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觀察|看安徽這項改革 推動科技成果從「生產線」走向「大市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如果把科技成果轉化比作科技創新的新引擎,那麼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的點火器。

2023年底,安徽省選取106家單位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推廣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新模式,激活創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從「生產線」走向「大市場」。

科技轉化成果曹平在介紹

從「一枝獨秀」到「滿園春色」

曹平是中國科大副教授,一直投身於高精尖海洋物探裝備的關鍵技術研發工作。然而經過數年的攻關,關鍵技術成果卻始終停留在實驗室。

2021年3月,中科大作為國家級試點,在安徽省率先啟動賦權改革,將傳統的「先轉化、再獎勵」模式,改為「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新模式。

乘著政策的東風,曹平所在的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大先研院聯合組建了中科采象公司。

「我們從2021年8月30日申請賦權,到成立公司差不多是4個月的時間。」曹平說,通過賦權改革點,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構建全鏈條閉環式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帶動了整個產業的深度升級。

曹平表示,「先分田後分糧」的新模式打破科研人員「負擔重」的「枷鎖」,有效解決了科技成果處置難、科研人員「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難題,大大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科研熱情,也讓更多科研成果走向市場。

目前中科采象公司的市場估值大約3.7億,累計合約額超過1.3億,交付產品數額超過5萬件。不久前,中科采象提供技術支持的海洋拖纜地震勘探採集裝備「海經」系統,順利完成在深度3000米以上的超深水海域的油氣勘探作業,並發佈了我國首張超深水三維地質勘探圖,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擁有全套海洋地震勘探拖纜採集裝備的國家。

一花引得百花開,百花捧出盛景來。

從中國科大賦權改革的先行先試,到5家省屬高校成為我省首批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單位,再到2023年12月《安徽省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出台,「安徽方案」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打開了新局面。

在安徽大學,經學校賦權,王紹良研究員團隊僅用兩個月時間就成立了合肥知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目標是將「量子計算用極低溫稀釋製冷技術」轉化為高端低溫儀器與設備,應用於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如今,公司產品市場佔有率已基本達到50%以上。

「如果沒有賦權改革,我們的成果產業化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王紹良說,「賦權改革讓我們科研人員的工作更有價值,成果走向市場,也能夠提高我們的市場經濟水平和科技含量,助力我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量子計算用極低溫稀釋製冷機量子計算用極低溫稀釋製冷機

從「一顆種子」到「基金叢林」

在合肥科創集團,有一個12億規模的種子基金集群:

一支市種子基金,讓權讓利扶持成果團隊創業;一支知識產權轉化基金,支持解決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時高校院所無法持股或不能長期持股難題;三支種子基金子基金,分別支持合肥13個縣區科創發展、支持聚變能源商業化關鍵零部件發展、支持生物醫藥和合成生物領域創新。

這個「1+1+3」的種子基金集群,於2022年5月成立,為直投型、風險容忍度達50%的市種子基金,目前已扶持140餘項項目在肥落地,後續獲融資項目30餘項,資本放大係數7.8倍,最新估值超1億元的明星項目23個。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複雜化系統性的過程,不同的項目、不同的團隊有不同的需求,我們設立不同類型的種子基金,通過投早、投小、投科技,為成果轉化‘落地生金’提供資金支持。」合肥市科創集團總經理黃敘新介紹道。

為了讓科技成果轉化在創新大環境中競相奔湧,合肥科創集團打造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培育科創生態沃土。

「我們通過建立‘專班挖掘—賽事遴選—路演打磨—概念驗證—載體落地—企業服務’的全鏈條科創服務體系,提供從科創成果產出到產業化全程的跟蹤服務。」黃敘新說,在轉化前期,登校門入實驗室,提供股權架構設計、知產分割;在成果轉化過程中,加快商業輔導、載體空間支持;在成果轉化後,鏈接產業客戶、資質申請等服務。

在這一系列的組合拳下,科研人員有了強大後盾,越來越多的科技「種子」也成苗成樹,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勝景」也欣欣向榮。目前,全省投早投小投科技「基金叢林」,推動組建總規模3000億元的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組建規模150億元的天使基金群,投人、投團隊、投初創企業和成果轉化。累計開展「科技融資擔保」業務1334.1億元、18708戶(次)。

從原始創新到「科創勝景」

科技成果轉化就像接力賽一樣,需要暢通科技鏈與產業鏈的轉化「堵點」。

合肥市出台《合肥市科技成果轉化設立企業服務工作方案》,在資金、場地、應用場景、企業經營等方面為成果轉化企業開展全生命週期服務。

合肥市科技局總工程師高致遠介紹,通過聚焦「五個第一」,即找到「第一個人」,及時捕捉最新科技成果;提供「第一時間轉化服務」,推動成果順利走出「校門」;投出「第一筆錢」,破解初創期融資難題;組織「第一次資源對接」,促進精準鏈接轉化要素;給出「第一張訂單」,加速創新產品市場化應用,不斷催化原始創新「從0到1」的突破、應用研究「從1到100」的跨越,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開展新質生產力。

截至目前,合肥市捕捉科技成果6496項,成果轉化新成立企業1200家。

然而,合肥市的打法只是全省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全盤「戰術」的一個縮影。

創新成果不只是「實驗室」里的樣品,更應是「生產線」上的產品。為了打通創新與應用的「任督二脈」,讓更多科研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今年7月底,全省賦權改革試點單位全部出台了賦權改革實施方案以及配套制度,目前全省累計賦權科技成果805項,成果估值約4.89億元,成立或入股企業82家。

如今,一大批創新成果在安徽這片熱土聚集,未來安徽的「科創勝景」將會更加欣欣向榮。(記者 徐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