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業開啟大規模招聘,其中一線操作工最緊缺—— 新能源車企迎來用工高峰

重慶近年來加快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圖為不久前,賽力斯鳳凰智慧工廠總裝車間內,工人正在有序作業。

孫凱芳攝(人民視覺)

商用汽車朝新能源方向轉型,帶來很多新增用工需求。圖為8月26日,比亞迪位於江蘇淮安的一處生產車間內,工人正鉚足幹勁生產新能源商用汽車,供應海內外市場客戶。

趙啟瑞攝(人民視覺)

最近,一則招聘簡章引起廣泛關註:比亞迪鄭州基地開啟大規模招聘,其中一線操作工最為緊缺。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預測,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人才缺口可達103萬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用工需求呈現什麼特點?高度自動化的工廠,為什麼會缺普工?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新能源汽車用工需求大

——預計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人才缺口103萬人,包括大量一線操作工

近期,比亞迪鄭州基地啟動2024年第二次大規模招聘。招聘簡章顯示,此次招聘規模多達4000人,所有崗位均為直招,大部分員工將就職於比亞迪第十一事業部,崗位薪資範圍為每月5000—9000元。

其中,一線操作工最為緊缺,工作內容涉及運用輔助設備進行產品的簡單裝配。薪資水平方面,普通的一線操作工月薪約7000元,叉車、鉗工等有一定技術要求的崗位月收入最高可超萬元。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對記者表示:「比亞迪的此次招聘規模較大,招聘普工的薪酬水平在鄭州領先,這樣的薪酬水平有利於吸引更多勞動者加入。」

新能源汽車企業大規模招聘普工,事實上並不罕見。今年上半年,位於北京亦莊的小米汽車超級工廠開啟雙班生產,也曾大量招聘普工。小米汽車招聘信息顯示,招聘工人的薪金普遍高於行業現狀,薪資包括底薪、績效、餐補、夜補及超時加班費,綜合月薪約8000元,部分崗位可月入上萬元。同時,企業還提供年底獎金、轉正後五險全覆蓋、高溫補貼等多重福利。智聯招聘平台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其平台上普工/技工平均招聘薪酬為6887元。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普工薪資待遇要更高一些。

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釋放大量就業崗位。工信部發佈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2015年人才總量17萬人,2025年人才總量預測120萬人,2025年人才缺口預測103萬人。根據智聯招聘平台數據,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行業中,普工/技工崗位招聘職位數佔比38.2%,同比增加91.2%。

以比亞迪為例,今年8月還同步在深汕特別合作區舉行2場現場招聘會,為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項目的汽車飾件工廠招聘300多名技術工人,涉及產品裝配工、注塑工、表面處理工、包覆工、噴膠工等崗位,月收入6000元至10000元,提供住宿、食堂等。目前,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部分廠房已實現單班達產,預計可提供3.6萬個工作崗位。比亞迪鄭州基地9月份預計還需招聘至少3000人。

生產線繁忙,釋放一線崗位

——新工廠更多、生產規模擴大,每年的7至9月是製造業用工高峰期

目前,比亞迪鄭州基地不到1分鐘下線1台新能源車,30秒下線1塊動力電池電芯,生產線高度自動化、智能化。這樣的工廠,招聘為數不少的一線操作工,這是為什麼?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向好,工廠越開越多,湧現更多崗位——

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同樣生產規模的工廠所需要的一線工人數量在減少,但隨著產業快速擴張,新能源汽車工廠總體數量、工廠的總體規模大幅擴張,每新建一個工廠就會湧現新的就業崗位,既包括科研技術人員,也包括普通操作工。

記者瞭解到,比亞迪鄭州基地共有三期項目,其中一期規劃產能為40萬輛。目前,一期、二期工廠已投產,三期工廠正在建設中。看用工,鄭州基地共有3.6萬名工人,滿產後總用工將增至5萬人,一線操作工人和技能工人數量比約為1∶1。這意味著,各種工種的用工都在增加。其他車企也類似。8月21日,廣汽埃安長沙智能生態工廠正式竣工投產,預計年產20萬輛。6月,孚能科技廣州基地投產,預計2025年達產後將具備60萬輛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配套能力。去年底,大眾集團在華首個獨資電池包生產工廠在合肥投產。這些工廠都需要相當數量的勞動者。

訂單增加快,生產線更繁忙,需要更多一線工人——

比亞迪鄭州工廠是桑治L DM-i、桑治Pro、海豹DM-i、豹5等車型的重要生產基地。隨著這些車型熱銷,市場需求提升,工廠亟須擴充產能,對一線操作工人的需求增大。再看整體,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2012年—2023年銷量年均復合增速達到82.1%,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數別增長30.1%和32%。生產規模擴大,需要更多勞動力來滿足生產需求,包括數量不小的普工。

此外,張成剛介紹,受消費週期影響,每年的7至9月是中國製造業企業的用工高峰期,為按時完成訂單滿足市場需求,企業對勞動者的競爭比較激烈,因此該階段會湧現新的就業崗位。

張成剛說,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工廠,一線工人的工作強度、工作環境與以往相比有很大改變。目前,新能源車企一線普工的主要工作是輔助裝配、設備巡檢及維護等,在包裝、安全檢查等方面也需要一定數量的普工。這類一線工人,對體力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對勞動者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企業招聘後也會進行專業培訓。

產教融合彌補人才缺口

——地方出台支持政策,開展技能培訓增加技能勞動者供給

新能源車企大量招聘,從側面證明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向好。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出口新三樣之一,訂單充足,對勞動力需求量大。同時,相比消費電子類產品,汽車製造領域的勞動者包括一線工人,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水平,因此招聘難度也相對更大。」這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向好的表現。專家認為,103萬人缺口凸顯了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才培養的緊迫性,也代表著新能源行業無限的發展機遇和未來。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包括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都面臨著較大的人才需求。

如何彌補人才缺口?

在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教師通過演示和示範,引導學生熟悉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構造原理,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學習汽車組裝、維修等技能。這是由地方政府、學校和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重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市域產教聯合體。

產教融合,是解決新能源產業人才缺口的關鍵途徑。《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提出,研究製(修)訂高等職業教育機械設計製造類、自動化類、汽車製造類等專業教學標準。面向高端裝備、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遴選建設一批職業院校示範專業點。

今年4月,全國智能新能源汽車後市場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旨在整合行業優質資源,打造產教融合的智能新能源汽車後市場職業教育平台,構建產教供需對接機制。目前已有百餘家職業院校、上下遊企業、科研機構、行業組織等參與。

多地針對新能源汽車人才就業需求,紛紛推出相關支持政策。比如,重慶市在提升高校服務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發展能力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出台《重慶市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等文件,引導高校服務產業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製定汽車領域「灣區標準」促進技能人才互通等。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此前曾表示,全力提升就業技能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之舉。近年來,政府每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超過1800萬人次,有效增加了技能勞動人才供給。

「依託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特別是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崗位匹配的效率將進一步提升,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該行業用工短缺的情況。」張成剛說,從長遠看,依然需要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人才需求。(本報記者 徐佩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9月03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