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擺幾套桌椅就辦「小飯桌」?半月談:謹防校外託管「脫管」

校外託管機構俗稱「小飯桌」,一直是雙職工家庭解決孩子放學後家長下班前「管理真空期」的重要途徑。然而,半月談記者近期在多地採訪發現,當前一些地方的「小飯桌」存在消防、健康等安全隱患,缺乏嚴格監管。

校外託管市場需求旺盛

今年暑假,寧夏吳忠市民馬瑞把兩個孩子「打包」送進校外託管機構的「暑假班」。用她的話說:「既有人看管娃,還能寫寫作業、學點才藝,除了錢包受傷,其他都好。」帶餐帶午休,全托一個孩子一月花費1200元。

「平時上學也是全托,中午如果自己接送、做飯,手忙腳亂孩子還休息不好,自己也不能有任何‘意外’。」馬瑞說,孩子在託管機構寫作業速度快,有老師輔導,回到家她稍微檢查一下就行。

半月談記者瞭解到,因無法供餐、時長有限等原因,校內課後服務並未對校外託管機構造成大的衝擊,其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如在寧夏,絕大部分義務教育城市學校中午不提供午餐、午休,下午校內課後服務一般6點半結束,「小飯桌」不但供餐、可輔導完成作業,託管時間還可延長到晚上八九點,更能滿足家長需求。

位於寧夏銀川市的仲夏享悅學生校外就餐休息中心上學期託管著40多名學生。「大部分家長因為工作原因無法按時接送孩子,讓孩子在我們這兒吃午飯、午休、晚飯,能為家長減輕不少負擔。」該中心負責人鄔仲銘說。

寧夏吳忠市一家校外託管中心負責人王一鳴說:「我所在的街道,剛開始只有我一家託管機構,現在已經有6家了。」她表示,今年秋季會在另一所小學附近開辦第二家託管中心。

安全隱患突出,仍有「黑戶」無證經營

半月談記者走訪多地發現,儘管近年來各地加強屬地監管,強化從業人員培訓,規範校外托餐機構經營行為,但「小飯桌」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消防安全隱患突出。半月談記者跟隨消防隊員到山東某市一家「小飯桌」檢查時,工作人員正在二樓廚房準備午餐。「廚房使用的是瓶裝液化氣,與學生用餐、學習的房間僅一牆之隔。一旦發生火災等事故,很可能導致群死群傷。」消防隊員說。

半月談記者採訪還發現,有的位於建築低層的「小飯桌」窗外裝有鐵柵欄,有的「小飯桌」直接設置在居民樓內,均不利於逃生。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消防部門工作人員馮曉桐說,中小學生自救能力相對薄弱,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二是衛生安全缺乏保障。在濟南市一家「小飯桌」,當半月談記者問起相關人員是否有健康證時,負責人在廚房角落里撥開不少雜物,零零散散拿出幾份員工的健康證,明顯少於員工數量。她解釋說:「只有做飯的員工才會辦理健康證。」記者詢問是否對招收學生進行身體健康狀況備案時,她回答:「沒有要求學生出示健康證明,只要學校敢收,我們就敢收。我們天天對餐具進行消毒,應該沒事。」

三是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現有管理條例對從業人員的學曆、具有教師資格證無硬性要求。

據瞭解,目前銀川市校外託管機構的收費為午托/晚托每月700至800元左右,全托(午托+晚托)每月1100至1200元左右,而託管老師的月均薪金在2000到3000元。考慮到託管機構的盈利能力,他們不會聘請專門的學科教師。「託管機構的定位是‘託管’而非‘輔導’。」鄔仲銘說。

四是有校外託管機構違規開展作業輔導、課程培訓等,為校外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提供場所。

此外,「小飯桌」無證經營也屢禁不止。「小飯桌」持證營業,需住建、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嚴格把關。有物業工作者向半月談記者反映,一些經營者「嫌麻煩」,不按要求申請相關資格證,自己在家擺幾套桌椅就對外營業。

規範管理,開設公益託管班

半月談記者在企查查App上以「小飯桌」為關鍵詞,檢索到2.7萬餘個經營主體。但一些「小飯桌」工商登記的經營範圍除了中小學生校外託管、餐飲服務,還有「五金產品批發」「工程建設」「機械零件加工」等業務。

一名基層政府部門負責人說,「小飯桌」涉及接送、看護、餐飲等多個業務,對應著消防、公安、市場監管、衛健等部門,由相應的職能部門對具體業務進行監管。但在整體管理上,各地政策不一,更多的時候還是各管一攤。「‘九龍治水’必然管不好。」有學生家長直言。

同時,標準缺失、監管缺位等原因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半月談記者採訪看到,一家消防措施相對完備、地段相對較好的「小飯桌」,只有60人的固定名額;而附近一家條件相對簡陋的「小飯桌」,同樣面積下設置了近80張床位。「我們每人每月收費1900元。那些條件相對差的,每個月比我們便宜500多元,就是靠著降低服務質量壓低成本,這擠壓了規範經營的‘小飯桌’生存發展空間。」一名「小飯桌」經營者說。

為進一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基層呼籲盡快健全「小飯桌」管理條例,細化人均活動面積、餐飲質量、人員配置等方面要求,在公佈「白名單」鼓勵家長看證選「小飯桌」之外,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取締無證「小飯桌」。目前銀川等地已開始針對校外託管問題製定具體管理方案。

重慶「社區帶娃驛站」公益服務活動 秦廷富 攝重慶「社區帶娃驛站」公益服務活動 秦廷富 攝

採訪中,不少家長呼籲社區開設公益託管班,整合多方力量,解決雙職工家庭孩子放學後沒人管、無處去的問題。

(參與采寫:張力元、趙葉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