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依山而興向「綠」生——「長白山下第一鎮」的文旅轉型

  新華社長春9月3日電題:依山而興向「綠」生——「長白山下第一鎮」的文旅轉型

  新華社記者王昊飛、胡戈、金津秀

  白露將至,晨風微涼。在長白山下二道白河鎮的一家咖啡店,來自廣州的青年創客謝宛瑩啟動咖啡研磨機,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咖啡香漸濃,店內也逐漸忙起來。為什麼選擇在此創業?「初到鎮上,便被這裏的生態環境深深吸引。」這位「95後」如是說。

  這座小鎮因源自長白山天池的二道白河而得名,長期以來是遊客進入長白山景區的重要門戶,被譽為「長白山下第一鎮」。近年來,二道白河鎮為文旅產業發展鋪就了亮麗的生態底色,走出一條因山而興、向「綠」而生的發展之路。

  「大美山水才留得住鄉愁。」33歲的返鄉創業青年薛濤感慨,在不少當地人的記憶里,小鎮環境曾經不盡如人意。「記得小時候,家鄉還有連成片的木材加工廠,空氣中是木屑的味道。靠山吃山在當年是很自然的事情。」他說。

  2005年,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下設池北、池西、池南等三個管理區。二道白河鎮正是池北區的主體。據池北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王銀全介紹,長白山管委會成立前,鎮上只有一條道路作為主幹道,一颳風就塵土飛揚,之後長白山管委會對長白山實施了統一規劃、保護、開發、管理,使這裏的環境逐步蛻變。

  自2014年開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省區陸續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不僅為長白山林海帶來休養契機,也為二道白河鎮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動能。

  貫穿二道白河鎮的堿水河,曾因沿岸居民侵佔河道、傾倒垃圾而遭汙染。為此,長白山管委會對堿水河實施了河道疏通、河岸修復等治理工程,使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6月13日,遊客在二道白河鎮的雲頂市集遊玩。新華社記者顏麟蘊 攝6月13日,遊客在二道白河鎮的雲頂市集遊玩。新華社記者顏麟蘊 攝

  「綠色」為底,繪生態畫卷,促文旅轉型。如今,依託變清變美的堿水河,池北區還建了一座濕地公園。夏日的公園,綠樹成蔭,水草豐茂,是遊客享受清涼的好去處。

  現在的二道白河鎮,開窗見綠;沿二道白河的景觀帶,轉角遇景。美人鬆空中廊橋公園、中華秋沙鴨公園等文旅項目坐落於河畔,豐富著遊客們的體驗。除了看天池,在小鎮遊覽也是不少遊客的選擇。

  「這次一家人來長白山,特意在二道白河鎮安排了一天行程。」來自河北的遊客劉女士說,「白天,我們逛了長白萬巷商業步行街;夜晚,吃了鐵鍋燉,體驗了露天溫泉。這裏有很多旅遊亮點,遠超我們的預期。」

  小鎮遊的興起,也打開了文旅產業「提檔升級」的新窗口。建設雲頂市集、恩都里、麓角村等一批新項目,推出大型沉浸式演出《粉雪傳奇》,依託小說《盜墓筆記》打造「稻米驛站」……一批深耕本地特色的文旅業態,正在長白山下迎著八方來客。

6月13日拍攝的《粉雪傳奇》演出現場。新華社記者顏麟蘊 攝6月13日拍攝的《粉雪傳奇》演出現場。新華社記者顏麟蘊 攝

  隨著文旅項目加快建設,鎮上的人居環境、旅遊配套設施持續優化。「今年,池北區對旅遊公廁、標誌牌、路燈等進行維修維護,展開道路、橋樑、公園、廣場的改造維護工程,並設立了4座負氧離子監測站,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和遊客體驗感。」王銀全介紹。

  池北區日益展現生態和文旅的魅力,更不斷積聚著人氣與活力,長白萬巷商業步行街、池北區美人鬆街區的服務業態不斷豐富,帶動當地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長。2023年,1527戶經營主體在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登記,同比增長49.1%。今年上半年,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新註冊150餘家餐飲企業,其中大多數由青年人創建。

  「咖啡店的名字叫‘長白之約’,是我和這座山、這個小鎮的約定。」謝宛瑩說,隨著小鎮越來越美,越來越好玩,相信會有更多人欣然「赴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