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專家走進通州二中,帶領學生們「飛越地平線」

飛機是怎麼飛起來的?無人機是怎麼來的?我國無人機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了?9月2日下午,在北京市科協聯合新京報開展的「2024科學家精神領航開學第一課」系列活動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員、北航無人系統研究院院長,無人系統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王英勳走進通州二中,帶來「探索無界,創新驅動——科學家精神在航空無人機領域的翱翔」為主題的講座,帶領孩子們「飛越地平線」。

講座現場,王英勳鼓勵孩子們積極提問,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科普非常重要,很多飛行器的設計師都是從小便喜歡航模。在孩子心中厚植科學的興趣,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航空航天,在這個領域就會湧現出更多的人才。」王英勳說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員、北航無人系統研究院院長,無人系統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王英勳。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員、北航無人系統研究院院長,無人系統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王英勳。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現場做實驗感受氣流的升力

當天下午4時許,最後一節剛下台,300多名初一年級小學生便抱著紙筆湧進了通州二中的報告廳內,王英勳開講後,熱鬧的現場迅速安靜下來。王英勳從公元前2000年的飛天夢想講起,介紹了飛機的發展歷史,以及飛行器在戰爭、生活等領域的應用發展歷程。

「那麼重的傢伙怎麼飛到空中呢?這就要提到伯努里方程,即動壓和靜壓之和等於常數。這聽起來是不是很難懂?」介紹飛行原理時,王英勳利用各種動圖和實踐例子為學生們解釋其中的原理。他告訴孩子們,可以通過「吹小紙條」的小實驗去理解這個方程式,鼓勵孩子們親自動手實驗。現場頓時傳來撕紙條的聲音,學生們吹動手中紙條感受氣流的升力作用。「升力大於飛機的重量時,飛機就飛起來了。」王英勳說道。

學生們拿出手中紙條嘗試吹氣。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學生們拿出手中紙條嘗試吹氣。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緊接著,他介紹了飛機的相關研究以及無人飛行器的發展。王英勳介紹,除了軍事方面,無人機在民用上也發揮了巨大作用。「無人機有大有小,到底有什麼用呢?」王英勳舉例說,無人機可以飛幾十個小時、甚至幾天,可以在人們難以抵達的區域飛行與勘探,此外無人機還有高隱身、高機動、長航時、大航程的特點,可以實現自主化、信息化、網絡化以及協同化的飛行,如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也在賦能無人機。

王英勳告訴同學們,無人機是信息戰和無人化非接觸遠程作戰的平台,可以實時監視與偵察、評估、干擾、欺騙、直接打擊;是科學研究與應用的平台,可以應用於勘探資源、探測氣象、災難預測與控制、農業等;是航空技術基礎研究的平台,用於在高超聲速、新型動力、隱形隱身結構、新型航空器等先進航空技術的驗證,一定程度上牽引和推動著航空技術發展。

學生們「腦洞大開」大膽提問

在講座中,王英勳不時和孩子們互動,鼓勵同學們勇敢發言,學生甚至可以衝上講台發表自己的見解。

王英勳表示,我國的無人機前景廣闊,但想讓無人機變得更好需要研究者們前赴後繼,不斷地推動其向前發展。「地平線上的下一個奇蹟,就要靠在座各位同學創造了,你們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通州二中學生上台和王英勳互動交流。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通州二中學生上台和王英勳互動交流。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在講座最後,王英勳鼓勵同學們多提問。「我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是一件好事,我不支持人工智能發展得太深,會對人類生存有威脅。」一位男同學拋出了自己的觀點,王英勳並沒有直接反駁,他用槍的發明舉例,「槍能殺人,又能保護人,比如你有武器,我也有武器,我們就可以談判,這時候武器是否可以保護人?」王英勳也表揚了這位學生,「你很勇敢,也很有見地,我非常鼓勵青少年主動思考。」

對於孩子們看似腦洞大開的問題,王英勳都不會直接下結論,而是啟發他們思考。王英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思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當下科普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心。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