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管護員一日三進濕地巡護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40歲的尼瑪平措每天都要去雅尼國家濕地公園,並且是三趟。他從巴宜區林芝鎮立定村的家裡出發,走路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公園的巡護片區。早上一次、下午兩次,每次時間不等。作為濕地管護員,他沒有以前那麼忙了,前些年那些被他說教一番才能乖乖上岸的釣魚客少了。
西藏雅尼國家濕地公園,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巴宜區和米林縣境內的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彙處,公園內各類型濕地總面積為5373.10公頃,濕地公園水面海拔有2920米。
9月初,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的景象「流動性」很強——秋風掀動水面,遮住青山一角的浮雲也往前移了移,一陣黃牛脖子上的鈴鐺聲驚起了濕地岸邊休憩的水鳥。
像尼瑪平措這樣的管護員在巴宜區有45個。他們主要的任務是監督濕地內出現的非法採石釆砂、非法捕撈狩獵等現象。不過,不速之客的干擾侵犯越來越少,留給尼瑪平措的就只剩下河岸邊零星的垃圾和破損的圍欄。
上崗後,一年三到四次的業務培訓讓濕地管護員們開始掌握其他技能,比如如何分辨林草病蟲害、如何防火。他們來自巴宜區各個鄉鎮,都是當地的農牧民。對於參與濕地保護,他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原因之一是幹這種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能增加收入。
尼瑪平措告訴記者,擔任濕地管護員,每年能給他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這給他的生活帶來不小幫助。按照立定村村委會副主任仁青的話,「管護員來濕地清理巡護,就像每天人要洗臉一樣。」
今年1月以來,巴宜區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局)與「四鎮三鄉」簽訂了8份《濕地公園管理目標責任書》,採取日常督導與群眾巡護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管護工作。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切實保護好雅尼濕地。
巴宜區林草局局長薑文濤介紹,濕地公園水量豐沛、生物多樣性豐富,有高等植物(維管束植物)87科、534種(其中蕨類植物37種,種子植物497種)。此外,高原特有、珍稀、瀕危、國家和西藏自治區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也較多,有30%以上的物種屬於西藏地區特有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種。
2022年1月,國家林草局批複同意建設西藏雅尼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當地採購了土壤、水質、大氣、動植物等各類監測儀器和設備,建立了完善的濕地監測體系,能對濕地的水質、土壤、生物多樣性等進行定期監測,及時掌握濕地的生態變化情況。
「2016年以來,雅尼濕地及周邊開展生態修復面積共計5100餘畝。」薑文濤說,巴宜區還投入1個多億元,先後開展濕地植被恢復、水域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有效改善了濕地的生態環境。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雅尼濕地接待遊客總人數為277628萬人次,總收入達到18744738萬。薑文濤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產業融合方面,未來將推動濕地與農業、漁業、林業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例如,發展濕地生態農業,種植有機農產品;開展濕地漁業養殖,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利用濕地的木材資源,發展生態林業等。
編輯 白爽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