起一陣鼎泰豐熱。

但近年來鼎泰豐的吸引力、客流量都下滑。今年1月至7月,鼎泰豐華北14家分店初估虧損達到4480萬元人民幣,究其原因在於創新不足。鼎泰豐將中華料理標準化,小籠包等菜色保持穩定品質,但菜單更新率不高,鼎泰豐堅守經典的優點反成為劣勢。

文章總結道,一言以蔽之,市場在變。一方面,大陸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加速了市場創新,加快了汰弱留強速度;另一方面,大陸消費不再崇尚奢華,民眾更看重性價比。

文章又舉了另一個例子——大陸消費者熟悉的台資餐飲品牌呷哺呷哺,也陷入虧損困境。不久前該公司發佈公告,今年上半年預期收入約2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減少約15.9%。而2021年至2023年,呷哺呷哺總計虧損超過8億元人民幣。

與鼎泰豐不同,呷哺呷哺一直在變。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中高端火鍋品牌「湊湊」;2017年推出「呷煮呷燙」外賣品牌;2019年推出高配版,人均消費約人民幣100元;2022年又推出烤肉品牌,客單價約250元人民幣。但市場檢驗,這些品牌的表現較為一般。

低價優勢是呷哺呷哺的出道標籤,然而在過去10年的擴張過程中,呷哺呷哺旗下的品牌價格定位卻一路上揚,最早的大眾化小火鍋單價也節節攀升。與此同時,大陸平價小火鍋品牌卻相繼崛起,知名餐飲品牌也進入小火鍋賽道。因應市場變化,呷哺呷哺在今年5月祭出降價策略,挽回了部分客源,營業額、利潤、客流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

文章說,縮減門市數量、砍掉不賺錢的門市,已成為台資餐飲業的求生策略。大陸餐飲市場進入寒冬了嗎?文章說,並非如此。進入職場的90後與00後,已經習慣靠外賣平台解決一日三餐,週末「探店」犒賞自己也是生活消費的重要一環。簡單來說,外食已是大陸主流,餐飲行業必不可少。以海底撈為例,2023年海底撈營收增長33.6%,達到414.53億元人民幣,顯見大陸市場仍大有可為,關鍵在於有沒有抓住年青人的胃和心。

文章最後說:台灣餐飲品牌一度在大陸很「香」,無論是創新的模式、精細的管理、可靠的品質,還是背後兩岸味蕾與情感的聯繫,都具有優勢。但如今隨著大陸餐飲品牌挖掘了更多五湖四海的特色飲食、玩出了更多的服務花樣,加上大陸消費模式也進入性價比為王的時期,餐飲行業更是如此,台資餐飲品牌經營需有敏銳的市場敏感度,與時俱進方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