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18強賽主場票價引熱議,價格真的合理嗎?

來源:懂球帝

世盃外18強賽開戰在即,國足主場票價卻成了場外熱議。近日,知名國足擁躉「退錢哥」直言,比起作客,國足的主場球票定價太高了。

連當年為國足一擲千金的「退錢哥」都抱怨「太貴了」,國足票價真的合理嗎?

國足18強賽主場首戰,門票價格分為280元、480元、780元、1180元、1380元和1680元。如此「高價」的球票,銷售情況如何呢?

8月23日第一階段開票時,各檔次球票在約半小時內便全部售空。但是8月28日第二階段開票至今,截至本文撰寫時,某票務平台上280元、480元和1680元三個檔次的球票已經顯示「缺貨登記」,其餘檔次,尤其是780元和1180元,仍有大量餘票。在球迷中,也出現了不少質疑第一階段「開票數量過少」「製造饑餓營銷」的聲音。

最低280元的主場球票,真的算貴嗎?作為對比,去年6月於同一塊場地出戰友誼賽時,四個檔次的票價分別為180元、280元、380元和480元。36強賽的三個主場中,在深圳對陣南韓時,門票共分5檔,分別標價160元、260元、360元、460元和680元;接著在天津對陣新加坡時,門票分為160元、210元、360元、460元和680元;最後在瀋陽對陣泰國時,門票則包括7個價格檔次,分別為180元、280元、380元、480元、680元、880元和1280元。不難看出,280元起步、1680元封頂的價格,已經超過了過去一年國足的所有主場比賽。

再對比今季中超聯賽各傢俱樂部的票價,國足的高價似乎就有些不近人情了。衛冕冠軍上海海港主場焦點賽事的散票最高票價也「不過」430元;上海申花的主場散票最高票價,在京滬大戰這樣的焦點戰中(460元)也沒有超過18強賽的平均水準。滬上雙雄的主場散票最低票價,則都只有80元。

哪怕是經歷了漲價風波的成都蓉城,除了售價超過1200元的VIP座席,其餘檔次的價格也不超過400元。在中超幾大金牌球市中,似乎只有北京國安的主場票價最接近國足的水平。工人球場的焦點戰最低票價為180元,往上分為260元、360元、400元、600元和1000元幾個遞增檔次。幾大金牌球市尚且如此,其他中超球隊的散票價格對比國足單場票價,用「白菜價」形容簡直是恰如其分。

高企的票價,會直接影響國足比賽的上座率嗎?兩者存在一定相關性,但或許國足的實際表現,才是影響的關鍵。倘若國足在18強賽首輪表現不佳,那麼在首個主場迎接作客歸來國足將士的,極有可能真是一片慘淡。

36強賽的三個主場,國足比賽的上座人數均遠超當地球隊主場觀眾人數。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在成都,兩場國足友誼賽的上座人數,加起來才與鳳凰山在前一個主場比賽日的人數(39987人)勉強持平。在2.6萬名觀眾的注視下1-1與馬來西亞尷尬戰平後,三天后與敘利亞一戰的入場人數,直接腰斬至1.2萬人。這兩場比賽的價格區間為180元至480元,與成都蓉城的球票相差不大。

以當前的售票情況推算,中沙之戰當日梭魚灣球場的上座率,恐怕很難突破4萬人。這一數字與國足在深圳迎戰南韓時接近持平,而放到梭魚灣的主人、大連英博身上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賽季前期只開放了一二層看台時的水平。

隨著賽季的深入和看台開放區域的鬆綁,中甲聯賽的現場觀眾紀錄正在被梭魚灣一次次刷新。截至目前,中甲聯賽歷史單場上座率的前四位,均被大連英博包攬。最近一個主場對陣佛山南獅時,更是錄得55628人入場觀戰的紀錄,將次級聯賽的熱度抬升到了不屬於此的高度。

或許正是聯賽球市的火爆,促使主管部門選定了梭魚灣作為18強賽首個主場,意圖通過海量球迷營造的主場優勢,幫助國家隊提升戰鬥力。但是決策者和運營者們似乎忽略了,大連當地一票難求的球市盛況,從來都不是憑藉高票價噱頭炒作的,而是靠著覆蓋三層看台全部和二層看台大部的、40元一張的實惠門票撐起的。

截至目前,日本與澳州都已經公佈了主場對陣國足的票務方案。9月5日在埼玉世界盃球場進行的日中之戰,普通票票價最高為9800日元(474元人民幣),最低為5600日元(271元人民幣)。雖然最低價格高於國足,但無論是價格梯度還是整體價格,都明顯比國足以最低200元為浮動梯度、最高逾千元的票價要實惠得多。

10月10日於艾迪拿迪橢圓球場進行的澳中之戰,主隊球票價格從15美元(約合人民幣109元)至165美元(約合人民幣1200元)價格不等。此外,日本和澳州的主場賽事,都為學生和兒童等群體提供了優惠票價。如此比較,以第五檔身份晉級18強賽的國足,極可能在主場球票價格上反超日澳兩強,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第一檔球隊」。

對比中超聯賽的實際消費水平以及同組對手的主場票價,國足的主場票價顯然超出了合理的邊界。當前國足的實際水平,也很難讓經年來備受傷害的球迷們做出衝動消費的決定。一旦球迷們樸素的愛國熱情被高昂的票價量化為韭菜,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在中國足球艱難復甦的當下,如何在國家隊主場比賽日降低球迷入場的門檻,如何培養球迷消費的增量,應當是比竭澤而漁式的割存量韭菜更加重要、也更值得決策者和運營者思考的命題。

世盃外18強賽開戰在即,國足主場票價卻成了場外熱議。近日,知名國足擁躉「退錢哥」直言,比起作客,國足的主場球票定價太高了。

連當年為國足一擲千金的「退錢哥」都抱怨「太貴了」,國足票價真的合理嗎?

