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弟子」結緣中醫護理:從愛上中醫到愛上中國

中新網杭州9月4日電(張煜歡)「把脈時候要注意,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放在患者的橈骨莖突,將中指定住關脈,用食指按在關前定寸脈,用無名指在關後定尺脈,感受脈搏的變化……」在中醫護師的指導下,來自非洲加納的「00後」羅蒙將手指置於患者手腕穴位,沉下心感受指尖的一搏一動,在氣脈沉浮間體味中醫的奧妙。

這是羅蒙來到中國,學習中醫護理的第五個年頭。

羅蒙(左)在中醫護師的指導下學習把脈。郭天奇 攝

羅蒙(左)在中醫護師的指導下學習把脈。郭天奇 攝

眼下,中醫出海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而隨著針灸、拔罐等中醫技術在海外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外籍學生來到中國,探究這一門講究陰陽五行,通過望聞問切治病救人的中華傳統醫學。

「為什麼中醫把手指搭在患者的手腕上,就能知道他得了什麼病?為什麼中醫為患者扭了幾下脖子後,他就能很快不疼了?中醫實在太神奇了。它吸引著我來親身感受、學習。」羅蒙說。

帶著對中醫的好奇,19歲的他踏上中國的土地。出於對中醫護理的熱愛,從浙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本科專業畢業後,他選擇繼續深造,考入本校護理學專業攻讀碩士,並來到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新華醫院)實習。

學習中醫護理,對這個非洲小夥來說其實並非易事。第一關——學中文,就曾讓他頭疼許久。

「學中文對我來說有多難呢?學了6個月我都還不會寫自己的中文名字。」羅蒙回憶,當時身邊有朋友因此笑話他,這也讓他對讀寫中文燃起鬥志。如今他的中文交流已不成問題,中醫的晦澀名詞、概念,也能說上一二。

來到古色古香的中醫診間,羅蒙正為患者施展中醫技藝中的耳穴壓豆。

他小心翼翼將一粒中藥王不留行籽貼於一塊小膠布中央,然後對準患者的耳穴貼緊,並稍稍加力,「是不是有酸脹感?」羅蒙問道。患者點點頭,皺著眉頭說,「還有一點疼。」羅蒙笑著說,「疼就對了。人的五臟六腑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穴位,耳廓上的壓痛點找到了,就是快要起效果了。」患者看著這位洋面孔如此頭頭是道,不禁也笑著豎起大拇指。

羅蒙為患者進行耳穴壓豆治療。郭天奇 攝 羅蒙為患者進行耳穴壓豆治療。郭天奇 攝

患者對於羅蒙的肯定,亦是這位「00後」學習中醫與護理的一大動力來源。

「記得有次我要為一名患者打針。我有些害怕,因為那時我的技術還不是很熟練,而且他好像有些痛了。沒想到他跟我說,不要擔心,因為我是一名學生,還需要很多練習。」這段經歷讓羅蒙相信,將心比心,就是醫患之間最大的默契。

如今在診間、病房裡,相熟的患者看到羅蒙,都熱絡地同他聊天、話家常。在醫院,曾在多個科室實習的羅蒙,勤奮的名聲也早已傳播在外。

「羅蒙是我見過的所有留學生裡面,印象最深的一個。」浙江省新華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趙滋苗如是評價。在他眼中,羅蒙低調內斂的個性,踏實務實的態度,都是醫護的必備品質。「很多重症患者已經意識不清了,我常看到羅蒙俯下身耐性聽患者講話,就是這不經意間的一個小舉動,十分打動我。」

「羅蒙不僅耐性、細心,更難能可貴的是對學業非常有規劃。」羅蒙就讀研究生期間,浙江省新華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魏葉紅擔任他的導師。魏葉紅說,羅蒙每個月都會主動跟她彙報學習進展,之後每個月要做什麼事、有何計劃也會一一羅列清楚。「他目前正在考國際護士執照,加之研究生開題非常忙,每天只能白天實習、晚上學習,真的非常用功。」

羅蒙在導師魏葉紅指導下,在ICU內瞭解病人相關情況。郭天奇 攝 羅蒙在導師魏葉紅指導下,在ICU內瞭解病人相關情況。郭天奇 攝

「那你給自己這五年的中醫護理學習之路打幾分?」面對提問,羅蒙靦腆答道:「70分。我覺得自己才剛剛及格,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帶著這份求知之心,羅蒙也對未來定下了新的規劃。他分享道,等畢業後自己還想讀博,「因為我的導師說她就很想讀博士,可惜工作太忙了。導師已經很厲害了,但還在不斷學習,所以我也要像她一樣,永遠不停下學習的腳步。」

等博士畢業以後呢?羅蒙答道,「我很喜歡中國,這裏的人很熱情,給我了很多幫助和鼓勵。有機會能在中國找到工作是再好不過了。但想到更遠以後,我想把中醫技藝帶回我的國家。」

讓更多家鄉百姓也愛上中醫——是這位「洋弟子」在心中許下的一個願望。(完)

責任編輯:曹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