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身邊有了「守護人」

「牧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牧民。」公保才讓這樣形容自己和當地牧民的關係。

今年是公保才讓來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子科灘鎮安多民俗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第三個年頭,作為一名生在牧區、長在牧區的基層黨員幹部,公保才讓說:「群眾的事情再小,也要放在心上。」

安多民俗社區嶄新的風貌。人民網 馬可欣攝安多民俗社區嶄新的風貌。人民網 馬可欣攝

「我們社區的居民是從7個鄉鎮48個村搬遷下來的,南部三鄉佔比最多,這個地方不僅偏遠,而且山大溝深。」在這位第一書記的講述里,南部三鄉兩個相鄰牧戶的距離通常有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廣袤的草原上,居住分散辦事就困難,基層工作該怎麼開展下去,也讓人犯了難。

為瞭解決農牧民群眾交通不便的問題,興海縣從2017年開始多方籌措項目資金,在距離縣城約1.5公里處計劃建設興海縣安多民俗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總用地1500畝。2018年,安置點已初具規模。

搬出了山溝,之後怎麼辦?

社區內的便民服務大廳。人民網 馬可欣攝社區內的便民服務大廳。人民網 馬可欣攝

安置到新區後,社區管委會的6名工作人員操心著居民的大小事宜。2021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公保才讓來到了這裏。完善組織架構,設置功能型黨組織;爭取項目資金,打造便民服務大廳、智慧社區;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實現靈活就業……為了做到心裡有數,公保才讓用2個月的時間入戶調查,詳細瞭解安置點每一戶居民的實際情況。「我們這兒是7個鄉鎮居民大融合的社區,群眾需求多,情況也比較複雜。」提起社區建設過程的不易,這位漢子卻一笑帶過。

今天的安多民俗社區,安置了易地扶貧搬遷戶和住房困難戶853戶3421人。

在公保才讓的心裡,耐性細緻處理好每一次群眾的需求,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向心力」,就是第一準則。

付出真心,就會辦好實事。

「養了一輩子的牛羊,哪想過有這麼一天。」索南尖措撓撓頭,臉上的笑意怎麼也止不住。從子科灘鎮納洞村搬到這裏後,索南尖措不僅開啟了新生活,更是換了一種活法。

去年旁聽了20多天的裝修裝潢培訓後,索南尖措已經可以自己承接裝修裝潢項目,收入可觀。「現在已經裝修了5戶,還有3戶簽訂了合約等著開工呢,多虧了黨組織當時來家裡宣講了好政策,有了技術,搬到哪兒都不怕!」

索南尖措是安多民俗社區眾多受益者中的一個。當前,社區內已經開展刺繡、烹飪、汽修等就業技能培訓班4期16班790餘人次,實現靈活就業2011人次。

社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內展銷的特產。人民網 馬可欣攝社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內展銷的特產。人民網 馬可欣攝

「我們還投資2000萬元打造了社區的中心商業區,吸納150名困難群眾就業,鼓勵動員14名有創業意願的居民在轄區中心商業區以低租方式開店創業。」安多民俗社區黨支部書記魏琴林接過話茬。

為民、便民、安民,是社區治理的目標。

社區治理中的千頭萬緒,說到底還是千家萬戶的事,而黨組織則是社區治理的主心骨。黨組織強勁有力,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社區治理效果就會讓居民們滿意,要讓主心骨起到作用,就是要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真正把黨的工作融入萬家燈火、將黨的服務送到千家萬戶。

社區內的政策宣傳欄。人民網 馬可欣攝社區內的政策宣傳欄。人民網 馬可欣攝

日落時分,赤紅的天映著遠處的草原,微風吹過公保才讓的衣角,抖抖身上的塵土,他又向居民家的方向走去。

「貼近群眾不是嘴上說說的,要像走親戚一樣,經常去群眾家裡坐坐,仔細聽聽他們要什麼,認真看看他們缺什麼。」背影漸行漸遠,公保才讓的聲音仍縈繞在耳邊。