國足18強賽主場首戰,門票價格分為280元、480元、780元、1180元、1380元和1680元。如此「高價」的球票,銷售情況如何呢?

8月23日第一階段開票時,各檔次球票在約半小時內便全部售空。但是8月28日第二階段開票至今,截至本文撰寫時,某票務平台上280元、480元和1680元三個檔次的球票已經顯示「缺貨登記」,其餘檔次,尤其是780元和1180元,仍有大量餘票。在球迷中,也出現了不少質疑第一階段「開票數量過少」「製造饑餓營銷」的聲音。

最低280元的主場球票,真的算貴嗎?作為對比,去年6月於同一塊場地出戰友誼賽時,四個檔次的票價分別為180元、280元、380元和480元。36強賽的三個主場中,在深圳對陣南韓時,門票共分5檔,分別標價160元、260元、360元、460元和680元;接著在天津對陣新加坡時,門票分為160元、210元、360元、460元和680元;最後在瀋陽對陣泰國時,門票則包括7個價格檔次,分別為180元、280元、380元、480元、680元、880元和1280元。不難看出,280元起步、1680元封頂的價格,已經超過了過去一年國足的所有主場比賽。

再對比今季中超聯賽各傢俱樂部的票價,國足的高價似乎就有些不近人情了。衛冕冠軍上海海港主場焦點賽事的散票最高票價也「不過」430元;上海申花的主場散票最高票價,在京滬大戰這樣的焦點戰中(460元)也沒有超過18強賽的平均水準。滬上雙雄的主場散票最低票價,則都只有80元。

哪怕是經歷了漲價風波的成都蓉城,除了售價超過1200元的VIP座席,其餘檔次的價格也不超過400元。在中超幾大金牌球市中,似乎只有北京國安的主場票價最接近國足的水平。工人球場的焦點戰最低票價為180元,往上分為260元、360元、400元、600元和1000元幾個遞增檔次。幾大金牌球市尚且如此,其他中超球隊的散票價格對比國足單場票價,用「白菜價」形容簡直是恰如其分。

高企的票價,會直接影響國足比賽的上座率嗎?兩者存在一定相關性,但或許國足的實際表現,才是影響的關鍵。倘若國足在18強賽首輪表現不佳,那麼在首個主場迎接作客歸來國足將士的,極有可能真是一片慘淡。

36強賽的三個主場,國足比賽的上座人數均遠超當地球隊主場觀眾人數。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在成都,兩場國足友誼賽的上座人數,加起來才與鳳凰山在前一個主場比賽日的人數(39987人)勉強持平。在2.6萬名觀眾的注視下1-1與馬來西亞尷尬戰平後,三天后與敘利亞一戰的入場人數,直接腰斬至1.2萬人。這兩場比賽的價格區間為180元至480元,與成都蓉城的球票相差不大。

以當前的售票情況推算,中沙之戰當日梭魚灣球場的上座率,恐怕很難突破4萬人。這一數字與國足在深圳迎戰南韓時接近持平,而放到梭魚灣的主人、大連英博身上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賽季前期只開放了一二層看台時的水平。

隨著賽季的深入和看台開放區域的鬆綁,中甲聯賽的現場觀眾紀錄正在被梭魚灣一次次刷新。截至目前,中甲聯賽歷史單場上座率的前四位,均被大連英博包攬。最近一個主場對陣佛山南獅時,更是錄得55628人入場觀戰的紀錄,將次級聯賽的熱度抬升到了不屬於此的高度。

或許正是聯賽球市的火爆,促使主管部門選定了梭魚灣作為18強賽首個主場,意圖通過海量球迷營造的主場優勢,幫助國家隊提升戰鬥力。但是決策者和運營者們似乎忽略了,大連當地一票難求的球市盛況,從來都不是憑藉高票價噱頭炒作的,而是靠著覆蓋三層看台全部和二層看台大部的、40元一張的實惠門票撐起的。

截至目前,日本與澳州都已經公佈了主場對陣國足的票務方案。9月5日在埼玉世界盃球場進行的日中之戰,普通票票價最高為9800日元(474元人民幣),最低為5600日元(271元人民幣)。雖然最低價格高於國足,但無論是價格梯度還是整體價格,都明顯比國足以最低200元為浮動梯度、最高逾千元的票價要實惠得多。

10月10日於艾迪拿迪橢圓球場進行的澳中之戰,主隊球票價格從15美元(約合人民幣109元)至165美元(約合人民幣1200元)價格不等。此外,日本和澳州的主場賽事,都為學生和兒童等群體提供了優惠票價。如此比較,以第五檔身份晉級18強賽的國足,極可能在主場球票價格上反超日澳兩強,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第一檔球隊」。

對比中超聯賽的實際消費水平以及同組對手的主場票價,國足的主場票價顯然超出了合理的邊界。當前國足的實際水平,也很難讓經年來備受傷害的球迷們做出衝動消費的決定。一旦球迷們樸素的愛國熱情被高昂的票價量化為韭菜,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在中國足球艱難復甦的當下,如何在國家隊主場比賽日降低球迷入場的門檻,如何培養球迷消費的增量,應當是比竭澤而漁式的割存量韭菜更加重要、也更值得決策者和運營者思考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